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2019-09-10 07:22:44刘静刘胜男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蝶变园本课程个性化

刘静 刘胜男

摘要:“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以“顺应天性、尊重個性”为宗旨,遵循“玩创·乐客”的课程理念,以“蝶变主题活动课”为载体,融入“STEAM+教育”理念,并创设出五大领域融合的蝶变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动作模仿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

大连市西岗区第五幼儿园隶属于大连市西岗区教育局,是胜利路星海绿山城小区配套的一所公办幼儿园。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幼儿园以“顺应天性、尊重个性”为宗旨,秉承“蹲下来倾听,牵着手交流,放开手前行”的方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幼儿园以“蝶变主题活动课”为载体,开发了“蝶变个性化”课程,凝聚《指南》精神,通过“玩创·乐客”课程理念,融入“STEAM+教育”理念,构建了“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体系。

我园通过实施“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一、“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价值理念

“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遵循“玩创·乐客”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追求“玩·乐”教育理念,“玩出乐趣,玩出智慧,玩出创意,玩出个性”,让幼儿在玩中探究自然,认识世界,培养“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现代儿童。

“玩”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园顺应幼儿天性,尊重个性,让幼儿充分享受玩的过程,在玩中发展每个幼儿的个性;“乐”是途径,也是教育的目标,我园尊重、关爱、成就每一个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园创造一片“玩·乐”天地,遵循“我乐玩,我在玩,我会玩”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玩乐中汲取养分,在玩乐中快乐成长。在我园的课程游戏中,幼儿能够演绎绘本、创编动作、与人合作交流、进行纸电路操作等等,培养了幼儿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幼儿发展目标是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构建“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让幼儿拥有好体魄、好心态、好习惯、好方法、好才艺。

教师发展目标是在构建“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过程中,树立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师合作精神,激活教师探索热情,促进其自身专业水平提升,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实现从新教师到专业教师的跨越式发展,为园本课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园所发展目标是通过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与幼儿园培养目标一致的“玩创·乐客”园本课程体系,实现幼儿园高品质、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彰显园所的科技特色。

三、“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特色

“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是融入“STEAM+教育”理念、元认知学习、运用纸电路等多种元素形成的融合性课程。

(一)课程的特征有生活性、活动性、整合性

生活性是指学习内容主要源自于幼儿周围的实际生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蝴蝶为载体设计课程。

活动性是指幼儿的学习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和事物,在参与、探究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本课程为幼儿创设多样的情境,感知蝴蝶,实际操作蝴蝶和亲身体验蝴蝶等。

整合性是指幼儿园不同领域的课程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是综合性的。本课程融合了“STEAM+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融合课程。

(二)课程的原则有融合性、元认知、体验性

融合性原则是指园本课程开发要与“STEAM+教育”相融合。本课程结合“STEAM+教育”形成了五大领域的融合课程。

元认知原则是对思维进行反思的过程,园本课程的建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其内容和体系。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把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新问题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新挑战结合起来,遵循“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理念,逐步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园所实际的园本课程体系。

体验性原则是指园本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应遵循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让幼儿真正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情境。本课程是以培养“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现代儿童为目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指南》精神,设置五大领域的个性化系统课程,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三)课程遵循文化理解、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等5C课程模型进行教学评价

文化理解:知识理解属于文化理解的分支,知识理解是指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幼儿通过课程实施,感知了蝴蝶的身体形态以及蝶变的四个过程。

思维素养:指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对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产生兴趣,探索自然,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创新素养:指对事物具有好奇心,有发散性思维。本课程的实施,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沟通素养:指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交流信息。本课程中,通过创设冲突情境,幼儿自主交流合作,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蝴蝶拼图,提升了幼儿的沟通合作能力。

合作素养:指能够主动与他人或群体协同活动,实现目标。本课程中,幼儿通过与他人合作,在拼图任务、共同创设蝶变操等活动中学会了沟通合作。

四、“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研发历程

(一)设计课程方案,统筹规划

西岗区教育局非常重视我园科技特色的开发,根据园所特色创设了“STEAM+玩创·乐客”园本课程。在前期科学领域作品《蝶变》的启发下,初步研究设置“蝶变”课程。“STEAM+教育”理念逐步引入到幼儿教育中,在《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创新形式学习“STEAM+教育”理念,以求把“STEAM+教育”与《指南》精神相结合,创设出符合新时代幼儿的园本课程。

(二)研发课程过程,专家指导

我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及时关注人工智能信息,例如,组织教师们参观了“GET MAKER2018创客嘉年华活动”和大连市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30周年庆典暨“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主题论坛活动,为各位教师提供人工智能知识的同时,也为幼儿园科研工作的迈进提供了养料。通过引进专家,让教师及时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大连市西岗区教育事业服务中心孔丁嘉主任多次到我园进行“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专业指导,为教师的蝶变教具及课程设计答疑解惑,让各位教师的课程设计更加充实;大连市东软信息学院孙教授来园指导纸电路课程,对蝶变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研究,把蝶变过程与纸电路课程融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蝶变融合课程。

