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华 张寿彬
摘要:当前,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存在“抢话”“装听”等倾听缺失的现象,导致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倾听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倾听的培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学会倾听的策略有:理解倾听,接纳倾听;有章可循,榜样示范;营造情境,指导方法;掌控方向,检测反馈。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会倾听现象价值策略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倾听”被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在课堂教学中,倾听常被理解为认真听讲。笔者以为,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倾听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认真听讲,它还应该包含倾听者对倾听内容的认同以及个人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若能以倾听的方式来学习,即意味着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进一步地理解和反馈,从而推动自身的思考。显然,这样的学习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一、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倾听缺失的现象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中,有一类学生比较多,那就是抢话的学生。这一类学生既抢老师的话,也抢同学的话:老师提问时,他没听完整,就争先恐后地要发言,结果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对于同学的发言,他也没有耐心听完,就急于打断,要求发言。这一类学生表现欲强烈,爱说不爱听,既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也是倾听缺失的一种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类学生渐渐变少,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类学生逐步增多,那就是装听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会安静地坐在课堂上,不破坏纪律,不做小动作;也会配合地看着老师,貌似认真地听讲。但是,只要稍加留神,就会发现这一类学生眼神无光、呆滞,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在听老师讲,而是在想其他的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装听的学生问题更严重:抢话的学生至少思维还是活跃的,一部分注意力还是在课堂上的;而装听的学生是零思维、零注意,根本不关注老师讲什么,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两类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解决课堂有效性问题时,总会更多地对教师提出要求: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要求教师认真上课,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但事实上,课堂的有效性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付出的多少:学生倾听的问题没有解决,教师付出得再多也是徒劳;教学设计得再巧妙、实施得再精彩,学生没有注意投入,依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很多一线教师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某份试卷上的某道题目,重复讲过好多遍,可还是会有一些学生做错甚至不会做,原因就在于教师讲题目时,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听。其实,学生会不会做,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遍,而在于他听进去了多少。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听,又有什么用呢?
二、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倾听的价值
(一)教学价值
教育心理学家曾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们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进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认真听讲”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被提出,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我国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曾经有一个时期特别强调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而忽视倾听,导致课堂确实活起来了,学生也动起来了,但热闹的背后缺失了冷静的思考,外在活动的丰富无法掩饰内在思考的贫乏。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不能缺失倾听;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明晰指令,达到有效的交流。
(二)育人价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之一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会倾听,倾听的培养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不仅是当下学习的需要,更是今后工作的需要。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具有倾听能力的人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合作。我们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倾听他人,而且学会倾听自我、倾听自然。
三、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没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甚至养成了听方面的坏习惯。进入初中后,不仅要帮助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而且要帮助他们改掉听方面的坏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倾听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一)理解倾听,接纳倾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差很多”,行动上就会“差更多”。要养成倾听的习惯,首先从思想上不能排斥倾听。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倾听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对于生活,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进而理解倾听,接纳倾听。
笔者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开学第一课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先了解倾听(了解的路径、渠道不限,可以向父母了解,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然后用文字将自己对倾听的认识写下来。例如,一位学生完成的作业如下:
为什么要倾听?
倾听是一个互利的过程,既给予说者尊重,又赋予听者知识或见解。准备了多日的演讲,上台时却发现下面没有一个听众;或即使坐了一大片人,但是都对台上的人视若无睹,这是一件可悲的事。
对于听者来说,倘若台上的人讲得枯燥若嚼蜡或陈旧若朽木,还要台下的人打起精神来倾听,也未免太强人所难。台上的人讲得引人入胜、眉飞色舞,台下的人一定听得聚精会神、如痴如醉。倾听的一大原因就是讲的东西是听众所感兴趣的、对听众有利的。所以学习分辨他人話语中有利的部分是我们花费时间倾听的理由。
怎么去倾听?
集中注意力是肯定的。一走神,重要的东西可能就从你耳边溜走了;要将大脑80%以上的精力放在倾听的内容上,避免遗漏。
调整好身心。倘若你肚子里在奏交响曲又或者脑子里像吃了毒蘑菇一样犯晕,即使有一颗想去倾听的心,也无能为力。
反应灵敏。如果上一句话没听清,不要纠结,顺着往下听,联系上下文大多能猜出上一句,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通过了解倾听并将认知写下来的方式,能让学生对倾听的意义有初步的感知和体验,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接纳倾听。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化对倾听的认知。因此,接下来,笔者会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论坛或沙龙,谈谈“倾听”。例如,一次讨论的记录如下:
前一段时间,我们班组织了一次题为“你言我语话倾听”的沙龙。沙龙分为三个主题:什么是倾听?为什么要倾听?如何倾听?
