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识字教学添点文化味

2019-09-10 13:39张培培潘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

张培培 潘梅

摘要:识字教学,既是一种能力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又是一种习惯和修养的养成。识字教学中,教师通过追溯汉字字形生成的源起,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类推归整,探究汉字背后的故事,达到“巧识字、促理解、知文化”的有机融合,使识字教学散发出汉字文化的光芒。

关键词:汉字演变;识字教学;文化熏陶

汉字的起源有着神秘的色彩。从仓颉造字开始,每一个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地演变,将灿烂的中华文化记录下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写字,还要引领他们去了解汉字的演变,以及那些与汉字有关的有趣的故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传达情感的方式。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只是独立地进行生字教学,就会造成学生机械性地记忆生字;如果能找到既有趣又便于教授的方法,那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的方法有很多,如会意字识字法、本源识字法、表音联想识字法等,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追溯汉字字形生成的源起,建立汉字和事物之间的联系,类推归整,探究汉字背后的故事,就能达到“巧识字、促理解、知文化”的有机融合,使识字教学散发出汉字文化的光芒,增进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一、通过汉字的偏旁部首类推归整,在拓展延伸中明字族之理

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的“思”字时,学生回答“思”是上下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忆。学生组词“思想”“思念”。有孩子说:“老师,这些字都是心字底呢!”还真是呢!笔者立即夸奖他:“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接着,笔者又问道:“那你们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心字底呢?”孩子们安静了一会,有学生举手说:“是不是和心有关?”“不对,是和心里想的有关系。”“不对,想不是大脑在思考吗,为什么是心字底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此时,他们在思考,笔者的大脑也在飞速运转。在学生吵得不可开交时,笔者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并说:“心字底的字大都与人的思维、感情和想象有关系。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课下,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说文解字》里说:“思,容也,从心,囟声。”从篆文字形来看,思的上面是囟门的囟。囟门是新生儿颅骨上方一块尚未完全闭合的地方。所以由此看出,思的上方原本是指人的头脑,因此,思应该是头脑和心灵共同工作的状态。可是笔者又疑惑了,今天“囟”与“思”的读音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在另一本书中查到,原来在上古音部里,囟与思的声母相同,所以就把读音归为同一类了。后来,随着人们对文字的广泛使用,“思”除了思考还有思念、思慕之意。《于丹趣品汉字》中这样说:“人头脑里有逻辑,这是思的上半部分;人心灵中有情感,是思的下半部分。理性与情感融而为一,才能包容万物。”笔者认为,这正是对“思,容也”最好的诠释!于是,笔者制作了课件,把思的汉字演变展示给孩子们看,并决心慢慢地让他们了解汉字的文化底蕴。孩子们从对“思”的了解中知道在诗中“思”是思念的意思,而“念”在《说文解字》中是“念,长想也”,长想就是经常想,反复地想。因此,笔者告诉学生,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个字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这个字就被称为“诗眼”;读一首诗,如果能抓住关键字的理解,那么在理解诗意及诗人的情感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觉得很新奇,对这么一个有特殊功能的字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决定多让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的文章和篇目,通过一些有趣的汉字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这样既习得了知识,又能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传承经典。

一次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记忆活动中,笔者给大家抄了一首《枫桥夜泊》。笔者留下的问题是:“认真读读这首诗,你觉得哪个字能表达诗人的情感呢?”虽然孩子们不了解诗歌的意思,但是他们很快找到了“愁”这个字。“理由呢?”“老师,我觉得能表达诗人情感的字一定是心中所想,所以我找到了心字底的愁字。”“你可真会思考!”他的发现让笔者非常欣喜。“‘愁,忧也。从心,秋声。”“秋”表示成熟的庄稼,把秋放在心上面表示心里牵挂着成熟的庄稼,本义是心里牵挂着劳动的成果,后指人的一种情绪,是当人们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就体现在‘愁字上。”有个学生问道:“老师,什么是愁?”“我知道,愁就是心里很难过,忧愁。”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回答。“非常正确。”“老师,他为什么难过啊?”于是,笔者向孩子们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孩子们由一个“愁”字大概了解了一首诗。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一个字走进一篇文章,进而熟悉并理解。

学生由汉字的偏旁部首,去探究汉字的意思,从而激发了主动识字的欲望。在二年级下册的识字单元,学了《“贝”的故事》之后,孩子们对这个方法更是使用得炉火纯青,他们自己琢磨着各种偏旁的字与字意之间的联系。当然,有的汉字在历史的演变中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功能,但是汉字中大部分的会意字和形声字都能被孩子们很快地接受。这样就减轻了教师教学生字的负担,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强了识字的效果。孩子们慢慢掌握了认字方法之后,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识字量都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很多。是啊,孩子们可喜的变化都是在点滴中积累而来的。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二、利用汉字背后的故事巧妙地识记汉字,领悟汉字的内在思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每一个汉字在造字之初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虽然字形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了变化,但是意思并没有被历史所湮没。在“汉字听写大赛”集训时,孩子们需要在短时间里记忆大量的生字和词语,尤其遇到形近字时,他们特别容易出错,如何帮助他们准确地记忆生字呢?当说到某一个字时,告诉孩子们这个汉字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准确地区别与记忆。很多汉字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教师可让学生说故事,记生字,明道理。利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教师的知识积累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如在教学生记忆“脍炙人口”一词时,笔者告诉他们,“炙”在古代就是“烧烤”之意,“炙”是会意字,它的上半部是“肉”字的变形,下半部是它的部首“火”,合在一起就是指人们把去毛的兽肉穿起来在火上烤以取得食物。因此,这个字指“烧烤”,也指“烤熟的肉”。“脍炙人口”这个词语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有关,这个成语也是从孟子所说的“脍炙”引申出来的,原意指人人都爱吃的美食,后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人都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美文。笔者在查阅了资料之后告诉孩子们这些,使他们对这个词语有了深刻的记忆。在低年級语文教学中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低年级的认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如归类性思维的培养。以“足”为例。与走路行动有关的字如“跑”“跳”“跃” 等都是足字旁。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对汉字意义和字形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就可以锻炼他们的归纳思维。汉字教学与汉字文化、汉字教育都是一脉相承的。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汉字知识时,应该让其逐渐懂得每个汉字背后的寓意。

教师要把汉字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给孩子们,使他们懂得对汉字的尊重便是对中华文化的尊重,那么孩子们对汉字就有亲和感,就会通过汉字书写传达出汉字的人文气息。方正的结构,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历史渊源、那些豪迈遒劲的书法,无一不彰显着汉字的历史地位。而此时教师的汉字教学不仅是撇捺的书写,更是要传达给孩子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系安徽省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研究阶段成果,立项编号:AH2018104)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比较”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