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
【关键词】教师;自主发展;教学主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4-0053-02
中国小学语文界出了一个名师、语文教育家:于永正。于永正是从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走出来的。于永正为大马路小学增添了无限的光彩,更为重要的,是为大马路小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厚植了名师成长的文化基因。
2017年,于永正老师走了,离开了我们。大马路小学在沉痛悼念的同时,自然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唤:“于永正们”在哪里?其实,他们早就有了积极而实在的应答:我们跟随于老师的脚步,走向远方。于是,像于老师那样做教师,像于老师那样教语文,像于老师那样教儿童,成了大马路小学名师成长的密码。
“于永正们”,一个多么自豪而又自信的名字。这是一个集体的称号,一个继承、弘扬优秀传统的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和共同行动。
大马路小学为于永正老师创造了成名成家的良好生态,如今这一生态在延续、在优化,又为“于永正们”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于永正和大马路小学,于永正和“于永正们”,形成了相互关联、积极互动、互为对话的关系,如一股意义之水在流淌,如一张意义之网关联每一个人,这意义之水、意义之网就是文化。大马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名师成长之道,说到底是文化之道。
张艳校长围绕学校教师自主发展、名师成长进行了认真梳理、深入总结、精心提炼,并用一个短语来表达:走向美好。走向美好,正是大马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愿景和价值立意。走向美好,意味着教育是美好的,课程教学是美好的,孩子们是美好的,老师们是美好的、幸福的。这一价值愿景、价值立意,告诉大家,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优秀教师——都是过一种教育生活,美好的、幸福的教育生活,同时让孩子们也过一种童年生活,同样是美好的、幸福的。实践证明,教育生活以及所有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这样的生活才会“酿造”出优秀教师、名师。您看,于永正老师不是那么有生活的情趣吗?这是其一。
张艳校长还提炼了第二条,即让教师在自组织中成长起来。学校提出,“让每一位教师看见成长的自己”,“创建教师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实施个性化的教师培养”。特别有创意的是为新入职和新调入的教师组建了“成長小分队”。其中,有学科团队、年级团队。自组织,调动了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小分队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小分队有特别的战斗力,让教师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学会帮助,学会分享;不同的小分队,形成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逐步建构起一种范式。在小分队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才可能是“于永正们”。这是其二。
在读经典、实践、思考、写作的成长路径中,大马路小学还力求有突破,那就是让优秀教师从经典著作的阅读中,从教学的反思中,通过写作,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所谓教学主张,就是让教学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聚焦,使之学科化、教学化,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并使教学特色概括、提炼,产生一次新的跃升。像特级教师、全国教学名师刘杰所提炼的“构造语文能力课堂,促进儿童生命成长”,吴音昊的“尚美启智,达情立人”,高乃国老师的“体验式数学”,孟凡英老师的“问题驱动,深化思维”,袁晋老师的“手脑同构,做思共生”……彰显了理念的前瞻、深刻,且有较强的操作性,个性较为鲜明。教学主张好比一个切口,让教师研究深入;又好比“发酵剂”,使核心理念和教学特色掘深、拓展、优化,引起其他一些变革;还好比一个新平台,站得更高,瞭望得更远,与更广阔的世界对话,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更深刻的对话。大马路小学的这一策略是正确的、有效的。这是其三。
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方面的概括、提炼,总之,大马路小学的经验是相当丰富的。从大马路小学教师团队发展的实践,我们看到了于永正老师的影子,看到了“于永正们”成长的未来,他们正在走向美好,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此时,于永正老师好似站在我们面前,微笑颔首,他看到一个个教师向自己走来,又走向孩子,又带领孩子向前走去,一定会伸出大拇指说:大马路小学,好!
是的,我们祝福您,大马路小学,大马路小学的老师们!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