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吟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2019-09-10 09:02李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吟诵语文素养

摘  要: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师生一起走进古代汉诗文的美丽世界,吟诵可谓是现代一种少见且宝贵的方式之一。作为汉诗文固有的声音形式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修养身心,领会诗意,有益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诵,而这一教学方法也值得我们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里灵活应用。

关键词:吟诵;语文素养;古诗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基本的语文素养”有着具体的阐释,字面上“素养”二字是由“素”和“养”结合而成,“素”多有平素、向来之意,而“养”字则是指个人教养、学养。因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将它释义为“平日的修养”。既然讲究的是滴水穿石的功夫之道,那么老师就有责任要求学生在日常的修习与养成中,注重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表面是文,内里是人。语文学习的素养离不开人的一种诗意生活和诗意追求,有鉴于此,将经典的吟诵渗透进古诗教学之中,正是将学生引入诗意世界,探寻诗意的美好,不仅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还成为了升华人格的点金之笔。故在此就小学语文古诗吟诵涵义和发展,以及其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价值进行论述。

一、吟诵的涵义和发展

吟诵是中国的一种古老艺术,介于“读”和“唱”之间,是拉长了声音,用像唱歌似的声调来诵读古诗文的一种读书方式,能充分体现作品的音韵美、意蕴美,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充分调动读者的内心情感,被称为是“中国式读书法”[1]5。

自古读书皆吟诵,历代文人也爱吟诵。它起源于先秦时期,在两汉时期得到普及,受到的政治影响非常大。在教育系统(私塾和官学中)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因地域的不同,吟诵调也是处于百花齐放的境遇之中。但其实它是有涵义、公共规则的。《周礼》有云:“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乐语是古代学子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读书人学诗词便是伴随着吟诵开始,吟诵注重行腔使调。有鉴于此,人们可以通过感受曲谱的音律变化,来进行古诗词的吟诵赏析,故吟诵对于读诗鉴赏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近年来有不少名家力图恢复吟诵传统,并为之回归教育而不懈努力,国学经典的优点之处值得继承发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吟诵,许多学校也把吟诵再次搬进课堂,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扮演起了重要角色。

二、吟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教育价值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通过学习具备本学段相应的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包括了必备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文积累、熟练的语言技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的人文素养以及端正的言行举止,它是处于可持续发展中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认识活动过程,故而教师在教学生学古诗需要发挥的引导作用就相当关键。

中国的吟诵,追求的是内心体验和自由。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吟诵也是如此,要把对诗文的不同体会和情意体现出来,让学生有内在的兴发感动,激励其学习古诗的动力,不断主动学习和实践,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实质性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文素养是一切教师的第一素养”。因此教师本身就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提升语文修养更是至关重要,不仅是自身对语文学科文化知识的掌握,更是综合素养的完善化发展。真正的语文教育正是指导着学生通过听说、诵读与习作的反复学习,以及情感的体验与熏陶,实现语感的培养。其中蕴含的民族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对于学生的素养提升大有裨益。

(一)吟诵以鉴美诗

中国诗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迷人的神韵美,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其实是在欣赏民族文化的秀丽瑰宝。学生通过吟诵古典优秀诗词,接受优秀文化的感染熏陶,陶冶其品行,树立其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可谓一举多得。

课程目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旨在让学生“能化语文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能力,化能力为德性”[2],促使语文教育目的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因此正确的吟诵内容和方式也应当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吟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文意境,建立起学生与诗人、诗歌之间的情感联结,如同心灵与古诗沟通的一座桥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抒发的情,自己是否也经历过呢?追问诗人为何会抒发此情呢?联想到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体悟和学习,从而掌握语文古诗的学习规律,学会多角度且有深度地鉴赏美丽诗文。

(二)吟诵以学冶情

王力先生曾有云:“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散文家朱自清在《论朗读》中如是分析到,道出了教师“故技重施”学生乏味不愿意接触古诗,更提不及发自真心热爱古诗词的现状。与此同时当代的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诗歌教学是有难度的,因而少有人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少有人会应用吟诵的方式教学,这样学生沉浸在以往的学习过程里就自然而然很容易失去兴趣。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吟诵引入古诗教学就是一种回归愉快教学诗歌的方法。

