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雯霞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科学,逻辑思维十分严密,其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意识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小学生的性格过于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故此,合理运用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活跃的思考,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引言:
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处于绝对主动的状态,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讲授的方法,教师没有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枯燥无聊,学生没兴趣听,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1]。再次,教师未能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最后,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过于追求形式,导致真实性低效果不好。
二、小学数学运用教学情境的意义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较小,其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握不足,不能很好的进行理解。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加形象、直观的进行数学学习,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转变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
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处在思维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喜欢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但是无法理解类似于数学的抽象事物。所以教师需要按照学生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主动创建趣味性情境课堂,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3]。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字加法的时候,可以将高斯计算1+2+3+4……+100的故事作为教案,当教师让学生计算1+2+3+4+……100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开始计算,比一下谁计算的更快。此时,学生必然会好奇高斯使用了什么方法能快速的计算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与兴趣,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加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小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创设生活情境之前,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要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引发他们的共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4]。例如:在讲解“小数乘法”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立冬的前一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菜,在超市小明见到了很多种蔬菜和肉类,其价格如下:韭菜2.34元一斤、西葫芦2.46元一斤、芹菜3.12元一斤、猪肉12.94元一斤,牛肉10.89元一斤。妈妈问小明想吃哪种饺子,小明说想吃韭菜肉的,于是妈妈买了两斤猪肉、一斤韭菜。这个情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因此教师可以让他们计算一下情境中妈妈买猪肉花了多少钱。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简单化,进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等转化为问题,并将问题融入情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周二学校组织各个班级进行大扫除,教师做了以下的安排:五分之三的学生打扫室内,五分之二的学生打扫卫生区,具体分工由卫生委员负责。通过对情境的思考和分析,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五分之三是多少?五分之二又是多少?(2)全班的学生都分配到任务了吗?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创设卡通动漫情境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及时都使用题海战术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从而实现预定的目标,所以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依然停留在了解的前提下,无法将这些知识创新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比如,创设可行性游戏化情境,在学习除法运算的时候,引入卡通人物。小学生都喜欢看熊出没,不妨将主人公熊大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熊大有8kg的蜂蜜,如果他将这些蜂蜜分配给5个小伙伴,如何分才最合理?通过引入动漫,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科学的引导,实现预定教学目的。
结语: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之路才刚刚开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的方法挖掘学生身上的可能性,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通过设立情境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辛玉涵.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97-98
[2]宋良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72-173
[3]殷华春.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創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95
[4]姚朝忠.如何有效创设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