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疗愈环境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设计新趋势

2019-09-10 16:14
公共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

摘要: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具有空间沉浸性、内容叙事性、形式游戏性三大特点,特别适合营造具有沉浸感、叙事感和游戏感的儿童疗愈环境。对辅助患儿艺术治疗、舒缓家长和医护人员压力产生积极效果。未来儿童疗愈环境中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将更具亲自然设计的哲学视野,功能性和文化性更趋融合.智能化交互技术将被里广泛采用。

关键词:儿熏医疗;疗愈环境;空间交互;公共艺术

引言

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以空间艺术装置和体验者行为为载体,在人、物体、空间和信息四者之间建立“输入—处理—输出”的交互关系,是融合了互动媒介的空间植入型公共艺术形式。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以艺术为介质,以空间为容器,井通过人的关联行为来完成艺术观念的传达和场所精神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儿童医疗事业的投入,加上国际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一大批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童康复中心得到新建和改建,很多综合医院乃至社区医院也恢复或新建了儿科门诊。现代医学发展认为:新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治疗、康养的健康周期全覆盖。现代儿童医院更像是一个融合上述多环节的“儿童健康中心”,在生物医学基础上更多叠加了社会医学的内容。因此,传统的墙绘和静态雕塑形式已很难满足新医学模式下的环境艺术化需求。近年来,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儿童疗愈环境通过植入具有空间交互功能的公共艺术,不仅类化了环境,更在辅助患儿艺术治疗,舒缓家长和医护人员压力方面,产生了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沉浸感、叙事感和游戏感的疗愈氛围

儿童疗愈环境是指可以诱发儿童身体自体疗愈、激发正向转化能力,以提升空间使用者身、心、灵完全健康的环境。与纯功能化的医疗环境有所区别,疗愈环境强调对环境中负面因子,如恐惧、压力、沮丧、绝望等情绪的悄减和正向转移。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作为儿童疗愈环境一种重要的疗愈因子,相对普通公共艺术作品,具有空间沉浸性、内容叙事性和形式游戏性三大特征,非常适合在就诊等候区和住院康复区使用。

1.空间沉浸性

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来看,空间使用者构成“人”的因素,交间和内含的设施及信息构成了“环境”因素。在环境行为学研究领域,和“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不同,“相互滲透论”不是用二元论的观点考察人和环境,而是把人和环境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即环境与人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人在感知、解释和使用环境的同时,也在适应和改变环境,从而构成人与环境相互渗透的系统。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和后期植入空间的点缀式软装艺术品不同,具有很强的空间植入性和沉浸性,成为空间场所精神的塑造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内容叙事性

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和静态艺术展示不同,是从空间装饰转向空间叙事的重构,需要体验者参与进来,成为空间故事的角色之一,这种交互的时间元素介入强化了空间的叙事特征。设计师作为故事讲述者之一,要充分考虑体验者参与到故事中的话语权。文学人类学认为,治病疗伤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故事语言可以创造出神圣的治疗空间。建筑界从跨学科的角度不断寻求新的研究范式,重新思考建筑的创作活动;从上个世纪后期,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符号学、地理心理学、现象学、文学人类学等引入建筑学的同时,逐渐出现了建筑与叙事之间的交叉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陆邵明教授认为:当代叙事视野下的空间叙事主体、载体、策略、结构、方法以及向度,建构了建筑叙事学的本体,其核心内容是空间叙事的逻辑性与文学性及其双重语义。因此在构筑理性的物质空间的同时,需要建构空间的深层语义。

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可选择的叙事主题广泛,叙事手段多样灵活,正日益成为建筑空间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需要“故事导向”的儿童疗愈环境设计,尤其具有优势。在美国霜普金斯儿童医学中心,由布隆伯格慈善基金会赞助,在建筑师和艺术总监的统筹下,组织了七十位艺术家针对性地创作了三百多幅与空间高度融合的艺术品,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每人选择一本自己喜爱的儿童读物作为叙事主题,针对不同空间类型进行主题艺术创作:包括雕塑、陶瓷拼贴、植物景观、绘画等叙事性艺术作品。其中以童话《小王子》为叙事主题的室外康复花园深受小朋友欢迎。

3.形式游戏性

很多空间交互性公共艺术允许多人参与互动,对培养亲子关系和病友间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基于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发生的有趣游戏行为能有效消除患儿环境陌生感和孤独感,转移和减轻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