吟诵是进入古典诗词世界、体会古典文化情怀最基本的形式,同时也是学习、继承古典诗词的方法之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课堂,学生既是学习古诗的主体又是古诗的聆听者,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吟诵的意韵深长的古诗词文化才会融入孩子们的心灵,情操得以陶冶,使其流连忘返于美丽诗词的世外桃源之中,在日后的古诗学习里主动性才會有所提升,潜移默化间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不自不觉间喜欢上吟诵,拥有对古诗思想的深层次理解,自身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会愈加强烈。

语文学习一直鼓励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慢慢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吟诵在传承文化和教育人格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吟诵以助写文

回顾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发展的历史,经历了由古至今的嬗变,古诗学习内容的增加,提醒着语文老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事物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方法去教学显然不合时宜,学生们不仅听的无趣,甚至感受不到诗词美、古典美和文化美,也就无法写出优美的诗句。于是吟诵就又回归到我们的视线。吟诵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是自娱的也是即兴的,主要是指它并非表演艺术,教师如何去吟诵一篇诗文,实际上就是怎样理解这篇诗文。而学生正是在教师的感情引领下通过反复学习吟诵,不断修正,达到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有了记忆和理解的基础才会有创作的可能,创作诗词或是古诗文,吟诵都是有所用已,“不仅是讲究工整对称的骈文,即使是一般的散文,古人在写作时,也都尽量考虑能否做到诵之浏亮贯气,读之铿锵入耳。”传统吟诵名家张本义先生这样说到。[3]文思泉涌方可妙笔生花,由此可见吟诵对于写作确有其效。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在小学阶段从写话到习作,再到写作,对于学生习文的要求是在逐步提升,同时古诗文背诵也是从头至尾贯穿在课程目标之中,教师能将吟诵很好的纳入诗词教学的话,是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之举。

(四)吟誦以赏乐美

音乐美是传统诗文的生命源泉,而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中国诗文汉字注重形、音、义的融合,从而赋予了吟诵诗文音韵美的天性,得以让古典诗词文化涤荡心间,学生在吟诵时欣赏到古典之美,文化之深远的同时,明白古代文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吟诵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如古典戏曲、曲艺等的歌唱,与“吟”即是有别亦有同,它们是建立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歌唱,民乐研究者称之为“吟唱”,因需要遵循谱,所以灵活度而言还是要低于古诗文的吟。对于一些古代戏曲的念词,演员们往往需要随口的吟或诵,因此我国古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和吟诵往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吟诵正是在体验民主古典乐的音乐美,学习国学经典,拥有品行端正,处世温润的君子之风和才思敏捷,谦卑好学的君子之为。

(五)吟诵以益身心

自古以来,吟诵扮演的就不仅是学习和展演诗文的角色,也是文人自娱的方式之一。曾国藩曾说:“君子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一远,一乐也。”吟诵对于前人而言是一种快乐,是情感的一种慰藉。对于现代人而言,或许也应当是如此。吟诵之所以有益于身心健康,在于它是一种有效的健身养生方法,是精神宣泄之法。在古代人们就发现了吟诵对于人身心的有益之处:“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也有唐代大诗人杜甫用吟诵治愈好病情的先例。素来对于吟诵能治病,常年坚持吟诵可以延年益寿的说法,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来看,音乐和吟诵不但可以使心气和谐,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还能活跃人的思维,从诗文意境里升华自我。因此教师做好诗文吟诵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在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关注健康,呼吁回归自然传统,学习古代经典文化,自然也就愿意了解吟诵、走近吟诵。

叶嘉莹先生在《谈古典诗歌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一文中曾讲到,她希望“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4]42,也希望投身于教学实践的教师们能“以口耳相传的吟诵方式使吟诵的传统在下一代学童中扎根下来”[4]44,让吟诵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真正的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扬光大。由此可见,吟诵对于传统古典文化继承的意义是十分受到前辈们重视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责任是重中之重,对人的人格影响深远至极。小学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更应该重视古诗词教学,重视吟诵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须强. 用声音传承经典:传统吟诵启蒙教育研究[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2]顾云彪. 体会“语文素养”[M].  语文建设,2002(1):8.

[3]张本义. 吟诵拾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6.

[4]叶嘉莹. 叶嘉莹自选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李娇(1999-),女,苗族,贵州省遵义市人,在读本科生,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吟诵语文素养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八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对学生情操的培养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