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王永花李春燕殷旭彪
高教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现状对策

王永花 李春燕 殷旭彪

摘 要: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选择,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此行列。在翻转课堂经历了从舶来品借鉴到本土化实践的由浅及深的研究历程后,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的现状如何,值得探究。本文以某高校进行翻转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为调研对象,参考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从教师动机、认知、行为几方面设计问卷,了解目前高校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动机、基本认知和适切性认知情况、翻转课堂过程中遇到的认知与技能问题,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的对策。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现状;对策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在我国高校普遍开展。教师是实现翻转的“基”,教师的能力结构制约着翻转课堂实施的效果与质量[2]。翻转课堂已在我国经历了从舶来品借鉴到本土化实践的由浅及深的研究历程,关于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对截止2018年12月10日的文献以“翻转课堂”并含“教师”、“胜任力”进行主题检索,只搜索到6篇相关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要素分析或模型构建方面,尚未对教师胜任力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本研究将以S校一线实践教师为调研对象,对内涵式发展期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现状进行探索,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为高校推行翻转课堂有效落地提供实证反馈与实践建议。

二、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高校教师胜任力是指高校教师个体所具有的、胜任高校工作要求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观。[3]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属于教师胜任力的下位概念,因此其结构要素也将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考虑。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身对教师素质提出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胜任力要求。本文参考郝兆杰构建的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知识包括对翻转课堂的认知,技能包括微课视频制作技能、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技能、个性化指导技能等,价值观包括教学研究意识、翻转课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认可等。[4]另外,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对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所需要的教师素养认识不够,存在翻转动机的盲从性和功利性现象等。鉴于以上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两方面的分析,本研究将从动机、认知、行为几方面设计问卷(具体见表1),了解高校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现状。其中动机对应价值观维度,认知对应知识维度,而行为包括认知和技能两个维度的内容。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笔者对自编问卷进行了克朗巴哈α系数检验,可靠性统计资料的Cronbath的Alpha系数为0.863,超过了理论要求值0.70,说明问卷信度较高。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S校为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大学,正在向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现有69个本科专业(含5个专业方向),涵盖文理工农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在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5]中,全国公办本科高校有817所,除教育部直属和部署高校117所外,其余绝大多数属于地方高校。S校从201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积极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来有172名一线教师参与,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课共计152门课程。因此,本研究选取S校为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研究团队抽取文、理、工、艺术和体育五大类学科的15名教师进行了预调查,根据反馈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18年4月正式发放问卷172份,有效回收问卷12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71%,高于理论回收率。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 19数据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采用的是描述统计分析,其中图表采用EXCEL制表工具描述。

三、 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现状分析与结果

(一)翻转动机情况:多数教师是由于认可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而开展的,少数教师翻转动机存在功利性或盲从性

“翻转动机”一题包括四个答案选项:A学校要求,B身边同事都在做翻转课堂,C想做教学研究,D认可翻转课堂教学价值。内、外部动机的区别在于动机的满足是在活动之内还是活动之外[8]。因此AB选项属于外部动机,CD选项属于内部动机。通过筛选得到,出于内、外部动机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分别有43名和79名,各占35%与65%,由此可见多数教师是出于内部动机而开展翻转课堂的,他们是在对翻转课堂了解的基础上,有的进行教学模式研究,有的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希望藉此获得相关教学研究结论或真正提升教学实效。

(二)基本认知情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课中活动的转变上,但对课前教学环节认识不到位

笔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翻转时长”作为翻转行为的一个要素,会影响翻转认知及翻转行为。因此笔者以一学期为分界,将样本教师划分为“新手教师(0-1学期,78名)”与“有一定翻转经验的教师(1学期以上,44名)”两类,分别以A、B表示,希望通过样本分类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结论。后续数据将会分类进行分析说明。

基本认知情况是对翻转课堂课前与课中两个基本教学环节的理解。图1表明,A类和B类教师中都有约四分之一的人认为“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目的是预习”,且A类教师错误理解的比例更高。对于“什么样的知识内容适合放在课前学习”,仍有18%的教师选择“原来传统课堂上讲解的部分都可以放到课前”或“不清楚”。以上数据表明,部分教师对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理解不到位。实际上,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并不等同于“预习”,它与课堂学习一样,是独立而完整的学习系统,具备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指导答疑、学习考核等。课前学习的内容是需要教师筛选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达到识记和理解水平的内容,而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目标的实现需要在课堂内完成。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效果,至少要达到以往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程度[6],甚至要超越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灌输的效果,这是判断是否是一堂好的翻转课堂的标准之一[7]。这就要求教师不僅要对教学环节认识到位,还应具备促进学习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技能、课前学习组织能力等。

图2反映的是对课中教学环节的认识,数据表明两类教师的认识都比较到位,他们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课中学习活动的转变上,由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翻转课堂围绕讨论答疑等活动展开。但是课前教学无法保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翻转教学效果。两类教师对三个问题所呈现的数据差异能反映出翻转时长对翻转课堂认知是有影响的,可见增加翻转教学经历也是提升对翻转课堂认知的一条路径。

