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良
摘要:追求深度互动的有效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深度互动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该教师能较好地突出互动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应有角色,但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削弱,更不能退让——教师在理清课堂思路、规划课堂路径和驾驭课堂生成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关键词:深度互动;亲和力;把控力;评价力
追求深度互动的有效课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新课标为我们的课堂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多维的目标,要想在一堂课内实现,就必须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间,尽量使课堂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那么它的容量和价值就不可限量了。这样的课堂,才会富有生命张力。在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视频学习等学习方式多样,但它们都无法具有师生之间深度互动课堂教学的独特价值。现就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实现教与学的深层次、多向度互动,促进学生发展来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的亲和力是深度互动课堂的前提
师生的默契配合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下学到知识,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其潜能和创造力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呵护和尊重、对教学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在教学中,有了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才会思维活跃,积极调动自己的一切主观因素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相反,学生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参与的激情,整个课堂就会如死水一潭,学生时刻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教师要亲和,即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斐尔德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正襟危坐,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各种“铁则”——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教师的亲和,能够及时“破冰”,给课堂注入活力,师生的互动自然得以形成。
二、教师的把控力是深度互动课堂的根本
这里的把控力,指的是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控教学时间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固守教学的“根”,在深入解读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的活动,使教学变得真实且有效。
(一)教師的教学目标要追求精度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简约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追求全面开花,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找准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两个问题,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能真正学会什么。而教师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目标得以在课内完成,落实,学生轻松,老师轻松。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目的就会相当明确,当然是有效的。
(二)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追求适度
当前的教学,尽管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依然问题多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满堂灌”——以问代讲的“新满堂灌”。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上是以教师的问题串起来的,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学生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在猜测问题的答案。课堂上,他们与静思默想基本“无缘”,和潜心会文近乎“绝交”,有的只是肤浅、无聊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又是如何收获的——学生已经没有时间去静静思考。
课堂时间是个常数,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当从减少提问开始。
(三)教师的作业设计要追求梯度
现实教学中,教师布置给一个班学生的作业通常都是相同的,而已有的研究和现实情况都表明,作业内容与要求“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缺乏层次性和灵活性。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设计的作业要切合课时学习的内容,把握好难易程度,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从而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多数学生能够“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吃饱”。
三、教师的评价力是深度互动课堂的保证
何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本质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提问、候答、学生的回答及教师的理答。有效的理答能使冷漠的课堂变成温暖的卧室,能使有限课堂彰显无限的生命张力。教师的理答要有温度,要关注这么几个方面:
(一)不吝惜掌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出彩时,教师往往给予激励性反应,但激励性理答并不是指“好”“不错”等诸如此类给人敷衍了事、冰冷生硬之感的简单理答。理答要积极,富有激情,既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理答的深入,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成了一位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朋友,因而其思维也就不受约束,表达方式也不受限制,课堂的温度也自然调适到最佳,学生也就能展现蓬勃的活力和智慧的风采。
(二)不吹毛求疵
当学生回答出现欠缺的时候,教师则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认真思考基础上的答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教师要通过指导,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使其享受思考带来的愉悦。
(三)不妄加棒杀
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答案,我们要学会宽容,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你说的已经接近正确了,再想一想,一定会说得更好。”“说错不要紧,关键是你能积极去思考,这一点很棒。”这样的话语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学生把老师鼓励性的话语转变成了自己学习的动力。
因此,深度互动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该教师能较好地突出互动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应有角色。但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减弱,更不能退让——教师在理清课堂思路、规划课堂路径和驾驭课堂生成中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参考文献:
HADFIELD J.课堂活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