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儿童主动学习,实施课程资源整合

2019-09-10 17:53:55孙丽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幼儿园儿童

孙丽

课程资源整合是课程实施和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条件。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应使课程“活”起来、幼儿“动”起来,这是幼儿园从幼儿角度出发,又回归到幼儿本身的一种努力与实践。

一、课程资源整合的理性思考

(一)明晰内涵

幼儿园要明晰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的概念内涵,以便于在实践过程中明确方向,不会跑偏。

1.支持儿童。即在精神方面给予儿童尊重、理解、鼓励,在物质方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引发儿童操作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表达等,促进儿童进行发自内心需要的学习。

2.主动学习。即由学习者自身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主的操作,在具体的活动、环境中与所能够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等产生相互作用,建构自身对于现实的认识的过程。

3.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即幼儿园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挖掘、综合利用具有教育价值的人、事、物、文化等资源,提供适宜的环境、材料,引发儿童与环境、材料互动,鼓励儿童不断探索、积极合作、自主交流、多元表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在获取核心经验中学习,并不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探寻缘由

陈鹤琴先生提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 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杜威认为:“人的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的活动过程中生成和生长的。”杜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学生与外部世界割裂开来,而要把两者统一起来,统一的基础就是儿童生活中的经验。这里所谓的“儿童生活中的经验”就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人、事、物等的全部。美国课程专家泰勒提出:“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师所从事的活动,而是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构建情境来控制学习经验。”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认为,“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并且在实践中运用多种资源促进儿童多元表征。

以上论述为“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撑。工作者、学习者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性,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好事情。课程资源整合如果只是停留于表面的各种资源的混搭、拼凑,没有与儿童本身的兴趣、经验、需求发生联结,就根本不能夠支持儿童进行主动的操作探究以及表征。因此,幼儿园要把支持儿童主动学习作为课程资源整合追求的目标,在主动学习与课程资源整合之间,搭建合理化、必然性的桥梁,真正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并为儿童发展服务。

二、课程资源整合的推进举措

(一)遵循实施原则

在支持儿童进行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之初,幼儿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资源混在一起,没有梳理清楚整合的目的是什么、与幼儿的联系是什么。因此,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幼儿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生活性——只有来源于生活中的物体、事件,才可以纳入课程资源整合范围。如果远离儿童生活,即使再好,也不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整合对象。比如外地的名小吃、著名景点,因为幼儿接触极少,就没有必要整合它们。而具有浓郁赣榆特色的煎饼、对虾、虾酱等食品,“丝路小镇”、潜园等家门口的景区,幼儿则愿意谈、画、制作等。

2.现场性——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亲身参与。幼儿是根据直接经验学习的,他们需要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因此,整合的课程资源要能够把幼儿带入一种真实的情境中、一种活生生的体验中,要具有“带入功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真实的触摸、与同伴密切的交流、自己认真思考后的表达……进行主动学习,获得因主动学习而带来的印象深刻的各种经验。

3.连续性——有机联结各种资源与活动。在整合过程中,幼儿园不能够割裂、孤立地看待资源,要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完整的、成为一定体系的经验系统。因此,选择需要整合的资源和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幼儿园要注重连续性、多领域渗透性。比如,“萝卜”主题课程整合了种植、观察、测量、劳动、制作等活动。在一系列过程中,教师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翻地、播种、浇水、观察、拔萝卜、洗萝卜、观摩厨房阿姨做萝卜卷、品尝萝卜卷等,把工具、人力、物产等资源整合,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二)确定实施策略

教育实践面对的是儿童,儿童是服务的出发点,也是实践最终的落脚点,要始终体现儿童的主体性以及对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经过不断思考、调整,我们初步探索出如下策略:

1.顺——顺应幼儿关注的兴趣点。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儿童的兴趣。课程资源整合的推进,源于教师对幼儿兴趣敏锐的捕捉与追随。比如,幼儿突然发现园里的枇杷黄了,叽叽喳喳地讨论“这是什么果子”,被教师发现了。于是,当幼儿问及是什么果子时,教师欲擒故纵:“哎呀,我也不是很清楚。”幼儿更加有兴趣了:老师都不知道,我们要弄清楚。于是,一系列有关枇杷的活动就来了:如何摘到它们?味道怎样?网上说枇杷长在哪个地区?我们的枇杷为什么没有那么甜?小小枇杷引发了幼儿用工具采摘、上网查资料、与弟弟妹妹分享以及关于“为什么很酸”的讨论等。这都是在顺着幼儿的兴趣指向,一步一步发展下去的。幼儿之后再看见幼儿园内的四棵枇杷树时,就会主动和家长说:“我们的枇杷树是从南方买来的,我们这里的光照、温度等让树上结出的枇杷不是很甜……”一个个俨然是小专家。

