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菲菲
摘要: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重点学科,其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当前社会多种文化元素并存,严重影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新课程理念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得语文学科教学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引言: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之间相互契合,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流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古典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从而运用传统民族文化进行熏陶,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初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降低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使得西方国家的文化理念纷纷涌入国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学生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有效的降低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沉淀遗留下来了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1]。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很少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得学生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很难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而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方便学生接受和学习,学生通过了解相关人物的经历和情怀,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传统文化更好的进行继承和弘扬。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内涵
教材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语文课文,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例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两则》一课时,本文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对此,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形式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并且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创设传统文化情境,有效的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上如若只是灌输学生们传统文化的知识,就显得枯燥乏味了。有些文章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很是困难,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自身十分熟悉且吃透了教材上的课文的情况下,为学生们创设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就更容易激发出火花,让学生同作者的心灵相感应,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与之相交流[3]。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作者生平,尤其是在创作这一作品时的时期的历程。接着,展示漂亮的紫藤萝的照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美丽的紫藤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以紫藤萝立意。然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让学生闭上眼晴倾听,让音乐同文章完美而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通过耳濡目染,从而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持久的魅力。“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清新隽雅,温婉含蓄的语言带给了学生艺术的享受与盛宴。
3、引导学生课外文化经典阅读
中学阶段学生的古文功底还有待提升,同时学生们的阅读文化典籍数量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古代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积累。为了避免学生没有头绪的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列出阅读目标,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同时要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精读和泛读,并根据阅读文章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4]。拓展学生课外经典读物阅读量,会促进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要注意在列出课外书目时要多选择一些可以反映古代日常生活的诗词作品等,这样更能突显出古人富有人性的一面和生活情趣。针对中学生求知欲较强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打开思维,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网络文化,制定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4、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更要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国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大会”、“书法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进而有效的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语: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成长,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军.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53
[2]张本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15):66
[3]宋旸.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黑河教育,2019(01):6-7
[4]王勇.浅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