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9-09-10 07:22吴亚娟
关键词:课程

吴亚娟

摘要:“雅德”“雅智”“雅行”“雅趣”“雅创”五类课程,搭建了“和雅”课程体系结构。实施方略有:以基础性课程的严管理为抓手,强调实施力度;以拓展性课程的多元化实施为平台,强调实施效度;以综合性课程的精品化实施为载体,强调实施精度。“和雅”课程的评价指向学生和教师,分别细化跟进,以周全细致的管理为保障。

关键词:“和雅”课程“和雅”少年三级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跑道,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我校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浸润于独有的历史中,“书香”“文雅”“致远”等独特的文化字眼深深印在每个遥小人心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遥小,其生源質量不容乐观,80%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与城区学生有明显差异。如何使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习惯的学生尽快融入遥小这个大家庭,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和雅”课程的体系构建

学校在“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划分了“雅德”“雅智”“雅行”“雅趣”“雅创”五类课程(见下页表1),围绕思想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五大领域构建了“和雅”课程体系,力求培养兼具“雅德性、雅智慧、雅身心、雅兴趣、雅创新”特质的“和雅”少年。

“和雅”课程依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入手,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系统对接,细化课程设计(见下页表2)。

二、“和雅”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以基础性课程的严管理为抓手,强调实施力度

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各科基础性课程,并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做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1.以课题研究做平台,提升课程内涵。

首先,围绕“营养语文”“智慧数学”“悦读英语”等主题,我们申报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语音水平的策略研究”等课题,试图通过扎实的研究提升课程实施的内涵。

其次,教研组每学期围绕课题内容,举行研讨活动,使课题研究真正指向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课程实施的内涵。语文课题组立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向读学写”策略,依托校级骨干教师开设各级专题研讨课;数学课题组立足“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各个年级的课堂,改革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英语课题组立足“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语音水平的策略研究”,对学生语音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同步进行不定期研讨,寻求全方位提高学生语音水平的策略。

再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搭建不同级别的舞台,邀请区域内外的名师“传经送宝”;号召校内名师俱乐部的骨干教师陆续登台献课,引领年轻教师深化对学科课程的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课程效益。

首先,细化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考纲、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我们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细化每个学科的课程目标,以“明确、准确、精确”为标准,由学科组长设计单元目标,备课组长设计课时目标,任课教师解读教学目标。我们还通过集体教研平台,编制双向细目表,将目标设计与执行落到实处。

其次,整合教材。灵活整合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环节。以语文学科为例,基于课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教研组集全体教师之力,分年级、分学段,合并、改编、补充、调整,找到了不少发展学生说写能力的关键点。

再次,强化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课题统领课堂,在各学科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质的教学策略,探寻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形态,如“营养语文”“智慧数学”“悦读英语”等。

最后,延伸拓展。一是紧扣各科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练习;二是紧扣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学生特点等,设计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三是根据省、市、区教育部门宏观层面上的课堂评价标准以及“和雅”课堂特质,从课堂的“准确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创新度”五个维度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切实帮助每位教师快速成长。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营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智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悦读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

(二)以拓展性课程的多元化实施为平台,强调实施效度

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本着“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着力提升课程实施效度的理念,从两个层面探索实施方略。

1.必修课程。我们的拓展性必修课程建立在对校内资源充分挖掘、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自编教材,适度结合学科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

2.选修课程。我们以年级和学校为单位,以双向选择、师资保障、纳入课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五十几门校本选修课程。校级选修课程主要指向竞赛型、技艺型的课程,如科技类的机器人、建模课程,体育类的足球、田径、跆拳道课程,艺术类的器乐课程等;年级组开设的有语言类的经典诵读课程等,艺术类的绘画课程等。校级选修课程采取走班制,授课教师有的来自本校,有的以特聘的方式引进。学期末,学校还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度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予以奖励。这种多元的、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的校本选修课程,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

(三)以综合性课程的精品化实施为载体,强调实施精度

在实施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发出了系列综合性课程。

1.活动类课程丰富多彩。我们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以社团为平台,开设多门活动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统一管理,由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可以与拓展性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同步推进,也可以利用晨间、课间、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近年来,我校每学年借助社团开设的活动类课程有20多种,参加学生近千人次。其中,机器人社团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建模社团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足球社团参加校级比赛获第一名。社团课程的实施,为我校实施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统整类课程创意无限。每学期,我们都会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创意无限的统整类课程。学期初,各项目组从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实施的路径、项目开展的保障、项目成果的展示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架构,然后付诸实施。每个项目的实施路径灵活多样,实施时间可长可短。例如,二年级组设计了“春之歌统整课程”,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读春天的儿歌、古诗,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唱春天的歌曲,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在找春天、画春天的作品中感受春的气息,体育教师带学生到野外踏青……成果展示环节,一幅幅精美的“春天图”、一曲曲欢快的“春天歌”、一首首美丽的“春天诗”、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春天文”精彩亮相。

三、 “和雅”课程的评价跟进

(一)指向学生的评价

“和雅”课程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各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心、艺术修养等。具体体现为四个“一”:

一本“储蓄卡”。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争章储蓄卡”,包含“勤學章”“礼仪章”“自律章”等。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获得不同类型的章。学期末,学校、班级共同统计学生的章数,针对性地进行奖励。

一次展示。这里所说的展示,既有静态的作品展示,如书画、手工、创意展览等,又有动态的节目表演,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等。评委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担任。

一张奖状。在“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尝试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评价学生参与课程的情况。每学期结束时,学校会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之星”“优秀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组先进个人”等,为每个学生颁发奖状。

一份记录袋。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各项成果。这都为综合、立体地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

(二)指向教师的评价

我们立足“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两个项目,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实施成果等方面,确定具体指标和分值,从“自评”“校评”的角度,制订了教师评价表(见下页表3)。

具体评价中,学校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即时与长效、动态与静态等相结合,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

四、“和雅”课程的管理保障

首先,学校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学校设立了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组成的“学校课程评估小组”,共同开发评估工具,负责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课程管理程序也经过精心打磨,由校委会讨论决定,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查,由学校课程评估委员会评价,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修订完善。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中心负责课程的整体协调,做好监控工作。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课程开发小组指导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课程评估小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监控进程,每学期结束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其次,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一是聘请高校、市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讲座,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激发课程开发潜能。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指导纲要、研讨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其他相关资料,力求在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三是由本校市、区、校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委员会,定期举行教学沙龙,开展各类学术研讨,支持教师探寻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再次,在经费管理方面,学校实行经费向课程实施倾斜的政策,资金优先用于添置各类设备,印刷与校本课程相关的资料,购置与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选购教育类书籍供教师阅读等。

随着课程向纵深发展,教师的参与角色逐渐由“围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行为由“外在需要”转变为“内在自觉”,个性和专业水平不断发展、成长。同时,在“和雅”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在各类课程中成长,“和雅”少年气质初显,一个个“和雅”少年应运而生。我们希望,学生、教师人人都能成为课程的主人,在“和雅”课程的海洋中自由泛舟。

猜你喜欢
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课程融合要学会做“减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