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2019-09-10 07:22高世林
南北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高世林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势在必行。努力做到课堂导入、课堂内容、课堂情境、课后作业生活化,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所在,并且将所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自觉运用于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律在生活中的力量,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教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是改革趋势,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展开实践,只有回归生活本质,才能使道德与法治展现出魅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从生活化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元素,要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应首先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造,而是通过抓住教学的中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生活化联系进一步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以人民出版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七年级第十课《我的朋友圈》一课的教学时,可找准切入点进行课文内容生活化设计。

例如,以“我最好的朋友”、“我讨厌的一人”、“当好朋友犯了错误”等为主题展开课堂自由讨论会。如,以“我最好的朋友”为主题,教师可围绕“最好的朋友”开展课堂自由讨论会,设置如“你眼中的好朋友应该是怎样的”、“你认为好朋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等生活性强、议论性较强的主题;经过课堂讨论与分享后,教师可举一些生活中的反例引导学生进入关于“朋友”真实的意义的阐述,如“最好的朋友偷了钱,我该怎么办”、“好朋友渐渐疏远了我”等,将案例或者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于课堂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另外,在学生的自由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从生活案例入手,对学生的观点与疑问进行补充和解答,使学生能真正认识生活中的“朋友”,进而使其清楚朋友的意义,甚至通过朋友进一步认识自己,同时也达到激发其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目的。

二、以生活化探究为基准,加强学生学习深度

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变革,教师还应从教学方式着手进行创新。教学方式是沟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媒介,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方式生活化又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以及教学手段生活化;其中,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顺序与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包括课堂导入、知识呈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等环节,而生活化变革可发生于任一环节中;教学手段生活化则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辅助工具,如多媒体技术、教具、场地、信息技术等;尤其在信息化的现阶段,教师更应以时代发展方向为指导,考虑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生活化创新。同样以人民出版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

例如在七年级《你敢竞争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某个以匿名许愿为目的的app中,每天有100个匿名用户发布愿望,A、B每天浏览这些愿望;两年后,A仍然在毫无目的地使用这个软件,B成了青少年心理辅导专家”等;要求学生对A、B的行为进行评价,并分析在实例中“B”如何有效提高竞争力,做到充分利用机会和资源以寻求发展的。透过各类案例与故事,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自由讨论、分享,学生可在自学,讨论中逐步获取“竞争”的大致概念和价值,以及五花八门的观点,以丰富自己的认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文中抽象的理念与价值观获得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增加教学互动,增进师生交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活动参与,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的完善和发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并能在生活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践行。在教学《家的意味》时,我增加了学生讨论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孝亲敬长上,你做得好的有哪些?哪些方面有待改善?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当有学生把因为自己胆小长期需要妈妈陪睡导致父母之间矛盾、父母之间缺少沟通不能相互理解等困扰学生的家庭矛盾都拋出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措施,也真正实现了我们学科的最终目标。同时,教师也要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

总之,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学的目标应当回到学生本身,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认可学生作为鲜活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独立特征,而非课堂与教师的附庸。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认识和探索知识的实用性,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核心目标,而不能将目标仅指向知识的获得。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3]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4):134-135.

[4]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

[5]赵惜群.德育生活化模式构建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2).

[6]张志杰.浅析隐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6,(35).

[7]孟召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开发课外课程资源[J].学周刊,2016,(35).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