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波
摘 要: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学生一生的学习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提出新的课程标准后,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学习效率过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构建教学情境,把握重点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一系列教学方式,旨在探索一种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创新模式
高中阶段的数学相对初中来说,抽象度更高,难度更大,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和学生在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之后,收获依然甚微的教学状况。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大部分的高中数学课堂,都是学生宛若牵线木偶,被老师的思路牵着走,没有学习的自主性,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导致学习效率过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急需数学教师们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抛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新式高效课堂。新式的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绝对主体,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在日益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课上能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真正有所收获。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大多学生反映数学难学,一学数学就头疼,已经日渐产生排斥数学的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就更加难以学会这门学科。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抓住高中生思维活跃的身心特征,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为背景,筛选和提炼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或是利用一些数学典故、有趣的数学实验,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及其应用,教师可设计一个小型的数学游戏: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制定一人再纸上写下一个0-100的数字,然后让剩余学生猜这个数字的大小。假设学生A写的是60,当学生B猜测是30时,学生A就告知大家“猜小了”,这样轮流去猜,直到猜中为止。这个游戏就将二分法不断缩短区间的思想和应用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学生自然就不会排斥数学了。
二、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点内容
除了要求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学习之外,教师也应做到充分备课,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许多教师便因此将每堂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丝毫不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太多的内容,最后的学习效果反而不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找准教学重点内容,使教学的开展围绕重点内容进行,有所侧重。
例如,在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时,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0、=0、<0,来判断其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分别有0、1、2个交点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只需要略微点一下,帮助学生回忆起该知识点即可,不必再大篇幅地展开讲解。而对于零点存在定理这样的新出现的、且是重点的内容,应该着重去讲解,将其对区间开闭的要求、为什么要求函数图象连续不断等定理里的关键要求都要详细讲解,并且在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下,许多学生对于零点存在定理不能逆用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因此教师也应着重讲解其不可逆用的性质,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侧重解释。
三、创新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在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下,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也不应再拘泥于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是“听”的学习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注意力是难以长期集中的,学生在40分钟内只是“听”的话,就容易走神。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甚至是当有学生提问时,先让班里其他会的同学解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有一类重要的题型是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然后求值。在化简时,由于诱导公式较多,利用不同的诱导公式去化简,或是利用相同的诱导公式但是顺序不同去化简,过程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自行讨论,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通过优质思维的碰撞、汇集,也许能探讨出不止一种解题方式。在探討完之后,教师可选几个方法不同的同学,到讲台上板展,然后一起分析什么样的思路是最简单的。这样学习,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能让自己的方法被采纳,也一定会积极地思考,全程都主动参与,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不是一日构建而成的,教师在结合本班的实际学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之后,要大胆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福亮.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5):37.
[2]常巍巍.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