(三)创建园本课程,实施体验

幼儿园以“蝶变主题活动课”为载体,研发五大领域的融合蝶变课程,即“蝶变童谣”“舞动蝴蝶”“化茧成蝶”“蝴蝶一生”“蝴蝶印象”。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结合幼儿实际,定期结合案例进行集体教学活动,并在课后研讨反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通过与家长共同参与亲子大课堂、亲子纸电路绘制、亲子手工坊等活动,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动作模仿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同时,活动增进了亲子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家长的家教意识,助推了家长对园所活动的认同与支持。

五、“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实施

(一)管理层面,制度保障

我园建立园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玩创·乐客”课程研究中心,制定了“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建设方案,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家培训。

(二)立足兴趣,培养“创客”

为打造幼儿园的科技特色,以幼儿喜欢的美丽蝴蝶为课程活动主题,我园的教师和幼儿共同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了科学领域的环创作品《蝶变》,在专家的引领和家长的协助下,植入人工智能,与园所“玩·乐”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以互动特色为主题的环境文化。

教师们遵循《指南》精神,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集思广益,衍生出各领域蝶变个性化课程。为了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发展,教师们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自创了《蝶变》沙盘模型,让每个幼儿都能直观地感知蝶变的每一个过程。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协作,自制蝶变各阶段模型,并植入人工智能,师幼共创蝶变谣、蝶变爬行操、蝶变视频、蝶变舞蹈等,激发幼儿科学兴趣,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科学、技术、艺术相融合,培养爱科学、爱动脑、爱动手、爱创新的“小小创客”。

(三)科研引领,科教融合

为促进园所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园采取“科研引领,科教融合”的工作策略,成立了“科研飞扬”创客团队,负责“STEAM+玩创·乐客”园本课程研发。我园以省级课题《基于游戏的STEAM+个性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和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立项课题《幼儿科学活动的关键经验及获得方式的实践研究》为牵引,开发出“STEAM+玩创·乐客”园本课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组织教研组、课题研究组开展教研活动,将科教有机融合。园所定期引进科研与教学专家开展专业引领活动,如进行纸电路教研培训,开发创意纸电路园本课程;进行“STEAM+个性化”课程研发培训,建构“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等,以科研为统领,科教相互融合,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课程研发能力,形成“保教结合、科研引领、科教融合”的特色教研文化。

(四)园本课程,有效实施

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遵循“我在玩、我会玩、我乐玩”的“玩·乐”教学理念,将《指南》、“STEAM+”与元认知学习相结合,制定出知识、技能和元学习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秉承“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进行园本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实验法等让幼儿在游戏中、生活中获取经验,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幼儿园在思想观念、管理制度、多元队伍、园本研修、设备经费等方面做好保障,确保园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六、“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案例:《化茧成蝶——STEAM+对话交流》

(一)课程设计背景

《指南》中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与他人进行分享,并且在活动中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遇到困难时互帮互助。

(二)课程设计意图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化茧成蝶》课程以蝶变为载体,在合作拼图游戏中,通过为幼儿创设矛盾冲突情境,鼓励幼儿与他人沟通交流,相互协商,共同合作完成拼图,以此发展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课程设计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蝴蝶的过程中了解蝴蝶的形态、生长过程。

技能目标:在角色扮演中,用肢体表现蝴蝶的动态。

元学习目标:在拼图合作游戏的情境中,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程设计支架(见图1)

(五)课程设计路径(见图2)

(六)5C课程评价(见图3)

(七)“STEAM+”个性展示台(见图4)

七、“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创新成果

“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摒弃了以往只注重教材不關注园所实际的弊端。本课程开发成果包括:一是提出了“玩·乐”的教育理念;二是创设了“STEAM+蝶变个性化”园本课程框架;三是以“蝶变”为主题,融合五大领域,开发了《蝶变童谣》《舞动蝴蝶》《化茧成蝶》《蝴蝶一生》《蝴蝶印象》五大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动作模仿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特别是纸电路演绎蝶变过程凸显了园所的科技特色。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区域内同行的认可与学习,扩大了园所的影响力,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孔丁嘉,夏治刚.STEAM+个性化学习[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伯尼·特里林.四个维度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李阳)

猜你喜欢
蝶变园本课程个性化
皖美出行“蝶变”
决策(2022年9期)2022-10-11 06:52:02
勇攀高峰,从“0到1”的蝶变
华人时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6:00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蝶变cosplayer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1:56
中国制造“蝶变”40年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7:03:16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0:42:36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