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资源环境观教育

2019-09-10 07:22赵健虎
家长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培养

赵健虎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资源环境观念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强资源环境教育,对环境持续恶化趋势有效遏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作为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至关重要。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因利用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资源环境观进行有效培养。本文就资源环境观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原则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实施措施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资源环境观;培养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资源环境观念的意义

自然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关系到人類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对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破坏也日益严峻,在环境开始不断恶化的同时,资源环境保护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只有通过相应的环境教育,从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抓起,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使学生环境参与意识得到提高,对各种环境保护行为和习惯进行培养。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与资源环境观教育相融合,对学生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形成资源环境保护观念。

二、资源环境观念培养的相关原则

1.实践性原则。由于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加强与现实社会环境状况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通过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因此教师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避免枯燥乏味地照搬书本的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进行仿真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进行有效培养。在具体的实践行为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强化理论,对积极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等加强鼓励和赞赏,使学生爱护环境的行为得以巩固;相反对于消极行为,如伤害小动物、踩踏草坪、损坏花木等,教师也应及时予以批评和否定,使学生对错误的行为加深理解,避免同类情况再次出现。

2.差异性原则。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理解、认知等差异,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理解角度和层次存在差异,同时在班级、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同时也各具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班级以及年级之间的差异化,并结合各自的特点,通过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针对性地开展资源环境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生活环境进行关注,对其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广泛收集和全面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自觉遵守各种环境保护行为。

3.渐进性原则。地理学科里包含了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生物、水文、土壤、地貎、气候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具有整体性。初中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相对不高,同时缺乏将相关环境知识进行内化的环境,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较难在短期间内形成。在资源环境保护观念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起长期、循序渐进的观念,不能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环境保护观念的树立进行引导。对于正确的环境保护行为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错误的行为要及时批评,使学生的日常环境保护习惯得以不断规范和培养,通过长期的有效引导,使资源环境观的教育成效逐渐凸现,使环境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三、初中地理中加强资源环境教育的相关策略

1.利用漫画等教学手段。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类漫画的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具有现实意识的画面,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世界环境日的宣传漫画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并予以警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2.课堂活动的丰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有趣、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进行培养,同时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可以借助地理环境知识抢答、环境知识辩论、拼图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并通过针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对周围所发生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就此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3.适时列举自然历史事件。通过将历史事件、时事等与课堂教学相联系,能够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加深认识。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充分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的同时,对环境污染问题演变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机制进行探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讨论,如关于2003年爆发的“非典”事件,这关系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以及和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存和和平共处,对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所造成物种灭绝,导致病毒变种以及新型传染病出现等后果加深了解,使学生对环境问题以及时事更加关注,从而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有效培养。

4.课外课堂的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以及时间方面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对课外活动进行拓展,教师借助课外课堂的创设,对地理学习兴趣小组进行组建等方式,使资源环境观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目前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都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形成,提高保护资源的行为能力,应从教育抓起。资源环境观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学生资源环境观的培养,使其能够在环境保护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张 欣)

参考文献:

[1]黄晓菊.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资源环境观教育[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11).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教学培养
强化“互动式教学”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