对于什么是倾听,有学生说:“倾听,是用心地去听,尊重地去听的意思。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它是一门艺术。”也有学生说:“倾听是什么?是听的方式?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一种欣赏的方式?对于中学生来说,倾听是获取知识的美好途径。”还有学生说:“听是一个动词,关系到人身体上的多个器官,有耳、脑等。倾听,意为认真地、尊重地去听他人讲。”
对于为什么要倾听,有学生说:“我们之所以倾听,是因为我们对知识充满需求和渴望;我们之所以倾听,是因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们之所以倾听,是因为我们不想成为一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也有学生说:“我们要倾听老师的讲解,这样才能获得知识,学会解题。同样,我们还需倾听同学们的精彩回答,了解别人的思路技巧,取长补短。有时上课一发呆,可能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老师又介绍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又讲了一道自己不会的题目,这对自己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吗?上课时间只有45分钟,老师语言精辟,设计紧凑,我们必须认真倾听。”还有学生说:“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当别人在讲话时,你只需要在一旁好好地听,不要插话,不要打断别人,那样是很不礼貌的。”
对于如何倾听,有学生说:“在听的过程中,要将目光正视老师,可以附带一些动作,如点头、微笑,以神态去回应老师‘我在认真听’或‘我赞同’等。这就是要用多感官和思维去办事,不光要用耳朵听,而且要用眼睛看、用神态和动作回应、用心记忆、用脑思考,甚至要挖掘言外之意,还可以时不时说出一個‘嗯’或‘对’,以表示赞同。”也有学生说:“倾听时,我们要专注,要会思考。只有思考了、明白了,才能达到倾听的主要目的。”还有学生说:“首先,要预习课堂内容,掌握简单的知识点,对不懂的内容做上标记,做到心中有数。其次,上课时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要在老师讲解时让自己的思维跟上;知道老师的讲解意图,再结合自己的问题去倾听,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再次,要懂得记笔记,要抓住关键适时记录,不要记录太多没有用的;如果要记的内容很长,可以简要记录,自己能看懂就行,这样不会影响听的效果。”
借助论坛或沙龙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心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说部分学生对倾听的理解还局限于课堂学习,但是学生已经懂得了倾听的重要性,对倾听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对后面引领学生倾听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有章可循,榜样示范
学生理解、接纳了倾听,并不代表他们就会倾听,更何况有些学生还存在着听方面的坏习惯。对此,笔者和学生“约法三章”:首先,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外,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必须等对方把话说完,才能接话。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是作为一个文明人必备的。如果有同学没有遵守,其他人有权提醒并制止他,直到他改正为止。其次,每节课上必须与同学或老师有语言、眼神、表情、动作上的交流和互动。第三,当有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将身子转向他,用眼睛看着他,关注他的眼神、表情、动作,这样既能够帮助理解他表达的意思,也表明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很在意他的发言。
倾听不只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它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真实的倾听,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更是师生之间互相“倾听”生命内在、生命尊严。
课堂教学中,笔者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对眼神迷离、表情呆滞的学生,会用眼神、动作或提问适时提醒。学生发言时,笔者会认真倾听,并面带微笑注视学生,且将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内容板书记录下来;不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都不会打断学生,而是耐心地等待学生回答完毕,再加以点评。对那些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以及倾听有进步的学生,笔者会经常表扬,让其他学生学有榜样。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跟他们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他们逐步产生规则意识,他们自然就会“照章办事”。当然,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个三六九等,一个班级也不例外,总会有少数的学生屡犯屡改、屡改屡犯。对于这些“重点人物”,笔者会重点盯防,随时提醒,多加督促。
(三)营造情境,指导方法
倾听是高度的注意投入。学习的高度注意首先来自精彩情境的吸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教学中,笔者会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开放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营造引发学生倾听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
倾听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中,笔者会告诉学生倾听的方法:倾听时神情要专一,眼睛要看着对方,同时可以用表情与对方进行交流,如听懂了,可以点头、微笑之类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借助眼神、表情的交流来告诉对方自己在倾听。
(四)掌控方向,检测反馈
课堂教学中,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比如,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来得及注意;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能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对象;同时,不断强化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另外,笔者会掌控学生注意的指向,对学生倾听的内容及时给予检测和反馈。比如,听后复述。它可以使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基本事实、定理以及解题思路、方法等,笔者都会采取这种方式来检测倾听效果。再如,听后提问。笔者会精心设计问题,有意变换提问角度,让学生能够对倾听的内容加以理解、消化。又如,听后点评。笔者会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笔者所带班级专门设有“数学讲堂”,每天的数学课都会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走上讲台,说数学;坐在下面听的学生都要做好即兴点评的准备,有时是一个人点评,有时是两个人点评。还如,小组反馈。在每节课结课时,笔者都会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要求每位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或困惑,并要求每位学生说的和同伴不一样,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发言。
参考文献:
[1] 喻平.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许亚平.教学智慧追求[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 杨钦芬.小学生倾听能力:意蕴、结构与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