2.促——促进幼儿的主动思考。美国高瞻课程在介绍儿童的主动学习时,就阐明儿童主动参与式学习,需要“材料、操作、选择、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成人的支持”五个要素。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他们的关注点很多,也容易“移情别恋”。如果发现儿童的关注点是有价值的,就要努力地提供要素,保持他们的关注,如提供多样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比如,幼儿发现园里的各种花儿开了,如果只是停留在“哇,好漂亮啊”,就是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而如果教师为幼儿提供写生板、画笔、彩色泥等,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他们很自然地就愿意把花儿的各种美丽表现出来。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想法,做出多种可能性的支持,帮助他们持续探索下去。

3.推——推动新一轮自主探究。儿童的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师背后的推波助澜。每一个具有实践性的问题的提出,都是基于以儿童为主的教育觀,以及对儿童发展的高度关注。教师要从幼儿的行为中发现课程延展的线索。比如,在整合海产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吃很感兴趣,很少关注这些海产品的生长环境、培育养殖等。教师就整合了家长资源,为幼儿展示了捕捞、售卖、育苗场等方面的场景。家长们通过讲故事、放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提出了一些探究性问题,然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索。当然,教师的推动依然要建立在前文提到的原则基础上,当幼儿进入环境后,教师要适时抽身出来,帮助幼儿形成自主思考习惯,主动进行各种探索以及多元的表达和表征。

三、支持儿童主动学习课程资源整合的发展路径

(一)开辟多元通道

课程资源的整合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也要求教师开辟出不同的通道,共同为支持儿童主动学习加油助力。

1.建立级段通道,打破幼儿园不同级段之间的分割。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不同级段的幼儿都可以按规定进入,各种课程材料幼儿都可以按需所取。教师定区域,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班级的幼儿。这条通道为幼儿整合了同伴资源,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由原来的不认识、不愿意一起玩,变成很熟络、期待一起玩耍,让大的更有责任感,小的更能得到帮助。

2.搭建社区平台。有学者提出 “关系大于一切”,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关系”的建立。“社区”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地理概念,更是包含了关系的意思。我们毗邻江苏省最美乡村沙口村、景区“丝路小镇”,我们组织幼儿游览景区、参观沙口村的景观长廊、瞻仰全国道德模范方敬故居等,幼儿与景区的警察叔叔、与沙口村的乡贤对话,赠送礼物,他们感受到了身边人的善良、勇敢。这都有助于幼儿与家乡建立密切的联系,在幼小的心中埋下爱家乡的种子。

3.畅通家园连心桥。每一位家长都是一座宝库。幼儿园要始终关注家长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种方式让家园连心桥始终保持畅通。我们建立家园联系制度,通过“家长故事会”“家长展示台”“亲子大比拼”等活动,密切家园关系和亲子关系,并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发挥每一位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家长参与进来的活动中,幼儿更加愿意表现、表达,交流与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提高。

(二)建构高位平台

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资源整合,需要依靠专业意识和能力都能够胜任的教师队伍。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多个学习与发展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中心组——较大范围辐射场。伴随本区的课程游戏化中心组活动,我们引导教师进行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专题实践、分主题实施,并通过提供现场、组织研讨,对全区范围进行辐射,同时促使我们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思考、认真实践,每个人都争着做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资源整合者。

2.共同体——区域帮带推进器。根据全区学前教育共同体活动要求与方案实施,我们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由教师自主申报课程资源整合实践的子课题作为展示内容,突出体现自身在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及对下一步实践的打算等。

3.工作室——重点培养“领头雁”。依托笔者领衔的市级教育家型教师工作室,我们着力打造5名年轻成员。通过引领阅读主动学习方面的书籍、组织开展读书分享、撰写读书笔记、提供与所读书目密切联系的展示内容等,重点培养“领头雁”,打造出在本区域范围内具有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

幼儿园要明白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建立有温度的师幼关系,创设有意义的教育环境,不断进行有价值的教学行为,呈现被支持的儿童表达。幼儿园要追求体现幼儿在课程资源利用中的主体性,让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自主选择课程资源,让儿童经历多元的学习过程,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美)杜威(Dewey,J)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美)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美)爱德华兹,(美)甘第尼,(美)福尔曼著.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转型时期的瑞吉欧·艾米利亚经验[M].尹坚勤,王坚红,沈尹婧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美)安·S.爱泼斯坦著.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幼儿园儿童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9期)2019-11-26 00:57:3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