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玥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由此可见,阅读和书写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想要习得这些技能,首先要做的就是识字。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一二年级段开展识字教学进行了浅要的探析,寻找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汉字学习;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进入学习生活,还不能完全适应学习的状态。再加上他们的年龄偏小,比较爱玩,识字的过程又极其枯燥。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识字教学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从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出发,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其对“汉字”的兴趣,使其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认识更多的汉字并能够应用到阅读和书写中。
一、关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识字和认字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给低段学生识字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低段学生识字还在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低段学生在学习中,家长付很大责任,但是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家长文化程度限制,甚至有的孩子还是留守儿童,家长难以给孩子知识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辅导。一部分家长对识字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只停留在“写了就行,会读就行”的层面,家长对孩子识字方面的关注度不够造成了低段學生认字识字量不够,识字习惯不端正等,学生的学习完全依赖于老师。其次,低段学生知识储备小,课外阅读明显不足,识字与应用缺乏必要联系,造成“学字不用字”的现象。识字效率低,会读的字未必会写;会写的字未必会读;会认会写的字一般会说,而会说的字不一定会写会认,会写会读的字未必会用;巩固不足,遗忘较快,容易混淆;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高,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识字”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于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要从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出发,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计划,而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开展教学活动。“社会即学校,生活及教育”。在识字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看到的汉字。比如说各种标语、商户招牌、提示牌以及宣传语等。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汉字,且能够养成“见字就认,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并在此过程当中增加自身的汉字积累量。同时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天性爱玩。因此在识字教学活动当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展开,把游戏引入到其中。这样做既能够使得原先枯燥的汉字教学充满乐趣,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比如说“汉字连连看”、“猜字谜”以及“编儿歌”等小游戏。最重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认识生字,理解生字,比如说在学习生字以后,可以对其进行扩展,找一些形近字让学生学习,并对这些进行组词、造句。通过这一系列方法,使得学生在枯燥的学习当中发现识字的乐趣,为其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重视“朗读”在识字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读准字
在识字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读准字音,且对于字音的掌握不仅是低段学生学习的重点,还是他们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受到了地方语言影响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的前、后鼻音不分,有的平、翘舌不分,这些都使得识字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在识字的教学过程当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帮助学生读准字音,以便更好地掌握汉字。首先,老师在生字教学之前,可以把这些汉字进行分类,再教学生对其认读,先前鼻音再后鼻音,先平舌再翘舌,这样做从简到深、由易到难,学生就能更容易掌握字音。其次,老师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利用课本上的注音提前认字。而在课堂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请同学举手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聆听并找出在朗读过程当中读错的地方,同时老师帮忙改正。这样做学生不仅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最后就是在汉字当中涉及到很多的多音字,学生对于这些多音字一不小心就会弄混。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对此一定要多加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多音字放到具体的句子当中朗读,感受其真正的含义。总之,“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能力,老师在识字教学当中一定要发挥“读”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加深对汉字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识字、练习以及表演的相互结合,提升学习效果
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识字教学当中要根据学生这一性格特点为其制造机会,让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汉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含义,并通过表演来发现其中的乐趣。总的来说就是把识字、练习以及表演相互结合,提升学习效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小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比较强,对于生字他们一般能够很快的掌握,但是学得快就会导致忘得快。如果学生不对所学的生字进行复习巩固,那么就很容易把学到的东西还给老师。在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采取不定时检验的方式,对学过的汉字进行听写,来督促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可以展开“汉字复习课”,老师可以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近期学过的汉字集中到一起放在PPT当中,让学生进行认读,并在复习结束之后,通过读拼音写词语、组词、字词填空等方式进行练习。而在学习汉字的过程当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生字进行表演,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帮助理解、掌握汉字。比如说学习“拿”、“踩”、“碰”等动词的时候,就可以让同学做出相应的动作,而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三、总结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识字”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来展开“识字”教学,并不断帮助学生进行巩固,最重要的还是要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而学生要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增加自己汉字的积累量,并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总之,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帮助、共同协作,一起探究“识字”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何文胜.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M],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李爽.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研究[D].宁夏大学,2015(3).
[4]刘振涛.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
[5]高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