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妹玲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和感知,使学生们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们掌握欣赏、感受音乐的基本能力,进而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声势律动的应用,初中音乐老师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课堂的互动和气氛的营造,更加有利于调动起学生的音乐感觉,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本文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做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声势律动;音乐教学;有效
1声势律动教学法简述
所谓声势,指的就是人通过不同的肢体动作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声势律动教学法是通过把身体来进行音乐节奏方面的训练,用身体的律动来代替乐器的律动,从而加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节奏感。声势律动的方法能够有效幫助初中音乐课教学效果的提高,最初应用于二十世纪初的音乐教学中,被称为“体态律动”。当具备一定音乐常识的初中生应用身体来发出不同的节奏时,能够通过这种对身体姿势的变换达到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节奏带来的音乐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对学生的音乐记忆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能够感受音乐中所富含的感情,对音乐的感情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掌握了通过音乐来表现自身情感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对声势律动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
2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的作用
2.1发掘学生的节奏感
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中接触的音乐本身就有一定对音乐的认知,由于孩子的好动天性,通过声势律动法来用学生的身体节奏带动对音乐节奏的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拥有很好的身体协调性,并且对事物的反应迅速,在声势律动法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应用方法,从而挖掘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2.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多以在应用声势律动法进行音乐培养的过程中,很容易对音乐的更深一步的学习激发起欲望,从而能够培养自己主动研究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并且培养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2.3培养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以及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形成,对事物的感知也在不断加强。学生在这个阶段拥有了比小学阶段更强的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在逐渐加强,所以也是学习音乐的最好时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学生产生了不愿与其他人交流的现象,对音乐没有兴趣。声势律动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视听结合,使音乐更具丰富性,律动更有节奏
音乐对人的感官起到刺激作用,通过对“听”的应用,用节奏较为强烈的音乐来带动学生们的听觉,使学生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去,然后通过对音乐想象力的发挥,用创造性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学生通过这种听音乐、做动作、打节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所听到音乐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音乐方面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做出任何自己想做的动作,没有一定的规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非常有利。通过视听结合的声势律动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肢体协调能力都做了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
3.2与活动相融合,锻炼学生自身的协调性与节奏感
初中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没有丢失小学生对玩耍的天性,他们希望能够经历活泼好玩的课堂,而不是枯燥的听老师讲课。在初中生这个阶段,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老师要用创新的课堂模式,为学生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表现自我的舞台。可以抽出上课的一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表现自我,例如把每节课前的“十分钟”设置为学生尽情享受和表现音乐的时间,学生之间可以组成不同的小队,在队与队之间进行乐队的组建,每个队都要进行合理的乐队分工,并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配合,从而能够完成乐队演奏音乐的任务。在上台表演前,负责演奏音乐的同学拿出自己最擅长的乐器,负责唱歌的同学则负责歌唱任务,负责和声的同学负责和声任务。每个乐队轮流进行上台表演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使学生们能够在课下自觉地训练音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舞台表演,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节奏感的把握。
3.3强化自身想象力,提升音乐灵感
音乐是充满想象的事物,对音乐的学习也必须充满想象力,想象力是音乐学习最根本的法宝,可以促进激发学生们的音乐灵感,从而更好地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如果不注意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灵感而造成音乐学习的止步不前。所以,想象力对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想象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中节奏、音色、节拍以及复调之间的关联,从而在音乐学习上有更深的体会。音乐学习成了学生想象力飞驰的过程,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想象到贝多芬坎坷的人生遭遇,从而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进而知道了如何通过打节拍和踏步等方式来表现音乐中的旋律,从而加深对音乐感情的理解,增强自身的音乐灵感。
4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声势律动的重要性,使其在音乐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应用,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欣赏力、创造力和节奏的感受,使学生们对音乐作品有着更高、更好的认识理解。
参考文献:
[1]刘露. 对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高考, 2015(10).
[2]朱男.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师, 2016(28):70-70.
[3]米雪.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苑教育, 2016(22):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