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琴
摘要:学校中的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美育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42
美育对美好心灵的塑造有着较大作用,而且也与提高学生创造力有密切联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到课前挖掘教材美、课上释放数学美、课后延伸数学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数学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抓住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特征
在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发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美的重要特征。
1. 简洁与灵巧的美。数学中简洁与灵巧的美到处可见。如通行世界的阿拉伯数学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公认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不仅全世界的儿童都认识,而且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与作曲中凭借7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洁美!又如有些巧妙而简洁的解题思路,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2. 对称与和谐的美。在小学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又如,平均分具有和谐的匀称美。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材就是通过对图形的平均分这种和谐的美所引起的形象思维,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相反,任意分就会产生不和谐、不匀称,这又反而强化了分数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分数概念中平均分的涵义。
3. 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内容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它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构成了数学深刻丰富的内在美。数学中的这种内在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如在分数运算教学中,由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乘法也可以转化为除法,乘和除这一对矛盾于是达到了辨证的统一,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
二、遵循美育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是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心理和认识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鉴赏数学美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以和谐发展。
1. 数学过程情感化。在教学中,教师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和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沉浸其间,产生积极的情绪,形成宽松、愉快的学习心境,这是美育情感特点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角色和心理位置的互换,设身处地地思学生之所思,积极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与教师感情共鸣、思维共振的目的。
2. 教学手段形象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而呈现形象的世界,借助具体、鲜明、生动的美好想象去反映对人类和社会有需要的事物,进而引出深刻的教育,恰好是美育形象性的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边讲边画边演示的方式,用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注意的方向,用图形和板书色彩的变化来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性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抽象中看到具体形象,在认识具体事物中了解一类事物具有的特征。
3. 知识获取实践化。美在实践中产生,美感的获得离不开人们的实践。学生鉴赏数学的美,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不仅有利于他们新的认识结果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观察、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底和高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解决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这样,让学生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去领略数学知识面的内在联系美和应用的广泛美。
4. 教学活动愉悦化。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兴趣保持的持久程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与保持,仅靠简单的数学学习目的教育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必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揭示数学知识蕴含的各种美和教师科学施教的艺术美,去唤起他们内心对数学知识的爱,才能使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三、美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行,是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学生的“向师性”“好模仿”决定了教师的审美修养,实际上也成了影响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严密的科学性、丰富的启发性,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特别要体现数学语言的简炼和极富于逻辑性。教师的板书安排,每一个文字、图像、每一个算式、法则、定理、公式,在内容上应计划周密、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清楚地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在形式上应布局合理、书写工整、简洁明快,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这样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数学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