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高标准。体育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审美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往往被高中体育教师忽视。本文将探究影响体育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因素,然后介绍体育教学中国渗透美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美育教学;高中体育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观念可以增添高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体育课程中含有大量美育因素,无论是形体美、仪态美还是动作美都是体育课程美育元素的体现。通过美育,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
一、影响体育教学中美育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自身的审美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会对学生有深刻而直接的影响。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必须以身作则,阐释体育中“美”的概念。如教师在体育课上的着装应当符合体育课程的要求,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这有利于给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正面形象。通过教师的着装,学生会意识到在体育课上穿着运动服装的意义。教师的语言表达也要“美”,既有专业性又充满艺术性。如在介绍健美操这一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入“交叉步”、“一字步”、“踢腿”等专业术语,引导学生从这些专业术语中感受到语言美。在展示时,教师的动作要力求标准、优雅,给学生以“形体美”的感受。
(二)体育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使用的方法也影响着美育的效果。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口授与亲自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这类教学方法较为直观,学生很容易接受,但缺乏趣味性。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同时,长期接受同一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美育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尽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体育之美。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观看体育比赛进行美育
体育的“美”是多样化的美。很多学生将体育的美狭隘地理解为形态美,认为只要动作看起来“好看”便是达到了体育美的标准,这实际上是错误的体育审美观。在真正的体育审美观念中,身体的舒展性、体态的匀称性、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都能体现体育之美。从精神层面看,如果一个人在体育运动中展现出坚强不屈的性格、宽广的胸襟,那么他也称得上拥有体育之美。学生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感受体育之美,途径单一,无法调动自身多感官。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观看比赛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看比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体育审美水平。
如教师可以播放NBA全明星赛的有关视屏,打破学生对篮球的刻板印象。许多学生认为篮球是力量型运动,在观看全明星赛后学生会意识到,篮球运动兼具技术性和力量性,二者缺一不可。NBA全明星赛更重视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娱乐氛围的营造,这与高中生的学习需求相吻合。全明星赛中各个球员花样繁多的扣篮技巧、精妙的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同时,球员们矫健的身姿、趣味横生的比赛过程无时无刻展示着体育之美,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审美水平便在这个过程中提升。
(二)将形体美与精神美紧密结合
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的要求。身体美与精神美是相辅相成的。在塑造强健体魄时,学生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的是学生的精神力量。良好的形体还能达到增强学生自信感、自尊感的效果,在这种正向激励之下,学生会更愿意主动投身体育运动之中,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加活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形体美与精神美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组织班级内体育竞赛时,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体育精神,及时赞美、鼓励学生,给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信心,同时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的事物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形体美与精神美的关系。如与学生共同欣赏著名雕塑“掷铁饼者”,探讨这一雕塑的形体美体现在何处,然后谈一谈自己从这一雕塑的形体美中联想到了哪些精神。这实际上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间的思想碰撞会使他们对形体美与精神美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见解。
(三)使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法能够给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审美视角。教师要结合现代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充当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体育课堂不至于陷入枯燥无趣之中。如今许多高中都已经有合适的活动场地供教师教学使用,教师可以任意改变学生的队形,形成靓丽的体育教学风景线。教师还可以征询学生的意见,适时开展不同风格的体育活动。如竞赛性活动、趣味性活动、技巧性活动等。及时是同一体育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调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新鲜感。如同样是短跑练习,教师能够以接力的形式开展短跑教学,还可以在赛道上插上不同颜色的小彩旗,以每个彩旗為节点,激励学生加速冲刺。再如,同样是肢体协调性练习,教师可以变单人练习为多人练习,鼓励学生通过两人三足、三人四足等游戏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不仅培养了自身的体育精神,还增进了与同学的友谊,一举两得。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体育美”的概念也从单纯的“形体美”延伸到了“精神美”。教师应当在体育课堂中不断渗透美育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发现体育活动之美,还要通过坚持锻炼塑造属于自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士民.让体育学习“快乐活泼”起来——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几点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 181.
[2]李庆红.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策略研究[J].体育师友,2019,42(01):8-9.
[3]杨勇. 体育教学如何与文化、思想、美育教育相结合[A].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7:5.
[4]冯兆宇.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4(21):237.
[5]郑东阳.高中体育教学应承担起育人重任[J].成才之路,2014(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