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兰
摘 要 建设一流专业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核心基础,也是基于自身属性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推动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點要从经验采集、目标设定、合作伙伴选择及举措设计与推进等方面综合考虑。据此,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六个策略,即凸显立德树人、坚持校企融合、重视团队建设、注重模式创新、实施课程延展、把握监控评价。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6-0034-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快内涵发展、向世界领先迈进,必须要注重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发展[1]。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实际看,要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作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学校,如何建设一流专业却是学校应当重视和探索的[2]。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育行业企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的本质属性是技术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双一流”建设对于学校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正视学校发展现状和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迎接挑战,以改革促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从思想上和理念上加以重视的大事。
(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核心基础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很多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尊重其基本属性,即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前提下,也应当构建“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注重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发展,并切实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提升学校专业建设能力,促进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保障学校努力向着“双一流”建设的方向。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一流专业是“双一流”建设的“细胞”和实施载体,是贯彻“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核心。
(二)进一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中提出,在多年的重点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建设来看,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必然会引起各专业对本专业建设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各专业必须依据新目标、新要求,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整体优化专业发展布局和教学资源配置情况,促进专业资源优化与整合,激发专业建设的创新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专业建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育人水平也更有保障。
(三)将学校专业与新兴技术和产业有效对接的关键举措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中明确提出,“突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综合实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必须关注产业需求,必须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内涵相对接,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评价标准和资源配备都必须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内涵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更加贴近实践、更加合理有效、更加高端化。而一流专业的建设则是推进学校专业与新兴技术和产业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一流专业建设应当从上述内涵出发,使专业的发展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
(四)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有力支撑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中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体化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是否有成效的检验标准即是学校的育人水平,以及是否具备完善的育人体系。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育人体系来提供服务的,因此,“双一流”建设思想指导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也势必要从全局出发,优化学校的管理体系、教学体系、资源体系等,为育人体系的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立足点与着力点
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同质化、服务机制不健全、与企业缺乏有效互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3]。为了顺利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必须要找准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实质上,从推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点来看,必须从经验采集、目标设定、合作伙伴选择及举措设计与推进等方面来考虑。
(一)一流水平的标杆——学习借鉴专业领域的优质院校及先进经验
实质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学校常常会非常盲目地制订一个发展愿景,但实践证明可能是难以推进的,或者为了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特色,而不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总想鹤立鸡群,却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一流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要沉下心来看看本专业领域内的发展进程,了解哪些院校是业内的领头羊,仔细分析其专业优势、实践特点与推进举措,看看是否可以借鉴他们的专业建设经验而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建设中,以少走弯路。一流专业建设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果不明白专业的高地在哪里,则很难实现一流目标。
(二)一流水平的定位——以国际标准清晰设定专业发展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对自身院校及专业发展现状的考量为基础,充分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包括院校发展基础、专业建设背景、资源配置水平、管理保障能力等,并以国际水平建设标准为参考,科学有据地设定本专业的发展目标。国际水平建设标准即为国际上通用的一流建设基本要求与规范,或国际上本专业领域发展先进的院校标准。所谓的科学有据,就是要经过充分的论证、研究和科学研判,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教育领域专家、专业与课程建设专家等,共同研究分析、出谋划策,高标准地制订学校的专业发展目标及相关细分目标。立德树人、传承创新应当是一流专业建设的精神脉络,这样的目标不仅科学有据,且易实践操作,利于高水平实现既定目标。
(三)一流水平的建设团队——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改革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最核心的支撑力来自于教师及一支稳定的建设团队,可以说,教师是否具有能动性与创新性,是否具有改革的动力,是专业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教师的眼界与视野,教师在专业建设上的能力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影响力,都会影响到一流专业建设的成效。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建设团队,并积极发挥教师的专业改革能力和创造力,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
(四)一流水平的资源配置——积极完善相应的资源配置结构与水平
