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摘要: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对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可塑性较强。因此,合理运用校本教材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理想势在必行。《“红色文化”伴我成长》校本教材是在整合了我校“红色文化”育人特点的基础上开发的德育校本教材,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校本教材;道德素养;教学行为;学科整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一所学校课程革新的重点。校本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等各方面的需求,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除了要保留和改造国家课程,将其作为课程体系总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外,还必须在课程计划方案中增加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比例,尤其是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
凌源市牛营子中心小学在“红色文化”育人理念提出后,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任务,本着“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基”的宗旨,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终极目标,编写了《“红色文化”伴我成长》这一德育校本教材。此教材与我校的“红色文化”育人理念相辅相成。
(一)教材的定位
校本教材的基本定位:非学术性,以兴趣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学校特色为目标,一般以综合形态出现,强调过程而非结果,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我校《“红色文化”伴我成长》校本教材是以“红色文化”三个篇章(经典篇、朴素篇和拓展篇)为主线,采用图文兼顾的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为目的,以“红色文化”育人理念为手段的适用于我校发展特点的,集主体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德育校本教材。
(二)教材的育人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读、说、写、交四种方式来达到育人效果。
1.读——读教材
由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我们首先开展了全校范围内的广泛阅读活动,不要求学生读懂,只要求读熟即可。
2.说——诉说文本
说的内容、说的形式都由学生自己来定,哪怕学生只说出其中的一个点也是有进步的。
3.写一写见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读说活动,校本文化成功植入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写出自己的见解或想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4.谈——谈感悟
开展谈感悟研讨交流活动。有的學生说:“我从朴素篇阅读中了解古代先贤的故事,我很敬佩圣人的智慧”;有的学生认为:“经典篇中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让我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还有的学生说:“拓展篇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最简单的爱国,什么是自律、自爱,懂得了人与人相处信任是最基本的处事之道。”孩子们的想法简单、独特,却也弥足珍贵。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校本教材的引领下树立自己的理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
一所学校要想谋求长远的发展和提高,必定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管理思想,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和目标;而在学校特色形成的过程中,校本课程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将校本教材内容引入课堂,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
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我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课前3分钟演讲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它可体现在任何学科教学中。我们以经典篇中的红色故事或红色诗文为主,以朴素篇和拓展篇内容为辅。根据不同科目调整学生演讲的内容,利用古今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小英雄人物、爱国志士、英雄烈士的故事让学生有所触动,通过长期的熏陶,他们转变了学习观念,转变了道德观念,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群之毛泽东》的导入模式
校本教材经典篇中的八大精神的引领与出处都来自毛泽东主席。我们首先提出了《“红色文化”主题课程群之毛泽东》这一特色课程导入模式,让学生铭记历史,了解主席的丰功伟绩。我们主要以“主席诗词”“主席的话”“主席传奇”“主席赞歌”为切入点,在课前、课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了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用拓展篇中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助推剂
爱国、自信、自律、诚信等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准则。以“诚信”为例,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把诚信教育放到课程体系中去发挥作用,从方方面面利用这一教育载体达到育人效果。现如今,孩子们在演讲活动的引领下,在主题课程群的打造下,在诚信教育的提升下,会根据自身需求为自己设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信念,会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扶持,会在维护班集体利益面前协调一致,会在困难来临时勇敢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培育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部分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间接导致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变得比较困难。有些孩子的道德素养不高,行为习惯较差。说脏话、打架、用跑来代替走等现象层出不穷,不注重个人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爱护公共环境的行为屡见不鲜。如何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是我们一直努力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认知上有了较高的转变。我们围绕校本教材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如“校本教材课本剧展演”活动、“百善孝为先”评比活动、“纪念九一八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诵读主席诗词”活动、“校本教材书画展”活动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品读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不断蜕变,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现在,学生知道维护自己的形象,知道保护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他们见到老师会主动停住脚步并鞠躬问好,看到有小朋友摔倒会主动上前扶起……他们已然变成了“心有榜样、心有理想”的校园精灵。
(二)让“民族精神”成为学生立志的航标
校本教材经典篇中的八大民族精神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孩子们朝着正确、光明的方向前进,它是纠正孩子们不良行为的一剂良药。“红旗渠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我国更加需要“两弹一星精神”的指引;还有“井冈精神”“抗灾救灾精神”“延安精神”,等等。
无论践行何种精神,我们都是以努力学习为前提。假设把孩子一生的求学之路比喻成二万五千里长征,那这一路必然是充满荆棘坎坷的。虽然咀嚼草根、树皮、皮带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在艰苦环境下依然能够坚守初心、勇往直前,这种精神正是红军战士们成功走完二万五千里路程的强有力的支撑。其实,学习就如同这咀嚼的过程,只要把心态放平稳,勇于奋进,什么都不是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当代小学生,在漫长的求学路上,还有许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学习红军战士的那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长征精神”去走好自己的求学之路,用“抗战精神”去完成自己的远大理想,用“雷锋精神”去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教学行为
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有些知识技能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不断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课改需求。校本教材朴素篇作为道德实践的精华所展现出的道德精神、道德之美深深地打动着教师,经典篇中凝结和反映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和英雄先烈的事迹,不仅提升了老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行,也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思想。他们会主动去利用闲暇时间给学生讲述一些红色革命时期的故事,去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教学趣事,主动承担自己分外的工作量,主动帮带新教师快速提升教学技能等。在我校开展的“校本教材交流研讨会“活动中,教师们一致认为学校在变化,校本课程在变化、他们也要紧随学校的脚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争取不掉队。
一所学校,青年教师是主力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红色文化”的提出使我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从最开始的埋头课本研究到现在能将“红色文化”运用自如,在这期间校本教材是功不可没的。
青年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校本的过程中,自己也经历了精神洗礼。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红色文化”不甚了解。通过主动去学习“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认真研究并参悟校本的内涵意义,主动在备课、上课时运用古代先贤的修身故事及英雄、模范人物的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去感召学生,教育孩子们应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有些教师还深入学生家中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信心。他们会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他们会耐心地做好家长工作,一起解决留守儿童的作业辅导问题等。一个个鲜活的实例都证明了通过长期的浸润和熏陶,教师的精神文明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教育教学理念获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