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满泽 王俊红
习近平总书记敬重英雄、崇尚英雄,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他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毛岸英学校在教学育人实践中,传承英雄精神,培育英雄传人,用毛岸英精神打造紅色育人环境,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
毛岸英学校坐落在鸭绿江畔,这里是毛岸英烈士生前在祖国留下最后足迹的地方。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宽甸县委县政府与毛岸英烈士的妻子刘思齐在这里选址奠基。2003年9月,毛岸英学校正式成立。毛岸英学校的创办大力弘扬了毛岸英烈士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使这里成为了弘扬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构建红色育人课程体系
我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的构建。
(一)以三级课程为突破口,着力弘扬主旋律
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实现课程效益最大化,从而使教师、学生通过三级课程,弘扬爱国主义。
(二)以校本教材为主阵地,强化主旋律教育
“毛岸英精神”是我校要弘扬的主旋律,而红色教育对于“90后”及“00后”的学生们来说,已有些陌生。为了强化主旋律,我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以毛岸英的故事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做到人人读故事、讲故事、学精神。
(三)以听英雄故事为抓手,培养爱国情怀
我校每年都会在清明时节邀请志愿军老战士、驻军英雄进校园,为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同时也会邀请边防官兵与我校少先队员们一同进行清明祭扫活动,学生们从人民子弟兵的言行举止中领略了军人的风采,让报效祖国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有些男生更是有了从军的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被慢慢培养起来。
二、打造红色育人校园文化
建校以来,我校多方搜集与抗美援朝、毛岸英烈士有关的爱国主义元素,打造特色育人环境,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育人体系。
(一)建成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巩固德育主阵地
2005年,刘思齐无偿向陈列馆提供了一些珍藏已久的信件照片等,学校又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搜集毛岸英生平图片200余幅,建成了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该馆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德育主阵地的建成。在陈列馆里,我们见证了一批批优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毛岸英精神的鼓舞下,在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引领下,一批批少先队员在这里宣誓:“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这是刘思齐老师对我们的嘱托。
(二)打造红色教育走廊:拓宽学习和实践空间
中国北部战区空军为我们援建了红色教育走廊,其中包括2018年9月为我校援建的蓝天科学实验室、蓝天微机室,这一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宽的学习和实践空间。走进空军援建的红色教育走廊,便会了解到空军的成长历程,让人产生一种敬仰之情。每一个中国人提起中国军人都会肃然起敬,空军元素的植入,使校园文化中的爱国元素更加丰富。
(三)修缮毛岸英纪念馆:凸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2019年3月,在省政协委员贾淑芳的捐资及参与下,我们修缮了毛岸英纪念馆。这一举措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底蕴更加深厚,爱国主义特色主题更加鲜明。近几年来,我校为纪念馆培养小讲解员几十人次,接待党员及社会人士上万人次。来馆参观人员在小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了毛岸英烈士28年光辉历程;同时通过红色教育走廊和展厅,重温了那段艰苦的岁月,感受到了毛岸英作为一名战士、一名党员不怕牺牲、吃苦在前的高尚品格。扩建后的毛岸英纪念馆,既承载着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重任,又自然地成为特殊的育人环境,形成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毛岸英学校因其特殊的使命,先后被誉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建设红色育人师资队伍
为了给学校红色育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着力打造教师队伍。
(一)营造爱岗敬业校风
全校教师中有一半以校为家,他们住在学校提供的周转宿舍里,每天早起陪学生晨读,晚上利用晚自习和学生们开展读书活动,几乎与学生同吃同住。无论春夏秋冬,他们就是这样默默耕耘在这三尺讲台上。
(二)鼓励教师结对子
我校鼓励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采取“走出去、带回来”的原则,以上汇报课及反思体会等方式找差距、促成长。
(三)抓好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解决课堂问题的主要途径。我校的教研团队每月都会收集来自于一线课堂的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集备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落实于课堂。真正达到方法习得、迁移运用的目的。
四、开展红色育人主题活动
自建校以来,学校秉承着“修德,博学,敬业,报国”的办学理念,以 “学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伟业,做英雄传人”为育人目标,以“严谨,自律,活泼,友爱”为校风;以“博爱,尊重,引领,参与”为教风,让学生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良好学风。
(一)组织“祭英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走进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让学生在毛岸英生平事迹的影响下,学习毛岸英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等优秀品质;清明节,我校会组织学生到岸英广场塑像前或走出校门来到两公里外的河口断桥开展祭英烈活动;在端午节、建党日、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开展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我们分别在2005年、2008年、2010年、2013年举办了四次大型艺术节活动,师生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受到了高度评价。其中,我们自己编导的课本剧《再见了,亲人》在辽宁省宣传部、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单位举办的校园课本短剧评选中获奖。2005年6月,我校自编的艺术韵律操“踏浪”在辽宁卫视“阳光嘉年华”节目中现场直播,充分展示了毛岸英学校阳光、博学、进取的风采,突出学校的德育特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展国旗下的主题教育
每周一的校园升国旗仪式,以国旗下讲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主题教育,实现学生的知、行、礼、易方面的教育,从而实现正确的三观引领。让学生自觉地把学习生活、个人文明养成和振兴祖国紧密联系起来。
(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007年10月、2008年4月我们两次邀请志愿军老战士、前访朝代表团团长宁殿云老人对我校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宁老把他的亲身经历和当时历史背景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从此一颗颗爱国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爱国情怀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2007年8月30日,原总后勤部长、毛岸英生前战友赵南起上将专程来我校,参观了“毛岸英生平业绩陈列馆”。老将军触景生情,结合馆内的照片,为师生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原定10分钟的停留时间,可是老将军睹物思人,这一讲就是近1个小时。参观结束后,老将军对学校的德育基地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欣然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他为全校师生题词:“学英雄精神,育英雄传人”。
2010年6月,在抗美援朝60周年来临之际,我校组成了红领巾祭拜英烈代表团到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志愿军烈士,10月25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间新闻》和《共同关注》栏目以及《丹东新闻》播出,使学生们深受英雄精神的鼓舞。
我校与边防部队是共建单位,在部队开放日中,我们会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进行一日军营生活体验的活动。官兵们会给学生们演示新式武器,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构造,还会为学生演示无人飞机的操作,实地训练等。学校会定期邀请驻河口边防机动大队、沈阳空军、丹东海事等部队官兵干事到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国防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2019年6月,在建国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再一次与边防支队的武警官兵开展了一次歌唱祖国的主题活动。
(四)开发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毛岸英学校所在地河口岛,由于受鸭绿江水系影响,非常适合燕红桃生长,这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此,我们争取所在村领导和村民支持,把15亩价值近百万元的土地无偿划给学校,我们把这些土地栽培上了燕红桃树、苹果树、葡萄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基地。春天孩子们自己施肥、剪枝、打药;夏天除草、浇水、松土;秋天摘果、培土。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每到春天,美丽的岸英校园桃花盛开,秋天这里又是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这一劳动实践基地获得素质教育和经济效益双获丰收。
毛岸英学校是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是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铸就的一座不朽的丰碑,是无价的财富。为了资源共享,使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校的纪念馆常年对外开放。多所学校把我校作为“社会实践基地”。
幾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获得了“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县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德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所有岸英人将继续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英雄精神为动力,在平凡中取得卓越成就。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