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锦红
摘要:学习兴趣是促进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从精选生活素材为教学资源、以动手实践为感知方式、鼓励主动交流为互动方式、打造智慧课堂为创新模式等来实施,以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小学生;培养方法
长久以来,数学这一门学科很容易让部分学生望而生怯,“谈数学而色变”,究其原因就是数学学习精力消耗大,但收效甚微。造成这一学习困境的原因,除了学习方法不得当以外,学习兴趣寡淡也不容忽视。因此,当学生进入小学,开始正式的数学学习之后,教师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选用生活素材为教学资源
兴趣最好的培养方式是在生活中无意促成,由学生捕捉到魅力亮点,因此,兴趣的培养应当融入到生活中,教师可以精选生活素材作为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资源。以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比多少》为例,这是培养学生对数量多和少的概念认知,数数,是数字学习的第一步,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收集可以用来数数的小玩意,比如,水果中的释迦果。这种水果在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黑色的内核吐出来,只食用果肉,那么被吐出来的果核就可以被拿来作为数数的工具。与之类似,西瓜的核,葡萄的核等等。在《数一数》《比多少》中所搜集到的生活类教学资源,在课程结束后还可以下一次利用,比如紧随其后的《分与合》,则是从数字的合并与拆分来对每一个数字进行数字与数字之间的组合,包括学生要陆续学识10以内的数字,20以内的数字,以及数字之间的加法与减法等等,都可以借用这些生活素材,先从可数的、可见的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数字计算原理的抽象逻辑思维上去。
动手实践为感知方式
动手实践是最为直观的感知方式,同时,爱捣鼓东西、爱捣腾各种小玩意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兴趣所在。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尝试与手工课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去感知数学。以《认识钟表》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制作钟表,并且带过来在课堂上一起学习。有的学生会用硬纸板来做,有的学生会用塑料板来做等等,无论是哪种材料,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表面上的刻度分布、数值意义、时针、分針、秒针各自的用途等等,在课堂上,不论是教师给出一个时间让学生们在钟面上展示出来,还是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都是借助于自己制作的钟表,这比干巴巴地看黑板,听讲解来得别样有趣。通过设计一些动手类课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动起来”来代替“干瘪听”,学生的学习会更为集中。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动手中直接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主动交流为互动方式
兴趣是需要被引导和激发出来的,是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一种自发性行为,而不是被动告知与强制灌输的。因此,要想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交流模式。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具有特殊运算规律的数字或计算式让学生来计算,在不指定运算步骤的限时计算小游戏中,看一看哪位学生计算得又快又准,并邀请发现了特殊运算规律的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分享。通过这方式,学生能够以一种全然不同的、具有独特切入角度的看法去重新看待具有特殊计算规律的计算式,从而一下子从原本按部就班的解题步骤跳跃到捷径之路上,“瞬间提效”的感觉会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振奋。而由于这种技巧是在教师的点拨中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对于说出来的学生来讲,十分具有成就感,而对于听得学生来讲,则也会受到同步的鼓励(因为就是自己的同学,好朋友想出来的,那自己也可以),如此一来,学生的信心也会有所提高,随着信心提高,兴趣自然也会越来越浓烈。
智慧课堂为创新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与教学学科交融相互的深度加速,不少学校与教师都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利用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来为教学课堂增光添彩,因此,要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打造智慧课堂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以分数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制作一则微课,将分数中的关键知识点以动态小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平板教学,通过电子信息笔快速地在平板上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快速推进,借助于教学应用中的弹幕功能来与学生进行问题的互动。在进行课堂小测试时,可以随机抽取若干组题目,在第一轮的热身后,根据学生答错的题目,在系统中抽出类似的题目再次进行讲解与训练。此外,还可以将数学知识设计成互联网小游戏、小程序,让家长在课后可以借此与子女互动,并鼓励其温习巩固学习等。智慧课堂让整个知识都可以更加活跃与创新地呈现出来,进而释放出数学的独特魅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无穷好奇心和强烈探索欲的阶段,只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灵活的启蒙方式与引导形式,将数学中的趣味点逐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过程中由内而外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够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辽宁省营口市朝鲜族高级中学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