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欣赏课焕发思维的活力

2019-09-10 10:46权航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阶思维问题教学法

权航

摘要: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始,当学生能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时,就意味着学生开始从粗浅的好奇心逐渐转向有理智的好奇心,这种问题意识是问题解决、学会学习、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萌芽。儿童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符号与知识学习,而是在各种情境中创造新意义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美术欣赏;问题教学法;高阶思维

我们都知道美术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中学阶段,随着学生各项认知能力的成熟,特别是高中阶段,美术教学就以欣赏课为主。很多小学美术教师,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会选择绘画、手工类的课程,原因很简单:平时上得多,易于掌控,易产生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小学美术教师对于信息量庞大而又难以取舍的欣赏课便“有意避之”。我则是一个另类——特别喜欢“碰钉子”!我十分喜欢上欣赏课。虽然还在摸索阶段,但今天我想分享一种教学模式与思路,希望大家对欣赏课不再那么“谈虎色变”。

一、在欣赏中培养儿童的审美“眼光”

我的教学理念一直是“让学生在玩中学”,美术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完成艺术思维的碰撞,创造出美的作品。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达·芬奇说过:“我们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人们只记住了这句话,但是他的后一句话才是我们艺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长大了依然是艺术家。”我不知道大家对“艺术家”这一概念是如何理解的。我认为艺术家并非是纯粹地卖弄技艺的,而是靠其自身散发出的艺术素养“吸引”人们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我更关注孩子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感受,我希望他们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艺术作品,生成创造性的思维。

2014年在巴黎盧浮宫看到的一幕令我至今难忘:一群孩子围坐在一幅作品周围,老师正在跟孩子们共同评价这幅画作;从最初的技法,到猜测绘画者的思想,最后上升至这幅画中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法国人的美术课堂。我们知道法国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化影响力曾推动着世界的发展。法国的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提高、夯实学习者的绘画基础,而是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学生们就是在博物馆里上课,国家就是要把最好的艺术作品拿去让他们欣赏。一学期就是选修几幅作品,从历史、文化、风格等各领域进行融合性研究。所以从那时开始,欣赏课就在我的美术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在“情境—问题”教学中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

美术学科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呢?美术是研究“视觉形象”的一门学科,因此“视觉形象”是核心素养生发之源。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是衍生素养,是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把这五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后,就可以把欣赏课所要培养的学生能力与其简单地对应起来。(1)图像识读——用美术欣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认识作品表象之下的内涵;(2)审美判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人文积淀;(3)美术表现——通过欣赏课的美育熏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4)创意实践——从兴趣点出发而鉴赏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潜能;(5)文化理解——通过美术欣赏,联系文学、历史、政治等,以全方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美术鉴赏就是对文化的深度探索和审美观的确立。

指向高阶思维目标的小学欣赏课堂,我们都应思考一下:这节课我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欣赏兴趣呢?怎样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呢?为什么我们的很多教师把欣赏课上成语文课、历史课乃至照本宣科的介绍课?为什么许多学生在睡觉?因为缺乏高阶问题,孩子们缺少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恐怕学生上完课就忘得干干净净。

三、重视预习,将问题以情境呈现

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玉石文化(二)》。玉石文化,它的重点是文化,既然讲的是文化,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应该是玉石文化的价值所在。“玉石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本质问题,这其中包含着历史、人文等元素。这类问题的本质过于深奥,教师需要将其转化为简单的驱动性问题“黏”住学生,并用情境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我在课前的几天上传了一些关于玉石文化的纪录片供孩子们观看,相当于让孩子们预习。我就是想知道孩子们在观看后,能吸收多少玉石文化的知识,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微信群交流观后感,我发现班长李梦溪同学对玉石鉴赏特别感兴趣,她主动推荐其他同学观看王刚老师的《寻宝》节目。到这里,本节课的预习效果算是达到了。我鼓励李梦溪同学结合自己家所收藏的玉石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她在玉石鉴赏方面独特的见解,并为她开了一个“鉴宝大会”。课堂中,孩子们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一下子就被这一情境引燃了。借着“鉴宝大会”的东风,我将本节课的本质问题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一块小小的石头,它为什么能够这么值钱?它的价值在哪里呢?”由此揭开了本节课的主题:寻找“价值”。我们用美术学科特有的核心知识——“视觉形象”一路追寻玉石的美之所在,从而走进玉石文化。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进行影视欣赏课《鲁冰花》一课的教学时,在观影前,我就设计了一个驱动性问题:“你认为主人公古阿明像你吗?”电影中的古阿明很调皮,很痴迷美术,很有想象力。这里,我并没有问“你认为古阿明是热爱绘画的孩子吗”,这种问题的质量不高,对于评价一个鲜活的人就定性了!哪怕孩子回答正确,也会削弱大家共鸣的观影感受。对此,各位同仁应该引以为戒。之后,我又问:“你们喜欢权老师还是郭云天老师?”这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对比问题。大部分人选择了郭老师。我并不生气。郭老师的优点自然是很多孩子们喜爱他的原因之一,孩子们的回答于我而言也是一个反思,并且,评价他们的老师会让他们的胆子更大,会激发起他们在探究、推理等方面的学习特质。最后,我回归主题:“为什么这部电影以‘鲁冰花命名?在哪些情节中你想到了鲁冰花?”最后这个问题是链接整堂课所有知识点的中心问题。我让孩子们打开思路,结合影片的每一个细节找出鲁冰花的象征意义。这一个问题看似发散,实则明确,让孩子们在仔细观看电影的同时锻炼出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结语

作为一线教师,让我们想想,如果学生喜欢提问,我们的课堂还会那么死气沉沉吗?师生“共学共成长”这一最理想的课堂状态还会那么遥远吗?所以,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会问问题,会提出高阶的、驱动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们不断地教给学生一些策略与方法,当这些策略与方法累积到一定的量,就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了一种善提问、会学习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的学习境界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洪淑媛.核心素养研究:繁荣及背后[J].当代教育论坛,2017(4).

[2]冯瑶,孙新.二十一世纪的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7).

[3]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构建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课程:2017版与2003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比与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美术欣赏高阶思维问题教学法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重视审美创造彰显美术欣赏课魅力探究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