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永飞 费丙刚
教育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教育是一座建筑,那么思想是钢筋框架,知识是砖瓦木石。若框架倾斜,建筑就有坍塌的危险。因此,我们着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位,围绕爱国主义开展教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本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明创造、自然资源、思想文化等自豪感,如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影响世界文明的古代学者的思想等,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我校常用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和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表达了仁人志士对民族命运的强烈担忧。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以忧患意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教会学生践行文明、友善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大而空,其实不然。在学校生活中,处处都不乏体现爱国之心的细微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随手关上流淌的水龙头、自觉践行“光盘行动”,为残疾学生捐款、为经济上有困难的人献出一件衣物。爱国就体现在学生践行文明、友善核心价值观的善行、善举中。
(四)增强学生珍惜当下的意识
利用节假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清明节是祭祖敬贤、缅怀先烈的日子,可以利用这个好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扫墓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扫墓需要的各种物品,如小白花、花圈等,向革命先烈、已逝的亲人送上哀思与敬意,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要加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二、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责任和担当意识是学生的重要品格,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根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种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凸显了宝贵的价值理念——以天下为己任。责任和担当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负责任、敢担当的品格,让学生带着责任和担当成长。
(一)对学习负责
现在的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对此,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与坏都得自己承担后果。我们经常邀请毕业生来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了这样一种对自己的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过错行为负责
人都会犯错,但最关键的是面对过错时学生的态度。我们教育学生明辨是非,主动担责,自强自立,在生活中经受考验,磨练意志。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能培养出有“肩膀”的学生。
(三)对集体负责
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心里的天平会倾向于个人或摇摆不定。我们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让学生懂得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承担一份责任,这样我们的集体才能变得更强大。我们让学生尽快从父母的呵护中走出来,融入集体并争做集体的“小主人”。
责任和担当意识是学生们融入社会的必备品格,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一直讲培育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通过开展“学国学、诵精典”活动,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体会国学智慧
活动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体会国学智慧、国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我们侧重国学经典《论语》的诵读。“《论语》伴我成长,国学指导人生”就是我校诵读《论语》的主题。校长亲自编写了校本教材《辽北育才学校精选<论语>80章导读》。围绕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论语》大讲堂”“《论语》大擂台”“《论语》风云榜”等活动,定期评比“《论语》小博士”“《论语》小导师”“《论语》践行者”。“《论语》小博士”的评比标准是能默写出30章《论语》;“《论语》小导师”的评比标准是能默写出20章论语,并能准确翻译,能浅显的说出其中蕴含的道理,能面向全班同学讲解。活动的侧重点是做“《论语》践行者”,即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地在真正践行《论语》所阐述的深刻哲理,让《论语》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就可以深入地挖掘经典的现实价值,进而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正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所在。
(二)争做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我们号召全体学生积极争做《论语》践行者,把《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如《论语》“忠恕”之“恕”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举例来说,大家在食堂就餐,最讨厌的事情就是有人“加塞”,那么我们就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坚决不去做这种别人最讨厌的事;在宿舍里洗脚、洗头发,大家都最讨厌有人弄得满地都是水,那么我们就引导学生首先自己别那样做……生活中的无数个细节做好了,就能养成好习惯,这就是注重自省,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
我校通过“《论语》伴我成长 国学指导人生”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明确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学习、为什么学习等等一系列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回答的问题。诵读《论语》和践行《论语》是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可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规范言行,涵养品格,最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永远在路上。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细节中,在校园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元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时刻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自己,指导实践。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