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平
个性化教育是对工业化时代整齐划一的标准化教育的抵制、修正甚至是转型性变革。标准化教育择其要者来说,既不是它的统一共性化特征,也不是一种流水线式的最佳模式操作,亦不是大规模、大班额的外显组织构架安排,而是从根本上成为一种精神文化充盈于教育界和整个社会,被理所当然地视作最有效和合理的教育制度设计。就此而言,个性化教育不是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模式,抑或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因材施教实践,或是突显学校办学水平、个性的品牌特色构建方略。更重要的是,它应成为智能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作为迥异于标准化教育的一种新文化营建,个性化教育预示着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新教育文化的创生;作为一种以智能网络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新范式,个性化教育彰显了不同于以往教育实践的两大核心理念。
一是个性化教育强调:在一个越加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氛围中,越要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关系性存在之本质。个性化教育并非简单地突出个体性、个别性、独特性,而是要在充分理解彼此相依的关系性存在前提下认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问题,也只有在关系性存在的基础上才能受到重视和成为一种切实的行动。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都不是先天命定的,它们只能在互联依赖的关系性实践中养成和发展。作为一个独特的关系体,每个学生都携带着互不相同的关系进入学校和教育教学过程,又在学习和交往中生成着新的关系和关系丛。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即是他/她个人参与创建的关系内涵不断地被拓展和丰富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将在这些纷繁多样的关系建构中加深对他们自身的认识和对他人及社会的理解。
二是个性化教育深信:唯有“优势教育”才切合个性化教育的主旨精神。个性化教育坚守这样的立场:作为独特的存在,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潜能,教育的实质乃是信任并催发每个学生身上所蕴藏的那种源源不断的正向生长动能,通过对话讨论、欣赏探究,深度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和积极面,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生活情趣、提升他们的合作共创能力。学校教育在于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平台,促使每个学生在关系性实践中努力成为最自信、最精彩的个体,协助学生深刻体认生命的价值意义。恰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指出的:学校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而要点则集中表现在“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上。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