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幼儿教师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是幼儿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幼儿发展知识、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幼儿教师的准入学历不高、职业优势不强等原因,幼儿教师群体的学科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相对缺乏,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也比较匮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导致教师辛勤劳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更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力量,学习和掌握PCK理论,关注学科核心经验,了解幼儿相关发展规律和知识,讲究科学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更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PCK理念的内涵
PCK是美国心理学家舒尔曼在1986年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英文全称为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个人教学经验、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进行特殊有机结合,将学科内容以幼儿易懂的方式进行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给幼儿。其核心要素是各学科知识、幼儿知识和教师教学策略。学科教学知识具有指向性、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和整合性的基本特征,对于促进理解教师的教与学、探究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质量进而促进幼儿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球儿真好玩”的活动内容
“球儿真好玩”是我校教师设计实施的一节小班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以幼儿喜欢的皮球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猜想、感知、交流、游戏等环节达到设定的三维目标,即感知皮球的特征,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玩球的快乐。
为实现活动目标,教师准备了一个布袋和三个纸箱,布袋里放入一个球,三个纸箱里放入大小、颜色不同的球,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还准备了装有红、绿、蓝小球的盒子以及米奇玩偶头饰。教师通过四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猜想。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布袋,让幼儿猜想里面的物品。
第二个环节是感知。教师首先取出布袋里的球,引导幼儿观察、表达球的外形特征。“这是什么?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其次请每名幼儿从纸箱里取出一个球,感知不同的球的特征,做进一步的交流。“你的球是什么样的?和小朋友的比一比,谁的球大,谁的球小?”“用手摸摸你的球,是滑滑的,还是粗糙的?”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谁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球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原来有这么不一样的球啊,大的、小的、滑滑的、粗糙的,还有各种颜色的,球宝宝们可真有趣!”
第四个环节是游戏。教师带领幼儿玩“传小球”的游戏,一边说儿歌,一边传递盒子,儿歌说完,盒子在谁手里,谁就从中拿出一个小球,说出小球的颜色,游戏继续进行。活动延伸时,教师请幼儿戴米奇头饰去户外探索更多球的玩法。
任课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指出,本次活动教师运用米奇的角色贯穿,通过“米奇”带来的皮球礼物,让幼儿认识皮球的特征。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集体观察的基础上,拿出装满皮球的大盒子,让每個幼儿自主地取出皮球,通过亲身体验,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用语言描述皮球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状况。通过“传小球”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借助小球玩游戏的快乐,巩固对皮球的理解。
三、PCK理念下的教学分析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可以感受到此次活动正如任课教师所反思的那样,创设了米奇情境,幼儿感知了皮球特性;通过“传小球”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皮球。但如果从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角度来说,这节活动可以从更深的角度去探寻幼儿的发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结合PCK理念,我们从更深层次来思考“皮球真好玩”这一主题内容的核心经验,通过对幼儿目前对皮球认识的现有经验的多少来确定更加适宜的教学目标和支持策略。
(一)关于皮球领域知识的核心经验
幼儿科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物质与材料、动物与植物、自然科学现象、科技与制作。皮球显然属于物质与材料范畴。物质与材料的核心经验主要有:物质与材料的特性与用途;物质与材料的能量表现形式;物质与材料的一般形态及其变化;物质与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变化。结合本节活动皮球,它的核心经验主要有:皮球的特性、用途、一般形态和运动变化。如皮球的表面有软软的也有硬硬的,有粗糙的也有光滑的;皮球可以有多种颜色;皮球的大小不一,有大的也有小的;皮球是圆圆的,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滚动,也可以抛接、传递,滚动的皮球用点外力可以让它停止,等等。
(二)关于幼儿对皮球的已有经验
小班幼儿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皮球应该不会陌生,有的幼儿知道皮球是圆圆的、可以滚动也可以抛接和传递;有的幼儿知道皮球表面是软的还是硬的,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知道皮球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是,幼儿可能缺少的经验或者说可能存在的困难是皮球的内部结构、皮球的多种玩法等。
结合皮球的核心经验和幼儿已有知识,按照教师教学设计的主题“皮球真好玩”,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以皮球的多种玩法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再具体明确和有针对性一些,按照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获得提升的要求,可进一步明确为:感知球的外形、颜色、大小、软硬等不同特征;尝试球在外力作用下滚、抛、传等多种玩法;体验不同玩法玩球的快乐。
(三)关于教师教学的支持策略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科学活动的一般流程猜想、感知、交流、游戏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情境设置、观察发现、讲解演示、游戏体验等几个方法。教学形式上采取了集体与个别的形式。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对于本节活动而言,需要丰富的教学支持策略。
1.准备充分适宜的操作材料
材料的提供是为幼儿操作、体验、探究、发现奠定基础,本着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卫生、易于操作、能够延伸和深入探究操作的原则,教师应和幼儿一起收集和准备各种各样的皮球,从而让幼儿充分感知大小、颜色、软硬、表面不同的球,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了解球的共同特点,如圆圆的、可以滚动,以及大小、弹力、软硬等。幼儿通过操作、发现、交流和分享,进行球的特点的表征。
2.进行更加充分的教学准备
一是教师知识准备。教师对球的相关特征、多种玩法、内部结构及运动变化原理等知识进行储备与掌握。
二是幼儿经验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各种皮球,收集各种皮球的图片等信息。
三是情感准备。师幼在生活中共同做好对球的兴趣激发与情感储备。
四是材料准备。包括实验材料、教具材料、记录材料、卫生材料等。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对幼儿进行有效教学的保证。
3.创设更加开放、自主、轻松的活动氛围
通过情境设置、游戏导入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集体观察、个别感知等形式,引导幼儿大胆进行实践、主动交流、积极分享。通过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儿童化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对于幼儿的操作实践总结和回答给予科学、客观和积极地应答和评价,扩大教学信息,丰富幼儿经验。
4.突出教学活动重点
本次活動的主题是“球儿真好玩”,因此活动重点是球儿怎么好玩、都是怎么玩儿的。教师应让幼儿对不同的球进行各种玩儿的尝试,体验球的滚动、抛接、传递甚至重叠等玩法,进一步感知球的运动特征,体验玩球的快乐。
5.将课堂活动延伸到生活中
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因此,玩球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球甚至是诸多球体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可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和球一样的圆圆的;或将不同的球放到活动(运动)区,让幼儿继续感知和运用。
简言之,要想让教学活动更为有效,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准备充分,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二是教具合理,材料科学,注重实效;三是创设氛围,提问适宜,互动热烈;四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突破难点。
四、PCK理念对小班科学活动的启示
(一)学科核心经验是教师科学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
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通过网络书籍学习、团队互助学习、师徒结对学习等多种方式,对《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掌握各个学科的核心经验,为设计实施幼儿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幼儿现有经验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
幼儿教师应珍视与幼儿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以专业的视角,关注、观察和审视幼儿的发展情况,各个领域核心经验的发展轨迹和行为特点。关注和发现幼儿在相关学科经验方面学习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包括容易失误的地方,为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三)教师需要多种支持策略
教师应努力学习学前教育学知识和各类教学教法。合理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支持策略,帮助幼儿掌握核心经验,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发展。如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准备充足合理的教具学具,创设自主材料轻松的教学氛围,运用适宜的提问策略,进行热烈自由的互动交流,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延伸兴趣与延续热情等。
总之,为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学习和借鉴PCK学科教学知识的理念,让PCK理论成为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支撑。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