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广勇
摘 要:职业教育已进入新时代,但职业学校学困生现象仍普遍存在,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问题,职业学校教师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职业学校学困生的心理转化教育策略进行浅析,试图能为转化职业学校学困生心理有所启迪。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困生;心理转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生源中學困生还大量存在。学困生即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的“双差”学生,也称“学习困难生”和“学业不良”生,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柯克1963年提出的,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既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家庭和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教育方式的原因。而教师的转化教育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深入分析学困生心理,从教育方式入手,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
1.职业学校学困生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
学困生在学习成绩方面较差,同时因为家长、老师对于学困生学习成绩的不断督促,使学困生内心紧张,逐渐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即来源于教育的方式,也来源于学困生自身的情感障碍。
1.2沮丧心理
学困生的沮丧心理主要是由于其内心的自卑所造成的。内心自卑无法客观的衡量自己的潜力和学习能力。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得不到回报的,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无法提升的。同时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见挫折后无法面对挫败、没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对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很多小事无限放大,不断的折磨自己,全面否定自己,这种沮丧和自卑心理非常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3逆反心理
当一个学困生出现成绩一直徘徊不前时,缺乏积极进取意识,大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指责。批评指责不是适合每一类学生的,针对心里自卑的学困生来说,批评教育只会增加这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长期负面心理因素的压抑之下会导致学困生在某一时间点彻底爆发,产生逆反心理,有甚者离家出走。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是非常可怕的,这种心理甚至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1.4防御心理
学困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种想法可以说是“特立独行”,这种特立独行的想法使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甚至对某些字眼例如“成绩、学习”等非常排斥,他们喜欢一个人解决问题,即使犯错他们也不希望别人指出来,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好言相劝”,对任何人都有极强的防御心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长期下来,心理疾病的形成概率非常之高。并且,这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态,对于考试和成绩非常无所谓,满不在乎,可以说在他们的想法中,学习是最次要、最烦的事情。
1.5缺乏自信
学困生基础较差,考试屡考屡败,找不到自信,评优评先无人提名,心中自认为低人一等,形成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长期停滞不前,缺乏自信。学困生在学习上主动性非常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很难提高,越难提高就越缺乏自信,恶性循环,陷入自卑而无自信。
1.6缺乏意志力
学困生的成绩一直都是很差的,之所以成为“学困生”,一个原因是他们找不到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找不到出路,也找不到如何能够提高的方式。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因为年龄较少,意志力和内心坚持较弱,由于学习也无法提高成绩,所以干脆就放弃学习。
2.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帮助学困生转化恐惧心理,沮丧心理,逆反心理,防御心理,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理,教师既要报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心和耐心去做,更要有转化学困生心理的有效策略。
2.1激发兴趣,情趣教育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学习主动性方面较差。首先可以从学生日常的喜好入手,通过了解学生个人的爱好和特点,制定出不同学生不同计划和教学方案,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交流的多,才能够更加了解学困生想的是什么;其次,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和现场探究教学法来完成。网络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较为广泛,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对有关进行视频观看,视频方式是最能够给人直观感受、吸引人兴趣的方式之一。现场探究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主要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现场探究的方式进行。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2捕捉闪光点,鼓励教育策略
学困生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往往不喜欢被指责和批评,针对这类学困生,教师可以尝试使用鼓励教育,将学生的起点定的低一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给予言语上的表扬或者文具用品的奖励,学生在得到肯定之后往往能够转变心思。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指责会使他们内心非常焦虑。鼓励教育已成为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还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在这样的阶段,教师更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指责,对学生的逆反心理,鼓励教育会比批评教育有用。学生做错事或者应该批评时,教师应该用委婉的方式与之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寻找学生的心理防御点,降低学困生的心理防御。能不能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这是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学困生转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要细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以此为起点,不断激励。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如一位学生成绩较差,但他很喜欢乱发言,就抓住这一点,上课经常提问他,回答错了,帮他及时纠正,要他说完整话,并教育他用很多句完整话连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演讲。一旦学生真正地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可能的时候,将会创造出几乎连自己都估计不到的成绩来。
2.3投其所好,适时教育策略
学困生有一个转变契机问题,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被尊重的需要是人一种最重要心理需要之一。在学困生烦恼时,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慰藉,教师要用师爱和集体的温暖,去帮助他;在学困生困难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并给以具体援助;在学困生激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看到光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教师要抓住这种情感泼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在学习中,多方面激发他,培养其积极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针对学困生的“特立独行”,想法和思维比较极端的问题,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喜好,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困生的想法和爱好,融入到他们日常的活动当中。例如,某些学困生喜欢打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在教师看来绝对是不应该有的爱好,但是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接触电子游戏,在与学生聊天时能够找到共同语言,这样能够突破学生内心的防线,通过进一步接触,彻底找到学困生的软肋和喜好,通过间接的引导,实现学困生心理转化。
2.4因人而异,适当偏爱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的“期望”心理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和优秀学生一视同仁,要因人而异有所“偏爱”。课前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使“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掌握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内多关注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暗示他们引领他们,多提问,多鼓励,课堂巡视时时多在他们的身边停留一会儿;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留心学困生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与学困生多谈心,多做些调查,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冼智华.中职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探究[J].科学咨询,2018,(32):38-39.
[2]董桂霞.如何转化中职学困生的问题[J].关爱明天,2017,(4):510.
[3]邓皓尹.浅谈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速读(中旬),2017,(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