游戏治疗本身就是艺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很多儿童医院都设有专门的游戏室,通过游戏空间和游戏设施激发儿童爰玩的天性,创造“游戏的空间”。植入儿童疗愈环境中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装置,既可充当艺术治疗的道具,也是激发游戏行为产生的环境兴奋点。林昆辉在《儿童艺术冶疗心理学》一书中提出:艺术治疗活动应协助儿童创作更多的私人记号,并且组装这些私人记号。通过打开整个感官世界的美感体验,进行多元系统重复,进而协助儿童解构和重构正向的自我观和世界观。而优秀的交互式公共艺术,可以有效地组装儿童的私人记号,并将之纳入到空间游戏中来。

二、典型案例分析

1.沙滩彩虹

2017年1月17日的《青年报》,以《高校团队爱心进驻儿童医学中心,用艺术打造上海最有爱的手术室》为题,详细介绍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打造“无哭声医院”的故事。

改造空间位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门诊大楼二楼,面积为一百五十五平方水,是服务全院十三间手术室的重要配套区域,空间区域包括三个部分:人口连廊、家属等候区、护士服务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团队将这些功能空间直接以交互式公共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完成了从治疗环境向疗愈环境的重构转向。“大洋中的希望灯塔”成为贯穿所有空间的叙事主题。当第一扇灯塔之门打开后,患儿的推床穿过“海底卡通隧道”,海底总动员中可爱的卡通角色们,通过圆形舷窗和孩子们亲密地打招呼。进入“救生舱护士站”后,在术前准备时间,孩子们在护士阿姨陪伴下,通过捏压硅胶海星玩偶,可以点亮海滩互动壁画区上的立体彩虹和顶面的星月灯,轻柔的月光曲中,孩子对手术的恐惧在一点点缓解。需要额外镇静的孩子则进入连接护士站的橘黄色微型“潜水艇镇静舱”,在安全舒适的小空间中,由父母陪同进行亲子阅读来缓解术前压力。当家长目送孩子被推入第二扇“燈塔之门”后,手术开始。焦急的家长进入充满平和宁静氛围的休息区,等候孩子手术成功结束。为了在原本封闭的休息等侯区引入自然光线,改造时设计师特意在海洋壁画墙上安装了三个采光舷窗。

据医院公布的官方统计数据,手术窒改造启用五个月内,患儿术前准备期间,舒适配合度及哭吵率明显改善。术前舒适配合度从63.2%提高至89.5%,哭吵发生率从36.8%降至10.2%,患者满意度从68.8%上升到96.7%。上述数据证明了交互式公共艺术可以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优化医疗环境用户体验。

2.LUMES互动墙

澳大利亚墨尔本卡布里尼医院(Cabrini Hospital)儿童护理中心与澳洲著名设计工作室Eness合作,在住院病房公共区打造了一面趣味互动墙。设计师将半透光木片覆盖在LED模块上,外加有机玻璃保证沽净。这堵名为《LUMES》的互动墙实质是安装在医院住院部走廊的发光瓷砖,平时和普通木饰面墙壁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有人经过,视频摄像头就可以捕捉跟踪人的运动,变化出多达十五种不同的主题小动画。例如雨滴落在头上、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随着人的移动而长大的小动物、火箭发射、小草长大、飞机飞行、电车行驶等不同的叙事主题,为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带来快乐的空间体验。和后期软装点缀不同,由于这片互动墙需要巧妙地将声光电和室内交间融合起来,Eness工作室和负责室内设计的DesignIne合作完成了此项设计。

3.安娜堡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感官游乐场

美国安娜堡儿童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感官游乐场,是基于参数化没汁的先进结构和材料,由交互性纺织结构搭建的自闭症儿童疗愈社交环境。密歇根大学肖恩·阿尔奎斯特(Sean Ahlquist)教授团队使用计算机参数化设计的复杂曲线强化玻纤框架支撑的弹性纺织品,形成了一个可供多名儿童游戏的交互式公共艺术装置。视频投影和背景音乐可以跟随儿童触碰发生变化。由于游戏需要参与儿童相互配合,在患儿触觉、视觉和听觉伴随运动技能锻炼的同时,其社交协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数控编织的拉伸彩色界面来适应运动分级技能的发展,通过运动迭代的体验,自闭症孩子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生理和感官处理能力。通过软件收集数据、捕获位置、深度和触摸频率,自闭症儿童也可了解自身的运动决策力。在本案例中,建筑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艺术设计、艺术治疗心理学、音乐领域的专家形成了跨专业的解决团队。