一流水平的资源配置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否拥有一流的配套资源,亦是助推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因此,必须保障学校的资源配置具有较高水平,包括经费投入资源、基础设施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等。对于应用性的专业而言,专业发展必然要涉及到实训资源,实训资源是否完备且拥有行业先进水平,是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对于一流专业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于育人价值,也体现于育人能力,所以,学校必须对标行业企业先进水平来建设实训设施。
(五)一流水平的合作企业——寻求具有业内领先水平的合作企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本质属性是应用性,它的技术性与职业性属性也比较显著,因此,合作企业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是否拥有一群可靠且领先的合作企业,对于学校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对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对行业企业服务能力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为了建设一流专业,必须要寻求一流的合作企业,这些企业应当紧紧贴近行业一流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行业规范标准,或在制订行业发展标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与一流企业合作,可以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标准与能力,企业的规范要求、实训设施与技术专家都可以成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资源支撑,高起点上的合作必然带来学校专业建设的高水平。
(六)一流水平的管理——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以保障实施举措落实到位
在目标设定及推进举措已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具体落实。很多时候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就是因为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在推进过程中没有长期坚持,此时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和学校的治理结构与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4]。治理即是要完善学校的相关规范与制度,包括完善的组织规范与管理机制、监督保障机制、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学校应当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实现科学自治,并实时对学校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与分析。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策略
发展策略与举措的核心指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策略与方向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体现专业建设的新理念、新视角、新动向和新模式。举措是否会产生效果,一方面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對全局的把握与分析,另一方面则在于对历史优秀经验及同行经验的累积,因此,除了要审时度势设计切合自身实际的具体举措,对于国际领先的专业发展标杆,要积极汲取其办学经验,借鉴一些在本校可以实施的有益举措。
一是凸显立德树人。一流专业必须具有一流的育人功能,而育人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关注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实质亦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能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一流专业建设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和课程内容的实践尤为重要。
二是坚持校企融合。学校应当积极推进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与教材,并由学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实施专业教学,企业基于其设施设备的优势,可以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善专业相关的实训设施。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来实施管理与评价,共同实施师资培训,以使应用性的专业建设更贴近行业企业一线需求。校企合作实施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合作的广度可以延伸到全球,要深化全球意识,服务于全国发展战略[5]。
三是重视团队建设。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引进、培养、团队培训等方式,增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关注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对课程与专业的改革力。教师在抓好教学和实践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必须要在当前师资评价体系与教师薪酬体系中,寻找到更加有益的元素,提升激励幅度,满足师资的发展需求,为教师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要明确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主动进步,设立专项基金,表彰教师教学成绩,支持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四是注重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就是因为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不适应。学习必须要回归本源,必须要把学习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由此,必须加大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设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要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促进本专业建设的现代化,构建创新实训中心和智慧教室,并建设完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学习者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是实施课程延展。课程不能仅限于专业类的课程,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专业发展的生命力,必须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要加强拓展选修功能,注重选修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选修课程可以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兴趣拓展课程、技能拓展课程、人文拓展课程等。要合理增设选修课程,以使学生从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出发主动选择所学课程,丰富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养。相配套的选修课程教材可以灵活设计,可依据教师的特点不作过多限制。
六是把握监控评价。对专业建设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其核心是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监控与反馈体系。专业建设节奏把握如何,是否按既定路线在推进,必须要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是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要从管理上约束专业建设进度,并进行适时评估,使得专业建设质量及建设过程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当然,依据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体系与机制;二是要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反馈给决策者和执行者,并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保障专业建设的成效。
参 考 文 献
[1]韩美琳.试论德国大学“卓越计划”对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2018(9):116-120.
[2]王静婷,刘宝.“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8(10):26-33.
[3]仲米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的现实忧思及破解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36-39.
[4]吴晶晶.国外高校内部治理对中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8(31):77-79.
[5]聂铭静,储召生.行业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双一流”?[N].中国教育报,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