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青 袁锋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很高,然而由于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不足、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不足、教师缺乏锻炼的机会等原因,我国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议通过改变考核机制、构建立体式培训体系、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等措施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词,而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更是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上获得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在国家领导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创导下,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实践,但经过几年的热闹后,如今大多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又回归到平静状态。究其原因,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否拥有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而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由此,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就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创新创业实践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对高校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关键要素。为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党的十九大更使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全面加以推进。
(二)教师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力量
如果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那么教师就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学生。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创新创业和相关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经验。尤其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着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学生能否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强,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好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所以,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对培养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教师创新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
据庞吴等人的一项调查反映,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的比例仅占到22%。学生认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比例仅为10%。[1]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不足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专业教师是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的,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高校教师普遍受到儒家中庸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害怕创新,缺乏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其次,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职称评定制度对论文的要求较高,导致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压力较大,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写论文,再加上较多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在创新上不够重视。许多学校没有把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称政策联系在一起,教师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对教学进行了创新性改革,也不一定能在职称评审中获得加分,这也造成一些老师不愿意花时间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只重视对自己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有利的事情。再次,当前我国高校缺乏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使得教师没有实践机会去更换其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师的经验和能力不足
实践教学能力是一种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教学能力。然而,从我国当前教师队伍的构成来看,目前由校门到校门的“纯学生身份出身”的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他们虽然可能具有较深厚的经营管理或某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但要么从事创业实际工作的经历不足,要么根本没有从事创业实际工作的经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体验,难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当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指导时,教师就很难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有效的指导意见,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再次,据庞灵等人调查,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大多只采用传统的理论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对着PPT照本宣科,使用角色扮演法、问题解决法、任务驱动法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师比例仅分别为15%、14.8%和20.7%。[1]采用微课、MOOC方式进行教学的更少,教学方式单一,限制了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教师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当前高校未能给予教师实践锻炼机会有很大关系。首先,尽管高校有教师培训经费,但受传统教师培养方式的影响,在师资培养上,教师参加的大多是短期几天的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2-3天。几天的短期培训,只能大概了解如何上课,如何完成必要的教学环节,至于有些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体会的知识是短期培训无法学到的。有些经费紧张的学校教师培训的机会很少,一年能参加一次就不错了,据庞吴等的调查,有机会参加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训的教师很少。其次,有些学校尚未将教师的企业锻炼纳入常规职业能力培养规划,使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只能从理论学习到理论教学,自己都没有理解、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更谈不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
(四)高校引进教师的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教师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引进人才唯学历、唯论文,稍微好一点的高校,不是博士根本进不来,没有论文更加进不来。而对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说,学历和论文往往是他们的弱项。即使有些高校实行双导师制,即让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但那也只是针对硕士生才有的待遇,本科生基本上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而对于硕士生来说,由于校外导师很少能到学校来,实际上也得不到多少指导。
三、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因此,必须多举措打造一批善于创新创业、富有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一)改变考核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改变目前唯论文、唯课题来论成绩的单一的教师业绩考核机制,建立一套能体现创新的考核评估体系,为教师营造培养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环境,可在职称评聘、薪酬分配培训进修、教学质量评价、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增加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评分。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和社会接轨,深入企业与各级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到实践中了解当前管理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到市场中总结创新的理论。
其次,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不仅要培养理论创新型的学术带头人,还要重视培养实践创新型的学科带头人,转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制定实践创新型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创新型人才资格审核制度和实践创新能力认定机制,界定实践创新能力的量化指标,按标准来考核、评定、培养、选拔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师。
(二)构建立体式培训体系,为教师参加实践提供帮助
教师的培训体系不应该再是单一的培训方式,应该建立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努力造就一群理论功底扎实,又善于联系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首先,教师刚刚入职时,学校就应该组织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相关的岗前培训,让青年教师意识到教书育人并不仅仅停留在讲授书本内的知识。其次,在后续教育中,学校应该为教师定期提供短期或者长期的进修机会。例如,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利用寒假或者暑假到企业去顶岗实践。教师要真正的深入到企业一线,而不是走形式,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经营中,近距离的和企业的工作人员接触,真实的了解创业,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第三,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承接企业的横向课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与企业合作申请科技创新的各类课题,发挥各自的优势。第四,在当前的产学研合作中,针对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接收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和实践的状况,政府可适当加大扶持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力度,可考虑制定相关促进合作的政策法规,推动产学研密切合作,广泛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协调工作,鼓励企业接受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并帮助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第五,政府可加强顶层设计,比如给予高校与企业专项培训资金保障,鼓励企业参与到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培训中来,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可以推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深造、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借鉴与学习其他高校在管理、机制、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共同探讨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争取培养一支大师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改革高校人才引進方式,鼓励实业界人士进入高校教师队伍
首先,改革当前高校引进人才的方式,鼓励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实业界人士进入到高校教师的队伍来,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通过“双聘双挂”机制,即高校教师到企业受聘技术带头人,企业科技型人才到高校受聘兼职教师;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企业技术人才上挂学习锻炼的机制,调动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界人员担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的积极性。再次,可考虑让产业界人士参与到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中来,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上,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发,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把企业、行业的信息及时的引入到教学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提升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鼓励教师参加创业竞赛,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积累,除了一方面是靠平时教师自己刻苦钻研,从企业实践中获取,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政府和学校组织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加竞赛,也可让教师自行组团积极参加竞赛,通过竞赛来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师参赛如果获奖,可在职称评定和薪酬上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庞灵,王丽燕,蒋丽凯.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研究——基于辽宁省若干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创新创业教育, 2018(2):60-65.
[2]沈大伟.地方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5):34-37.
[3]唐世纲.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1):21-23.
[4]樊千,邱晖.转型期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45-46.
[5]刘平.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实践能力构成维度及提升策略[J].中国轻工教育,2016(4):13-19.
[6]王婷.应用型高校青年绞死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制约因素及提升方略[J].大连大学学报,2018(2):24-31.
作者简介:
李丽青(1973-),女,湖南邵阳人,经济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
袁锋(1978-),男,河南郑州人,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