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策
摘 要:探究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所学知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考,难以把握知识的真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探讨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具有积极而活跃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处于特别活泼的时期。 如果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数学学习中来,就会大幅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 面临的困难却是非常大的。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概念、公式比较多,导致教学氛围是枯燥无味的, 由此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从内心不愿意接受数学这门学科。 数学教师如何冲破这道阻碍,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行呢?
一、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严重缺乏积极学习的兴趣, 无法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上。 只有学生产生积极的數学学习兴趣,才会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但是,有一点事实是最清楚不过的了,数学的学习是极其枯燥的,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纳入到情境创设之中, 使学生兴趣十足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认识角度这一方面来谈一谈。 “角度”这个新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引入角的概念。 此时,我们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先不说出角度的定义到底如何理解,而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找寻例子,看一看哪些地方有角的存在。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调动起来:黑板有角,课桌有角,衣服也有角等等,学生纷纷抢答,课堂氛围浓厚。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角的定义教给学生,即角是一种测量的单位, 是有一定的具体数值的。 而后引导学生借助实际的工具,参与到动手量一量的活动,在生活之中实际测量有角的物品, 并记录好物品的角的度数, 然后将测量的相关数据整理好,再和实际的图形一一进行对比,努力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联。 以学生亲身参与实际的观察及亲自动手操作的方式,使学生亲身接受数学知识的传输,正确领会数学的性质与概念,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极易接受,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是非常理想的。
二、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小组的有效划分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深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所喜爱和接受。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习能力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要记住,班级中绝对没有笨学生, 只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式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积极地倡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共同学习,使他们融入一个大环境中, 充分地扭转了学生被动参与数学学习的
局面,积极地进入了学习之后,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在逐渐地积累之中逐步养成, 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而转为积极而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部分学生内心的疑惑会在组内轻松愉快地解决掉, 倍增了自己参与数学学习的那份自信, 促使自己从始至终保持着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激情,因此我们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数学学习时,有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我们数学教师要把握好划分的依据,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小组划分,将兴趣相同、学习目标一致的学生有效地划分在一起,选取共同的课余时间,组织进行有目的数学知识探究,成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强大优势。
三、积极完善学生的评价体制,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
效率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所期待的目标,是每位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在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教师要做一个系统的教学经验反思,对学
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在反思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彼此借鉴经验,并从中找出对方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做出修正,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商月玲 .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 ( 2 ) .
[2] 张伟军 .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学时代, 2013 ( 4 ) .
[3] 赵诚慧 .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孙成,赵云 .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8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