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个性化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是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个性。班主任要联合家长,提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内驱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引领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的机会,启发学生自主发展;利用第二课堂,实现学生自由发展。
【关键词】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3-0066-02
【作者简介】张丽云,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常州,213161)教师,讲师。
一、对个性化教育的认识
个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实施个性化教育,首先应该对个性化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一是个性化教育不同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注重从教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学。学生不仅是受教体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是个性化教育不同于“个人主义”。个性化教育的目标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的长久发展而努力。三是个性化教育不同于“一对一”。“一对一”承认学习主体的差异性,但实际上只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个性化教育中的个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办学个性化、教育内容个性化、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形式个性化等。四是个性化教育不等于摒弃共性。不管人才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如何发展,都不能否定个性中的共性,如人类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坚持的信仰等。另外,个性化教育还要遵循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体现教育民主思想,要保障学习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这也体现了个性化教育中存在的共性。
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班级实践
1.调查了解,看到每一个真实的个体。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尊重、理解学生。开学初,笔者就通过家长访谈和与学生聊天等方式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利用信息调查表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特点;借助心理普查、情绪鉴定等测试收集学生个性特点的相关资料。以上活动不管是表象沟通还是内在探究,笔者只有一个希望,就是看到一个真实的个体。
2.家校合作,给予学生最大的宽容。
家庭教育在孩子独立性、自强、自律等品质的培养方面非常重要,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种人”,好学生也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改变观念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前提。我们要能够包容一个不符合我们固有想法的孩子的出现,要用极大的宽容度和承受力来保护孩子的个性不被压制、自信不被打击。在家校活动中,班主任要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有探讨才有收获。另外,在各项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应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他们发现孩子的另一面。
3.搭建沟通平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个性化教育要从尊重学生出发,以尊重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引导学生从感兴趣逐步过渡到深入了解。入学初期,笔者在班上开展了认知大学的一些活动:邀请已经升入大学的学长学姐们来分享大学生活,激起学生对大学的向往;踏上那片向往的热土——组织参观大学校园;另外切合所学专业开展了专业认识教育活动,主要有邀请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进班讲座、参观建筑企业、阅读专业知识书籍等。以上活动通过不同角色、不同平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4.文化引领,激发学生超越自我。
班主任带领学生建设和谐而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新思路、萌发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把思想教育常规渗透在“超越自我”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中,主要通过好书推荐、美化图书角等活动建设班级图书角,书香润德的同时利用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其进一步认识自我。另外,笔者鼓励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制作名言牌,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激励学生。
5.职业规划,激发学生自主发展。
在传统的“划一”教育中,我们總是告诉学生目的地在哪儿,希望学生可以按照给定的线路和指示牌最快到达。在此过程中学生缺失了主动权和选择权,又谈何个性发展?但如果我们给学生的是一张平面图,学生需要查找自己要到达的目的地在哪儿、自己身处何处、如何选择发展路径……给学生个人职业梦想规划,指导学生设计阶段目标、制订计划、展示职业梦想等一系列环节来自主设计人生。该活动以职业梦想为主题,启发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在认识自己潜能的基础上确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同时激发学生潜能,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发展自我。
6.综合实践,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
创新与个性化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课堂,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创新的广度,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要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班主任应积极开发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开展的活动主要有素质拓展、团体心理辅导、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等。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将个性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德育工作的实践管理,开展持续有效的德育活动,有助于走进学生心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挖掘潜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