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2019-09-10 04:31庞家华
南北桥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小学教育

庞家华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所以,品德与社会对于小学生三观和个性的培养来说非常重要,那么我们要怎样来上这门课呢?本文中我就分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  思想品德与社会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2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才会设置的一门课程,其内容设置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尤其是塑造学生三观为主要标准,可以说是一门专门进行学生德育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品德与社会,顾名思义就是以品德建设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之所以在小学阶段专门设置这样一门课程,主要是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出发,考虑到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阶段,所以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对于自身行为的判断和控制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认知上的错误很可能导致学生的三观和个性发展走错方向,进而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品德与社会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品德与社会课程因为教学内容方面的特殊性,也决定着其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更有特性。那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呢?以下我就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例,选择几个具体的方面作参照,进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探究。

一、以人为本,摆正教与学的位置关系

对小学教育来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走入一个教学误区,即学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教师引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身心发展方面的限制,在生活和学习中确实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所以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于给学生安排好一切,进而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更缺乏主动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来,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学位置的正确定位,从而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品德与社会学科又是一门以应用性为主的学科,所以也就更加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摆正教学位置关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天性爱玩闹,且好奇心重,从众心理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给予学生思维上更多的自由,在保证三观正确的基础上,不轻易评判学生的对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如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让接受正确的理念和观点。

其次,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应的引导工作。以人为本并不代表教师事事以学生为主,反而是要给予适当地引导和纠正。因为,对小学生来说,在价值观的判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能力缺陷,在自我表达和行为方面也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自我性,很少考虑到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这就需要我们在思维上给予学生自由的同时,给学生划出底线,圈出范围,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思维和行为的真正“自由”奠定基础。

二、聯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的指出,儿童需要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和能力方面的建设。并且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涉及的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都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之上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让学生“真空化”而是脚踏实地的以教材为引线,练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现实中的思维和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课本为基础巧妙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融入现实的案例。就如哲学所讲: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用教材中所列举的事例,给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或者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然后再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举例,让学生产生一定的类比,从而在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避免犯错,或者发扬优良品质。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启发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实践迁移。如在学习《爱护公共设施》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先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哪些算公共设施?然后让学生进行举例。并且继续让学生阐述这些公共设施的作用,以及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然后通过日常生活和课本内容的结合,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爱护公共设施的必要性。

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情景演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来说,“动态”的上课方式,更受学生欢迎。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感受。尤其是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创建一个立体的“社会情境”,营造更为逼真的环境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实践和情景演绎方面获得更多的体会。

其次,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情景创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如在学习《红灯停,绿灯行》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对应的警察和行人的角色,通过演绎实际的过马路场景,让学生实际的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日常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理论,更应该走入社会生活。

首先,在品德和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开展爱护公共设施活动,带领学生们检查、维修公共设施;开展寻找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活动,设置“校园文明奖监察员”让学生通过相互监督,进一步实现自我监督。

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能力拓展方式。如利用假期或者周末去敬老院开展“尊老,爱老”公益行动等,在对应的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经验。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输出方面的最大效率。另一方面,我们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给予学生思维和行为一个针对性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小学教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