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关键词】集体磨课;校本教研;教研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4-0042-03
给自己一个推力
2012年的夏天,我因工作调动进入城南实小大家庭。
我在城南实小的第一节语文教研课,至今想来仍感怀不已。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面对教研课任务,实在胆怯,但既然箭在弦上,就不得不发。选定课文之后,我便开始钻研教材,着手备课,借班试上,集体研讨。谁想,这样的磨课我竟然经历了7遍。一年级教材的特点,本班学生的学情,本课内容的重难点,教学环节的设计,导入的技巧,理答的智慧,評价的精准……我像一个小学生般,一点点学,一点点钻,一点点试,一点点改。过程无疑是痛苦的,所幸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年级语文团队的姐妹们与我共进退,一次又一次的听课之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研讨教法、交换心得、出谋划策,哪怕是一句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大家都细细斟酌。
痛并快乐着的教研课经历,让我深感那时的自己,如同海绵汲水般不断地从外界吸收水分、汲取营养,却仍觉不足。从此,手头多了几本专业杂志,上网时多去搜寻名师优课的视频,办公室里聊的更多的也是教学的得失……一切的变化,只因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新教师,一切从头开始。一年下来,我对于一年级语文教学摸着了些门路,似乎已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了,但和其他的“老一年级”相比,教学仍稚嫩,经验仍欠缺。所以,第二年,我留守一年级;第三年,我继续一年级。进入城南实小的前3年,我就这样在一年级摸爬滚打了3年。这3年,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积蓄。
借团队诸多助力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城南实小的成长,起于那一节教研课,也让我深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的智慧是无尽的。我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团队,团队的帮扶成了我成长路上那一双隐形的翅膀。
那一次的语文教研课,整个教研组的姐妹们抱团作战,带着我走上了展示的讲台,推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行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路上。不久,我又成为德育团队的“团宠”。自从接到参加宜兴市品德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我就陷入不知所措之中。印象中的品德学科是小学科,因此平时的品德家常课我的教学热情并不高,感觉品德课堂也很难把握,甚至连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我都没有细细研读过。再看大赛细则:理论考试、即兴演讲、粉笔字、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演课,俨然是6项全能,我不禁问自己:我能行吗?校长看出了我的犹疑,鼓励我说:“试试看。”是的,试试,我可以不成功,但我不能不勇敢。
以课程标准为敲门砖,我开始了对品德学科的教学研究。整个德育团队成了我强有力的后盾,姐妹们和我一起分析教材,从单元安排到每课的设计,每一环节、每一细节都精心打磨,形成文稿。更有姐妹拿出历年来收藏的优秀教案和课件与我分享。演课环节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大家随机定课题让我进行演课模拟,从情境的创设、环节的安排,乃至学生回答的预设等等都一一帮我把关。为了更好地把控演课的节奏,每次的演课模拟,还有专门的计时员,每个环节的用时都进行记录,以便反馈调整。至于我的一些口头禅、手上无意识的小动作,都难逃大家法眼,被一一指出纠正。演讲是我的弱项,为了提高我的演讲技能,我更是成了校长室的常客。校长亲自给我命题,现场演讲,和团队成员们掐时间、论内容、提意见。在整个备战期间,教育教学故事、社会热点问题、最新政策法规,这些都成了整个团队的热议话题,大家讨论之后为我收集整理,作为备战资料。历经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佳绩。随后,我又代表宜兴市参加无锡市的比赛。于是,又是一轮准备,又是一轮打磨,整个德育团队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和谐运转着。我就是那颗小小的螺丝钉,在机器的带动下,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突破。都说好风凭借力,正是靠着团队的诸多借力,才让我越走越稳、越走越快,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向往诗与远方
教学,是快乐的行程;成长,是教学路上最美的风景。
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和大家走在一起,有时候哪怕是自己停下了脚步,也会有一双巨大的手推着你往前行进。在无锡市品德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中也斩获一等奖之后,我脚下的路越走越宽了:加入了宜兴市品德学科青年骨干团队,参与了无锡市德育课题的研究,展示的德育微课被评为省优质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静下心来反思和剖析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是我的主阵地;品德学科,是我的突破口。不断向前,让未来的自己和未来的世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便是属于我的远方,也只有走得更远,才能和诗相遇。
如果问我,在城南实小收获了些什么?是自信,信赖自己虽然不够完美,但仍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所想;是底气,源于自己所储存的能量,不是头脑空空,不是井底之蛙;是梦想,以最好的姿态,怀揣着热情,努力追寻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