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渝红 冯天云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作为职前教育专业,它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 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205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作为职前教育专业,它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对象——幼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综合素养中,文学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且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通过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
古典诗词的诵读鉴赏,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有道是“温柔敦厚,诗教也。”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古典诗词诵读鉴赏,则成为必然。
但是,怎样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古典诗词,倡导學生自主学习,体现对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现文学培养人、感染人的终极目标,特别是如何在学生已有十多年的中小学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进行鉴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缘此,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与分析。
一、谐趣
教学古典诗词,我们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繁多,思想活跃。在中小学阶段,她们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古典诗词,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时尚,在生活中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更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诗作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歌词表现的则是现代人的爱情观。
又如,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
所以,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作为切入点,引导她们寻找古典诗词中的谐趣。
开始,学生觉得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似乎一个太俗,一个太雅,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随着鉴赏的深入,学生逐渐寻找到二者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二者都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
学生发现,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也是现代人的心理映照。
例如,邓丽君的个人专辑《淡淡幽情》,收录了许多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范仲淹的《苏幕遮》等,被评为“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在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从这些可以看到,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的作用。比如《中华民谣》《万水千山总是情》《几度夕阳红》《青花瓷》等。
因为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所以,当学生在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中体味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则拉近了她们与古典诗词的心理距离,深深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由此,提升了学生诵读鉴赏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雅思
《书·洪范》曾说:“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 《论语·为政》亦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为“我思故我存”,思考就是亲近自己。
教学中,我尝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她们逐步让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个台阶,成为有文学内涵的思考,让自己的思考能够深沉而持久。
例如,比较鉴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两者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却各有千秋。而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与台湾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意境不同,前者抒发其个人幽愤寂苦之情;歌词表达的却是人世的悲欢,爱与愁的伤痛。
我们亦可以从这里引出关于“愁”的思考。现在的青年学生常会有一缕愁绪,一番忧思。再看看,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以愁为诗的作品不少。怎样看待诗词中的“愁”,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愁”,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所以,对古典诗词中“愁”诗表现出来的个人情怀和审美情趣进行梳理,在“愁”中去品味人情冷暖,在“愁”中去感受世事悲欢,由此提炼出一种积极乐观豁达的理念,是我希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的,是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忘记的育人的责任。
三、文情
有“趣”,有“思”,更要有“情”。感情对诗而言,是诗歌的生命力。
古人云:“诗言志”。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鉴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从中领悟诗中之“情”,感知万物之“情”,感受生活之“情”,进一步升华为有文采的“情”。
古典诗词的抒情作品甚多,其美就在于喻情于景,借人、事、物、景表达对师长、家人、朋友的情感,如爱母作品中的《别老母》、《思母》,写老师的《新竹》(郑板桥)、《远师》(白居易)等,诗中流露的赤子之心,表达的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都令人深为感动,慨叹不已;而古典诗词中的励志诗,如朱熹《劝学诗·偶成》、于谦《石灰吟》、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则或劝人,或自警,吟咏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启迪我们要明确人生的价值取向,懂得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古典诗词中亦有不少描写四季景色的作品,如韩愈《春雪》、王涯《游春曲二首·其一》、刘禹锡《秋词》二首、柳宗元《江雪》、张谓《早梅》等,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又有艺术魅力,能唤起我们的想象,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另外,古典诗词中描写儿童和花卉的诗作,如白居易《池上》、《观游鱼》、胡令能《小儿垂钓》、杨万里《稚子弄冰》、王溥《咏牡丹》等,或有景有色,细致逼真,富有情趣;或即景写情,对比强烈,发人深思;亦或形神兼备,描写儿童的调皮与可爱,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纯真、童趣。 此类作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能激起她们对教育对象——幼儿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了古典诗词的诵读情感,并提高了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四、诵读
找到谐趣,进而雅思,再带有感情地诵读,进一步感悟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因为“最是书香能致远”。鉴赏古典诗词,首先就应当把握诗词的节奏韵律,而把握节奏韵律从诵读开始。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
吟诗有三品:一品物境;再品情境;三品意境。通过诵读,我们的学生从古典诗词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让自己“腹有诗书气风华”。
这样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将成为文雅活泼、情感丰富的幼儿教师,必将引领一群幼儿成为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孩子。
综上所述,诵读鉴赏古典诗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谓一举几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做一些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