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绘本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探讨

2019-09-10 07:22陈嘉芬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陈嘉芬

摘 要:小学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而绘本中丰富的道德内涵,有利于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可将绘本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以课前引入、活动体验、拓展阅读为教学策略,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绘本阅读,在课堂中结合绘本活动进行教学,将绘本延伸到课外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活动形式,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是较多地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道德教育渗透在故事中。这符合小学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少、道德意识浅、爱看图画书的特点。同时,教材中的场景故事,叙述线索清晰且易于理解。但学生的生活是各不相同的,其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都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体验中找到相似的生活体验,除了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绘本中丰富的道德内涵,让“道”与“德”深入学生的内心,让课堂教学流淌着故事的韵味,留下实践的空间。

依据课程的步骤,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绘本,并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课前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零散、不连续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利用色彩丰富且图文结合的绘本故事,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可以单元或课的主题为基点,选择适宜的绘本,在课堂导入阶段进行阅读。主题相同的绘本能明确学习的方向。师生在正式进入主题学习前的轻松互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

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早睡早起》前,笔者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别让鸽子太晚睡》。绘本以小啄木鸟为完成巴士先生交给它的任务——督促鸽子早点睡为起点,展开有趣的对话。故事中的小鸽子一直以各种理由婉拒睡觉,如提起今晚的电视节目、坚称自己不困等,绘本通过小鸽子这一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小学低年段学生拒绝早睡的情况,贴近儿童的生活且富有童趣,激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关于大自然的主题,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阅读《大自然之旅》系列绘本。绘本中丰富多彩的颜色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啧啧称奇,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样能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从而为与大自然共在的主题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课前的阅读,是为了展开学习而营造氛围、铺垫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在课前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读书的时间,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开展主题学习,并进行互动,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所准备。“道”不再脱离生活,而是来源于生活。

二、活动体验,深化认识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尚处在直观动作思维发展阶段,活动对其道德发展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图画书的行为导向具体,教师在课程中可以通过绘本实现情境创设、演绎故事、创编故事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道”,并在思考中选择正确且有效的方法,深化认识,逐渐内化为“德”。

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中,以校园生活规则为主题,让学生去认识校园,融入校园,适应制度化的校园生活。可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规则意识不强,自制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制度。“大卫”系列绘本的《大卫,上学去》是最贴近本单元主题的绘本。绘本中的大卫上课迟到、课堂上随意走动、吃口香糖、不举手就发言等一系列不遵守课堂规则的行为,也同样会出现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课堂中。看着大卫一整天的“捣蛋”行为,学生能从大卫的言行中感受到不守规则对他人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此时,教师可围绕绘本的内容通过一些活动强调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如,教师问学生:“说一说,大卫的行为对不对?想一想,大卫该如何改正自己的行为?”学生分析和评价后,能够从中懂得校园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自我约束的意识,增强情感体验。还有以“做一做,我是个守规则的‘大卫’”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把想到的体现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

一年级上学期第15课《快乐过新年》中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儿童最期待的节日之一。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课本介绍了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文化,但只有简单的平面的图文认识。而《过年啦》是一本立体的绘本,教师可利用其独特设计,在课堂中增加体验的环节,通过绘本的书中书、翻翻、拉拉、信袋、贴全家福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春节的模拟活动体验中,亲身感受春节的快乐,在活动中理解春节的意义。学生还能依据书中展示的活动,在父母的陪同和帮助下,去实践去感受,动手动脑去体验生活,享受春节的欢快气氛。这也正是本课的最终目标。

小学低年段学生形成道德意识离不开生活体验,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学生经过自我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道德内容,并在任务驱动下发现道德、理解道德,才能形成道德,激发道德智慧和感受力,产生教育效果。在课堂中结合课本和课外的绘本活动,引领小学低年级学生去探索道德,构建道德,实现道德的育人目标。

三、拓展阅读,内化于行

道德不仅形成在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辅助小学低年段学生,教师可以拓展补充同一主题更多的绘本阅读。另外,教师要鼓励家长营造亲子阅读氛围。家庭生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亲子互动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延伸效果。教师可在单元学习结束后,为学生和家长推荐相应的主题绘本,加深学生道德的内化。一年级上册第12课《早睡早起》的学习,除了用绘本《别让鸽子太晚睡》作为课前的热身,还能以绘本《不睡觉冠军》作为拓展阅读,家长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不叫鸽子、樱桃猪、霹雳鼠、豆豆蛙睡觉,黛拉和小啄木鸟会怎么样?如此,学生便可意识到:按时睡觉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好习惯,能让人们的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二天的学习和生活。又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和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都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去感受友谊的美好,勇敢地结交新朋友。宫西达也的《你真好》是一本关于友情价值和意义的好绘本,其叙事完整、感人至深,能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在绘本中,“珍贵”这一含义也有具体的表现形式:能一起分享快乐、经常见面、真诚相待、互相包容……因此道德知识便不再那么抽象、难以理解,学习的道德品质也能在绘本拓展阅读中得到升华。

四、结语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弱、感性思维明显、分辨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绘本的引领下,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画面、情境中找到语言表达、道德形成的支点;抽象的道德概念变得具体化,学生的道德不仅形成在脑海,还能指导他们日常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形成有“枝”可“依”的道德体系。绘本的趣融,让“道”找准了一个正确的出发点,也让“德”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焦新.把学生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新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6(18).

[3]張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03).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