三、未来设计趋势预测

随着新医学模式在儿童疗愈环境的全面普及,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将成为未来儿童疗愈环境中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随着国内儿童医院在设计观念、建设机制和大人流管理三大瓶颈问题上逐步有所突破,更多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将会出现在国内儿童疗愈环境中,并日益呈现如下三个设计新趋势。

1.更具亲自然设计哲学视野

亲自然设计(Biophilic Design)哲学认为,建成环境中应该用创新手段,维护和强化人和自然的共生关系。人对自然环境不是征服或利用的决定论关系,人与自然环境应该是和谐共处、依存融合的关系。要获得儿童身、心、灵完全的健康,疗愈环境设计需要超越传统的健康环境论,基于儿童健康生成本质和儿童心理学的现代研究成果,从正向的态度来看诗问题的本质,不仅仅是获得快速与短期的医学治疗解决方法,更应追求长远的根本解决之道,从亲自然角度积极增进儿童自身的正向疗愈能力的发展。

人,作为自然进化的产物,具有亲近自然的原始需求与渴望,在世界各地很多古老文化中,人们都深信自然具有恢复身心平衡的疗愈力量。在未来儿童疗愈环境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设计中,艺术符号自然化和自然元素艺术化两种倾向将齐头并进。如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的大型水族箱和猫鼬馆,就是很好的亲自然型互动公共艺术。

2.功能性和文化性更趋融合

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的特征决定了其在艺术治疗领域的潜在价值,可以创造性地介入到绘画疗法、音乐治疗、舞蹈治疗、表演疗法中去,成为其中的治疗道具或者治疗方案。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有医学目的的特殊过程和行为,既包括艺术创作,也包括艺术欣赏,二者相互依存,但都需要相应的空间道具和空间容器。在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中,可以通过艺术治疗行为与治疗空间的一体化设计,让艺术治疗行为和空间产生交互,从而构建具有某种特殊意境的“儿童疗愈空间场”。相比其他公共场所,儿童疗愈环境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将承担更多能辅助艺术治疗的功能。

在新医学模式下,未来儿童疗愈环境将植入更多社交和休闲消费功能,这就要求植入空间中的交互式公共艺术将功能性和文化性更多融合起来。在儿童疗愈环境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环境行为中,其人和空间的交互关系往往决定着场所精神的价值取向。未来儿童疗愈环境的公共艺术,其核心由艺术作品本身的情感思想表达转变为对公共空间整体文化塑造、公共交流、大众意识的叙述与再造。而有效融合功能性和文化性,是创造来来儿童疗愈环境优秀公共艺术需要实现的重要内容。

3.智能化交互技术广泛采用

无动力或不插电的传统交互方式因为低成本、易维护的特点依然将广受欢迎。但随着相关软硬件技术酌不断迭代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拄术、物联网技术、建筑BIM技术、数字化形态生成和建造技术与公共艺术的不断结合,形成的高技术型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无论在设计、建造阶段还是使用阶段,其交互手段和方式部呈现越来越智能化趋势,也为空间叙事提供了更灵活的多感官手段。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的输入端应用多种感应技术采集信息源,如压力感应、红外和射频感应、温度感应、声音感应、视频动作捕捉、人脸识别等,通过后台计算机多种软件运算,在输出端以空间及设施的形态变化、机械运动、声光电和视频变化等形式表达出来。为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非接触式交互方式将被儿童医院广泛欢迎。此外,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还将呈现“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共存,并相互作用的新趋势。而儿童医院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设计团队将涵盖艺术家、空间设计师、软硬件工程师、艺术治疗师等多学科专家。例如美国安娜堡自闭症康复中心的“感官游乐场”,研究团队成员背景涵盖了精神病学、运动机能学、人机交互、艺术设计、音乐等多个领域。

结语

儿童疗愈环境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具有空间沉浸性、内容叙事性和形式游戏性三大特征,可成为辅助艺术治疗的道具和空间容器。未来,更具亲自然设计哲学视野、功能性和文化性更趋融合、智能化交互技術广泛采用的空间交互式公共艺术,将在优化儿童疗愈环境用户体验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跨学科团队的协同配合,将融合艺术和技术,在儿童疗愈环境中讲述精彩故事。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普及教育工作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用研究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如何解决公共艺术(美术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以公共艺术的方法传承武汉巴楚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