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2019-09-10 07:22林卫红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共育家校合作

林卫红

摘要: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共同的育人目标,以“合作共享”为宗旨,以“共读、共育、共生”为支撑,在家校共读、家长共读、亲子共读中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促使家校合作成为一种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合作文化的共同体,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双向教育。可采取有效的教育机制进行共育,构建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一个有机活动系统。可从调动家长积极心态、盘活教育资源、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共读;共育;合格小公民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重要的两个场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让学生树立一个“社会人”的意识,在道德实践中建立起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成为一个合格小公民,学校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创建一种相辅相成,立足家庭、学校班级和社会层面上的德育创新模式——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以此作为培养合格小公民研究的新视角,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家校共读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的探究,让共读成为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有效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水平;二是如何整合和盘活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因此,在家校合作中要基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共同的育人目标,基于家校的共同愿景,构建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合作文化共同体,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双向教育。要以“合作共享”为宗旨,以“共读、共育、共生”为支撑,以“问题、书籍”为载体,在家校、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开展共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采取有效的教育机制进行共育,构建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形成一个活动系统,合和共生,优势互补,激活家长的积极心态,同频共振;盘活家校社的教育资源,同心并力;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同声相应,让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共赢学生美好的未来,实现培育具有优秀品格的合格小公民的教育目标。

一、调动家长积极心态,同频共振

当前,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有许多困惑。例如,有的孩子沉迷于游戏,无法专注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似乎变得越来越执拗、不听话,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甚至还会顶撞大人。面对亲子之间的冲突,很多父母无法控制情绪,无法准确拿捏教育尺度,令亲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都亟需通过一种专业的训练,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过程,掌握“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交流沟通,提高父母的效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形成更为高效的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基于“共学互学”的原则,把家校变成学习共同体,就是要满足家长自身渴望成长的需求,把父母带进教育中,唤醒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家长本着“因为爱,让我们共同学习;因为学习,让我们共同成长”的教育主旨,以一种积极心态,自觉参与到学习成长之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寻求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学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一)挖掘优质资源,携手共同成长

学校要构筑家庭教育学习平台,采取基于问题和基于书籍的两种学习活动,双轨并行,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带动家庭建设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莅校给家长做讲座,进行专业的引领,传授先进的育儿理念、知识,让家长在同专家的互动对话中,明确角色定位,正视自身成长,进行自我觉察。懂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时期,父母都需要不断学习,要把尊重、陪伴、沟通作为家庭教育的前提,在家庭教育中建构亲子间的情感依恋,使家庭教育向新的高度、新的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还要借助家长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有着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到校做家教讲座,引领他们用多元的视角,协同学校一起向家长传播现代、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子方法。如可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学校礼仪培训师,进行现身说法,采用主题发言、实例分析、现场互动和教育案例的形式,讲座的内容包括习惯养成、责任意识、沟通、自控力、意志力、自信心、学习能力、国学礼仪、青春期心理、团队合作等多个热点主题等,带动家长成为自我觉醒的父母,避免走弯路,有效避免错误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的伤害,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基,形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风气,实现共同成长。

(二)开展多样活动,促进智慧增长

学校要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班级读书会、家长读书沙龙、亲子读书、家长育儿经验交流等活动。在学校指导、专家引领、教师和家委共同组织带动下,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组织、沟通、协调作用,成立“妈妈俱乐部”“爸爸俱乐部”,家校共同策划读书会活动,打造家校合作的多元平台,搭建共享的交流平台,以家长读书沙龙为形式,精选、确定共读书籍,举行主题阅读、案例分析、育儿经验交流、线上资源共享为辅的丰富多彩的家长读书会活动,引领家长在书香中自我成长,在交流碰撞中分享经验,习得为人父母之道、家庭教育之道,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艺术,不断调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应与学校的教育方向同步,使得家庭教育更有实效性、针对性,促进智慧的增长与提升,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呈现趋向一致的过程,从而改变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有爱、有温度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二、盘活校内外教育资源,同心并力

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须在社会这个大德育环境中锻炼、成长。基于共同育人的理念,学校要打破围墙,打破藩篱,以“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小公民”为基点,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最终目的,探求更具创新性、更有效的共育途径,不断挖掘家长的教育潜力,最大化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家、校、社强势互补,形成教育的合力与张力,打造家校联手共育的良好态势,形成立体的、网状的家校互动教育,使學生接受更完整的教育,共促学生发展。学校要建立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工作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做到“家校要善沟通,汇智慧;家校要善搭桥,共助力;学校要巧借力,促成长”,使家长凝心聚德,汇集智慧,真正形成“家校一体、目标一致、相互补充、互为依托、共育人才”的家校育人机制,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

