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摘 要:当代高中数学在新课改的新要求下有着与传统教学方式不一样教学目的和意义,在不断改革的趋势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全面发展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将基于新教改的背景下,参考教学实际和学科特点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引言: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思考、独立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奠基阶段,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培养的任务之一。在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与教师教学技巧的相互融合中,通过线上课堂教学自主探索以及线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来培养具有数学思维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观念的革新与教育模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改革从实施到现在以及有着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但是从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反馈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陈旧教学方法的制约。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的工作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陈述教学的内容,而往往忽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思维的训练。数学学科是一门训练思维、培养创新素质非常有效的学科。教师就应该牢牢抓住数学学科的逻辑严谨、思维多变的特点,将学生从书本中带出到实际生活。而陈旧的教学方式同样成为阻碍教师传授知识、削弱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与学生过于注重学生的纸面成绩,往往为了得到一定的高分而忽略学生的综合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关乎考试的内容,教师基本上不会鼓励学生去进行拓展探讨,从而错过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机会。
二、在民主教学氛围中渗透创新思想
培养出创造力丰富的学生的校园往往是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开明的校园,只有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中,才能让学生身心愉悦,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愉悦并不代表着过度放纵学生,让学生闲散校园无所事事,而是在学校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上做到极致的体现,主要在学生的学科之间的教学任务协调与课后作业的恰当布置,能够让学生富有余力的完成,给学生制造出多余的时间用于课下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而非将学生的创造机会扼杀在繁重的作业之中[1]。
民主教育需要师生相互尊重,而不是师优生卑,教师需要体谅学生,课堂多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讨论式创新教学,营造出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发散创新,培养创新的思维习惯。
三、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创造性活动
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宽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师生的自由发挥。教学实践环节是教师发挥自身水平、锻炼自我的环节,也是学生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环节,需要师生多开展课上课下的创造性活动。如人教版必修二的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就能够在很好的借助数学知识來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出学生三视图,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空间图形,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力,运用排除法进行快速准确的作答,再给出某个具体的空间图形,让学生画出三视图,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大胆的思考,在自我创新探索和自我否定错误中接近正确答案。在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自己的快速准确地做题方法,这是学生自我能力的创新,而不是拷贝教师的传统思维。
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的知识点中,有关平面向量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足的训练。了解其基本的线性运算之后让学生在脑海中映射出二维坐标,将向量的概念在图形中进行引入,让虚幻的数值转变成可视化的向量图形,之后再了解其数量积的意义以及实际的应用举例,这样由虚数到实图,由书本到现实生活举例,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的拥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映射到向量中,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让学生联系实际,创新的基础需要全面的了解,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能型人才。
人教版数学选修1-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在结合计算机的运用,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上学习了基本的命题和关系以及充分必要条件、逻辑连接词等,就能让学生自行的进行编程,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自由度非常大,学生的自由发挥程度非常高,在编程关系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谨逻辑态度,结合数学的特点及数学规律,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师队伍的创新品质培养
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的散养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而高中学习模式恰恰相反,需要教师严谨的尽心教学引导安排,让学生形成自我的知识框架,教师也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才能在教学环节中将创新的思想品质传播到学生之中,在相对先进的教学仪器以及教学方法的引入条件下,提供给教师创新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只有教师起了带头作用,学生才能够耳濡目染,才能够更好的将学习与创新有机结合,达到教学与创新的平衡[2]。
五、结束语
在改革创新的社会洪流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新时期下有了新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教学的效果也在不断的改善,教师队伍在逐渐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保留优秀的教学文化,从应试教育方式过渡到求实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学科精神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锦明.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联结能力的方法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
[2]刘侃.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经贸实践,2018(6X):34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