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的计算教学

2019-09-10 07:22陆椿
关键词:中国象棋乘法算式

陆椿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排以单元形式螺旋上升,但具体到某一课时的设计,受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已有经验等影响,似乎略顯简单。计算问题虽“小”,学问却“大”——知识之间的联系、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策略性方法、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等,都是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一课为例,说明可以通过例题拓展,算法、算理结合,题组比较等途径,让计算教学“小题大做”“小中见大”。

关键词:计算教学例题拓展算法算理题组比较

“数的运算”历来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应该体现三个基本特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方法合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对计算内容的编排以单元形式螺旋上升,但具体到某一课时的设计,受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已有经验等影响,似乎略显简单。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一课是整数混合运算最后一个教学单元的起始课,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学习运算律(含简便运算),以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此教学内容本身较为简单,教材只编排了1道例题及相应的“试一试”,学生只需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三年级下册)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中来,即可解决。显然,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不过,问题虽“小”,学问却“大”——知识之间的联系、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策略性方法、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等,都是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所谓“小”题也应“大”做,让简单的内容丰富起来。现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计算》一课为例,略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例题拓展

教材例题(问题情境)是探究的驱动力、教学的出发点,首先要研究教材例题,看它是如何呈现关键知识点的。例题是独立的,但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还要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教学中可以进行怎样的丰富与拓展。如此,才有可能形成知识系统。

本节课教材中的例题,出示的情境为:“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引导的解题方法是先分步再综合,并在综合方法中给出了等号和横线,引导学生用递等式的格式进行计算和填空,同时也对运算顺序做了小小的提示。

为了给学生更好地展示自主学习过程的空间,我尝试对教材例题进行了改编拓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结合实际问题及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明探究理由。改编后的教学设计沟通了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了学生更开放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具体如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到学校兴趣社团研究一些数学问题。棋社准备买一些中国象棋和围棋,一位同学和老师来到了商店(出示改编后的情境图,如图1)。

2.启发:“买5副棋,两种棋都要买”你是怎么理解的?可以怎样买呢?

预设:①买4副中国象棋和1副围棋;②买1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③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④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3.复习两步混合运算,解决第①和第②种购买方案。(省略)

(二)新知探究

1.探究:你能解决第③种购买方案中的问题吗?列成综合算式你会算吗?

2.试一试:对于第④种购买方案,你能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解答吗?

……

此教学设计做了三处加工:一是在结构上将原例题改编成开放性问题,丰富了例题的功能。二是增加了思维难度。显然,对于“买5副棋,两种棋都要买”这一信息,学生要稍加思索才能理解其含义。三是体现了前后知识的衔接。上述四种购买方案中,①和②是复习以前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③作为新课的例题教学;④作为即时反馈。解决这四个问题,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引出了新知,还预留了巩固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法”“理”结合

算法和算理是运算能力的两翼。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是算理的具体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节课的内容是“三步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算法)学生通过迁移可以获得,但是对于算理“先乘除再加减”,则必须让学生回归现实世界,通过情境来说明其合理性。

史宁中教授有一个有趣的比喻:运算可以看作是讲故事,一步运算就是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两步或三步运算都是讲述多个故事。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有的是大故事包含小故事,必须讲完一个故事才能开始讲下一个故事;有的是几个故事并列。这些故事用数学上的一个式子来表达,就形成了混合运算;要让运算结果和这些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一致,就需要制订一些规则,就是运算顺序。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这方面的渗透。具体如下:

1.例题: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引导:

①解决这个问题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②分步列式的同学,请说说前两步算的什么?再算什么?

③综合算式的同学,想想应该先算哪个部分?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来计算的?你能联系题意说说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吗?

2.模仿,解决问题。(即上述第④题,省略)

3.试一试(出示图2):

①你能把这个综合算式补充完整吗?

②“100-90÷6×4”,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能结合题意说一说吗?

4.比较归纳:这些三步混合计算要先算什么呢?和两步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5.拓展:你能从乘法(除法)的定义出发,说说在含有乘法(除法)的算式中先算加法(减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吗?

例题其实讲了一个买棋的故事,引导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看问题,初步领会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二是引導分步列式,发现包含3个“小故事”:①买3副中国象棋付多少元?②买2副围棋付多少元?③一共要付多少元?只有把①和②这两个故事讲完了,才能继续第③个故事。至于是先讲述“①买3副中国象棋”还是“②买2副围棋”,都是可以的。在分步列式的过程中把顺序理清楚了,之后用综合算式来解答就水到渠成了。三是列出综合式。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①买3副中国象棋”和“②买2副围棋”先发生,所以要先算这两步乘法,接着才能算“③一共要付多少元”的加法;而“买3副中国象棋”和“买2副围棋”是并列关系,先算哪个都可以,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因此可以一起算。

接下来的“试一试”也进行了适当改编,增加了生活情境。同时,为了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根据情境,要先算出“①1副国际象棋多少元”,再算出“②4副国际象棋多少元”,最后算出“③找回多少元”。这三个小故事是一环套一环的,必须讲完上一个故事,才能继续下一个故事,因此运算顺序必须是“除法→乘法→减法”,不然故事就讲不下去了。在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获得运算顺序的体验与认识后,教师说明“像这样的三步混合计算(不含括号),数学上是这样规定运算顺序的: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的定义把乘法还原成加法,然后按照加法的先后顺序算出结果,接着与先算加法再算乘法的结果比较,指出后者的不合理,由此进一步从数学内部强化对算理的理解。

讲的是故事,理的是顺序。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算法保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和快速性。算法和算理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三、题组比较

题组训练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编写上的一大特色。小学生还不具备主动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而“题组”以其沟通相近知识联系、突出相异知识对比的特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真正理解。本节课,我设计了三次题组比较(变式辨析)。

(一)不同计算方式的比较,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对于例题的探究,学生交流分步解答的过程后,列出综合算式“12×3+15×2”并尝试计算,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运算顺序(如图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二者的实质是讲同一个“故事”,体会同时计算两个乘法的优越性。

① 12×3+15×2

=36+15×2

=36+30

=66(元)② 12×3+15×2

=36+30

=66(元)

(二)同结构算式的比较,实现运算顺序的快速迁移

解决了方案③“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和方案④“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后,比较“12×3+15×2”和“12×2+15×3”这两个算式的特征,使学生对“乘加乘”结构的三步混合计算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种结构,我设计了游戏“算式变变变”,进行题组变形:12×3-15×2→12÷2+15÷3→12×2+15÷3→……引导学生观察每次是怎样变化的,可以按怎样的顺序算,让学生体会:虽然数字和运算符号在不断变化,但是算式结构没有变,由此建立起“扁担题”的结构模型。并得出:都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也可以同时算出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样可以使书写过程简略一些。

(三)不同结构算式的比较,感受“变和不变”的数学思想

接着,是第二次“算式变变变”:……→12-2×15÷3→12+2×15÷3→12○2○15○3,呈现三步混合计算的各种不同结构,让学生说说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算式结构的改变,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学生在“○”中填上运算符号,编写出不同的三步混合计算式,然后说说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感受到虽然每个算式具体的运算顺序在变,但是“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不变。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中国象棋乘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马踏连营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乘法猪
大博士回答
为业余棋手诊脉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中国象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