姚彩霞
【摘要】语文的运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业中,或是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学习。阅读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增长学识的同时可以开阔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它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从读、说、写等方面去学习。在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新事物的开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先驱,再辅以生动的教学内容及风趣的语言讲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教学要达到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由于小学生处在汲取知识的萌芽时期,所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少,阅读能力稍显不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多辅以生动的图片、漫画及丰富的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这样,在听觉和视觉双重刺激下,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语文这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一、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学习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点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继承传统,从传统教学中汲取精华,还要结合新教材、新时代、新的授课对象来开展教学。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多,对很多生字、词组及造句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偏低。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对句子、段落的理解能力上着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以识字为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识字比赛,或是阅读活动、小组讨论活动。例如,学生将自己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生僻字、难记字,在同学之间互相辨别,看谁认识的难字多,谁的识字量大,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长补短、互相鼓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能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从小培养,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是启动学习装置的重要枢纽。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寻找阅读的机会,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信息,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由此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汲取到丰富的知识,这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但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皱眉头,因为他们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不够好,大脑里存储的知识信息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从何下笔。而阅读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关键字词的把握能力,增强其理解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在小學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经典阅读”为主题的诵读比赛,让学生自行准备阅读内容,学生可以选择《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课文,他们在参加诵读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胆量,增强信心,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雷锋》《焦裕禄》《周恩来》《毛泽东》等影片,并让其写出观后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成语接龙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熟记成语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古诗词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出来,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与古诗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以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根据课业内容进行表演,例如,学《龟兔赛跑》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并从课文中学到为己所用的知识,发掘课文中隐含的道理与智慧,让学生明白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中都要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
四、制订一个可持续的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并鼓励学生秉着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理念,为阅读积蓄力量。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所以阅读时间可以先以每天10分钟开始,阅读内容可以先选一些课外书籍,如精美短文、智慧故事丛书之类的课外读物等,先以丰富多彩的趣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引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当学生开始喜欢并有能力阅读更多内容时,再逐渐延长阅读时间,这样就不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督促、鼓励学生坚持长期阅读,通过每天的坚持阅读,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吸取到阅读带来的知识“能量”,并不断为自己“充电”,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在阅读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筛选出合适的阅读内容供学生阅读;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加以耐心的指导,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写、多朗读、多背诵,夯实语文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以专业的教学素养、结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到达梦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许小波.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李静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分析[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