(三)适切性认知情况:半数以上教师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所应具备的自身素养认识不足,信息技术技能仍是翻转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师素养研究,TPACK无疑能提供非常合理的解释[8]。“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应具备的最为关键的素质”是一道单选题,选项分别是从TPACK模型的三个要素(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及教学情感两方面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A类教师各项选择较为平均,相比而言,“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占比最高,相关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技能是决定翻转课堂能否开展的关键因素。而对于B类教师来说,技术知识是排在最末的,他们认为融合TPACK知识与翻转理论知识的“教学经验”是最关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大学课程会引发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其中教师角色转变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挑战。借助网络平台与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在物理条件上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因此信息技术技能必然成为翻转教师首要面临的障碍,因此就成为A类教师最突出的一项挑战。而B类教师中有一部分(47.7%)是在经过初期对翻转课堂的实践、付出与磨砺中仍能坚持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他们教学情感浓厚、教学意志坚定,并具备了较完备的课程内容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因此他们思考问题更聚焦本质。其余31.9%的B类教师仍然存在对课程内容、信息技术不熟悉等情况。代表教学情感的“有热情有想法”选项A类与B类教师都各占20.5%与15.9%的比例,说明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只要有热情就可以开展翻转教学,而忽略自身知识与能力储备等问题的思考,“脑门一热”的感性开展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四)遇到的问题与瓶颈情况:课前学习质量保障是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而突出的问题,但随着实践的深入,问题层次将会聚焦和深化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角色从课堂的权威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但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却未能快速改变,翻转课堂的实施还存在较多问题与瓶颈。“开展翻转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瓶颈”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图4数据显示,AB两类教师中将近32.4%的人(以A类教师为主,占比25.6%)因为“对翻转课堂认识不足导致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此结论说明对翻转课堂前期认知的重要性。在两类教师排行前三的问题中共同突出的是“如何保障课前学习质量”。学生课前自学要达到传统课堂讲授的水平,不仅要求教师对课前学习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认识,还应具备有效设计微课的能力和视频录制技术等,而这些是传统教学所没有要求的,对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另外,A类教师关注度排前三的问题分别是课前学习质量保障问题、课中学习活动组织问题、微课制作技术问题,这三类属于基本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技能问题,是翻转课堂必然要遇到的教学问题,属于初级问题。而B类教师所不同的是,在以上三个问题之上,“如何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成为了最突出的问题。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教学生命力的体现,这与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习活动、强调高效交互”的理念不谋而合。[9]因此,翻转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课上的学习参与度。由此可见,B类教师在对翻转课堂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后,探索的问题逐渐深入和本质化。

(五)翻转课堂对教师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情况:翻转课堂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影响得到多数教师认可,同时也让翻转教师在能力和精力上面临更多新挑战

关于翻转课堂对教师的影响,认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占69.8%,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专业水平”的各占56.6%和50.0%,这些数据表明翻转课堂对信息化时代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与此同时,分别有53.3%、 43.3%和27%的教师认为“增加了课堂教学组织难度”、“增加教师教学负担”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该数据表明教师在时间、精力和能力要求上都面临更多新挑战。“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表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设计翻转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组织难度增大”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于翻转课堂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此研究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师感知和体验的翻转课堂实施效果),由图5可见,被调查对象中认为教学效果情况优于传统课堂的教师占比最高,而B类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课堂的比例高于A类教师,比例占到65.9%。在与教师的工作交流中获知,他们之所以能坚持翻转,首先是认可翻转价值且具有较强的翻转热情,其次是具备丰富的翻转素养,因而有较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些因素共同坚定了此类教师的翻转意志,提升了他们的翻转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四、总结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现状概括为:教师翻转动机以内部动机为主;对翻转课堂认识不到位,能力储备不足;信息技术技能是翻转教师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课前学习质量保障是共同的翻转障碍;认可翻转课堂教学价值但精力与能力尚且无法跟进。为有效促进高校教师翻转课堂胜任力的提升,推动翻转课堂在高校的有效落地,笔者从观念、政策和行为三个方面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以下对策。

1.观:树立教学、教研价值观,营造教学文化

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教育与教师评价制度越来越注重科研产出,作为教师职业之本的教学要素重要性被削弱。[10]翻转课堂相比传统教学而言,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调研教师大都表示:“认可翻转教学价值,但限于科研压力和日常事务,教学研究只好被弱化。”因此,学校如能消解原有“重科研轻教学”的体制羁绊,通过树立教研价值观、营造教学文化、设立教学奖励,在全校范围内营造重视教学、善教乐教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翻转教改的内部动机,解決教师精力无法跟进的困境,鼓励教师大胆尝试与实践,将会有效推进高校翻转教学改革。

2.策:设置翻转“门槛”,采取“分层分类分步走”翻转推行方案

调研结论显示:教师在翻转前存在认识不到位、能力储备不足的现象,因而导致中途放弃或翻转效果不佳。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稳步推行翻转教学,需要发挥示范榜样作用,以优带新,采取“分层分类分步走”推行方案,按“初、中、高”三个应用层次整体推进融合。设置翻转“门槛”,制定考评和筛选依据,对翻转认知到位、能力储备充足的教师给予优先开展翻转教学的机会;其他教师可根据水平不同,先进行以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为任务的技术能力储备,而后逐步过渡到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网络辅助教学,最后进入翻转教学的行列。这样既符合教师职业成长的规律,减轻教师面对新生事物的挑战,同时有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有序推进。

3.为:落实技术支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翻转素养

高校要全面推进翻转教学改革,需要“硬件”和“软件”一起抓。搭建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引进境内外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用“走出去或引进来”的方式让教师接受翻转学习,为新手教师提供技術培训和翻转课堂认知学习,为翻转教师提供翻转经验的学习机会,整体提升翻转课堂胜任力。

本文以某高校教师为研究样本,为翻转课堂教师胜任力现状提供了相对充实的信息反馈,希望相关研究者能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更大范围地提供更具普适性价值的翻转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2019-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4]郝兆杰,潘林.高校教师翻转课堂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7(6):66,73.

[3]邢强.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3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2017-06-14)[2018-10-13].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706/t20170614_306900.html.

[6]张新民,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21-25.

[7]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18.

[8]阮全友.翻转课堂里的TPACK和TSACK——基于一项英语教学研究的讨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4(5):63.

[9]张凌云.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2.

[10]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