(一)整合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既要发挥家长在不同工作单位所具有的优质资源,家庭的优秀家风、家训的无形力量,又要发挥学生生活的社区所具有的隐性、显性的德育课程,并盘活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不断去优化、完善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在此基础上,把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姻,创生出具有当地学校特色的情感性和体验式的共育课程,从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幼小与小升初的衔接、安全和心理健康、研学旅行等方面进行教育,以假日小队为主要的活动载体,让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联,拓宽了家校合作的路径,形成以学校为依托,课程、活动、基地为载体的育人格局,形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完整德育体系,让每个家长都能行动起来,让社区也紧密联合起来,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让教育触及每个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力的成长。

(二)搭建教育平台,开展多彩活动

关注德育主体的内在体验性,激发道德发展,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积极探索、创新家校社共育的模式,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多彩活动,让家长、社会与学校一同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增强德育实践的体验性,在实践中培育技能,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根据学段特点,开发、设计贴合学生实际和人才需求的丰富多彩的礼仪培训课程,把文明美德教育活动与学校的常规教育及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学校生活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的学习,让学生用美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人人学优雅礼仪,人人做文明学生”。同时充分考虑到家长在不同的部门工作,有着丰富的教育优势的特点,在“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校本课程中,让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述有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礼仪的小故事,开展“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的活动,让学生在好家风、好家训的学习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邀请家长作为学校礼仪培训师从“坐姿礼仪、行姿礼仪、挥手礼仪、鞠躬礼、握手礼、递物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学生学礼、尚礼、知礼、守礼。

以活动为载体,把礼仪教育向家庭、向社区、向社会延伸,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携手,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感悟,不断进步,把文明内化和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进行品德自我建构,培育学生的文明素养。可以指导家长从活动成效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借助假日小队活动这种方式,坚持有趣性、实践性、激励性,融德育教育、学习知识于有趣、有益的活动中。期初认真规划好班级假日小队活动主题、时间和次数,积极引领假日小队走进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开展环保志愿服务和爱幼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争做“社区小义工”“爱心小天使”。

三、关注德育主体,共生共赢

德育的主体是学生。育德育心,德育就是培养品德、滋养心灵。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尤其是从合格小公民的培养新视角入手,以人的发展为本,更关注德育主体,促进德育主体的良性发展。

(一)关注德育主体,构建良好关系

家校合作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畅通的关系是构建共同体的前提和关键。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得以建立后,就会提供给教师、家长更多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和教育孩子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和父母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顺应孩子的天性,适时进行言教和身教,引导孩子的道德发展,给予孩子积极的人生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在这当中,也推动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注重提升教育的智慧,变得优秀;家长与孩子在书籍中用共读关照孩子的成长,用共情联结情感,亲子之间因共同成长而愉悦,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完整,促进父母更好地研究和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寻找建设良好亲子关系的智慧策略,提升自我素质,成为优秀的家长。

在师生共读和亲子共读活动中,教师和父母就以爱为情感的纽带,彼此同读一篇美文,共同体验一种健康的情趣;同赏一本好书,共同沐浴知识的雨露。在阅读中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多方位激发孩子主动阅读、探索人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人生的道理。

(二)激活主体意识,实现共评共育

德育教育要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回归。家校合作共育要寻找彼此相互契合、共融共育的切入点和教育点,积极打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多元平台,家校联动,在深度融合中创建相互信任的平等的伙伴关系,联合成为一个共同担当责任、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学习共同体。当家校形成共同体,就会彼此凝聚共识,相互促进,情智共生,在多角度、多渠道的共育中,促使教育从校内到校外延伸,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社会上,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达到优势互补、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实现家校教育的互通合作,进而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活动中得以全面成长。

家校合作共同体在促进德育主体的发展上,还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本着“促进学生自我完善”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各方力量,把德育评价体系建成一个平等互动的体系,带动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把评价活动从学校向家庭、向社区、向社会延伸,形成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自主教育活动体系,真正实现学生、教师、家长与社区共同评价、共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激励机制。在充满活力与良性的德育评价体系中,各种教育力量协同进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道德实践活动,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在“知情意行”中,让学生激活主体意识,促进良性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助人利他、奉献社会的良好品格,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小公民;学校也因为每个学生小公民意识的增强,更具有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与品位;社区、城乡也因为人们文明的言行举止,更加和谐、美丽。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为学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基一〔2015〕10號.

[3]林杰.家校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共育家校合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