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慢养 静待花开

2019-09-10 01:51徐新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养育尊重规律

徐新萍

摘要:养育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就像等待花开,需要时间。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亲自体验生活;要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要理解孩子,让他享受慢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地健康成长。

关键词:养育 规律 尊重

儿子的出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妈妈。转眼儿子二十三岁了,妈妈在教育的路上磕磕碰碰,与孩子共同成长。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妈妈,但我一直在努力。我的育儿理念是:耐心慢养,静待花开。除了妈妈,我还有一个身份——幼儿教师,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更加理解“妈妈就是老师,老师就是妈妈”这句话。

《圣经·传道书》说: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定时。养育孩子同样要遵循“期”和“时”,如同等待花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需要静心守候,按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培养。耐心慢养并不是教育时间上的慢,而是说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太着急。不急于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孩子当下的表现来评断,允许孩子犯错并引导孩子从错误中成长,给他尝试的机会,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在体验生活中发现最好的自己。

一、给孩子机会,亲自体验生活

在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对我抱怨,孩子在家不吃饭,总是需要大人喂。我会问一句:“你是因为孩子吃饭慢而喂他还是孩子让你喂的?”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孩子吃饭太慢了,我们等不及。”为什么等不及呢?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发展迅速,但是做事缓慢,你不给孩子自己动手慢慢来的机会,怎么能责怪孩子呢?还有一些类似的话语:“快吃啊,别磨蹭了!”“赶紧把玩具收好,像我这样收!”……记得儿子两岁半的时候开始自己独立坐在餐椅上和大人共同进餐,那时他手眼还不能很好地协调,每次吃饭的时候总会弄得桌上很脏,而且吃饭很慢,但我们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饭。

如果我们代替孩子做孩子的事,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幸福,相反,孩子会因为失去独立做事情的机会而苦恼。因为,孩子既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失败的痛苦,孩子品尝的只是成人禁止他们干想干的事的悲伤和怨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百害而绝无一利的。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耐心培养,从独立进餐、独立穿脱衣服、独立如厕、独立处理一些事物、听别人把话说完等小事做起,体会各种情感、感受各种滋味、触摸各种物件,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这是旁人代替不了、也无法强行附加的,需要在体验中学习积累。

二、尊重孩子,慢慢来

笔者踏入幼教行业已经二十多年了,为人母也已二十三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孩子的哭闹总是很无奈、很困惑,总觉得他们哭得毫无征兆、毫无理由。每当他们哭,而我又不能哄停的时候,我总是很烦躁,甚至对他们吼。我偶然在网站看到一篇文章《当你不许孩子哭时,你实际在制止什么?》,读后我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我和儿子仿佛就是文章里的主人公,儿子小时候比较闹,他喜欢自己独立做些感兴趣的事情,但又经常因为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情绪低落,继而号啕大哭。有时候他又突然变得非常感性,上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却莫名地就哭了起来,而且他还软硬不吃,久哄不停。明知威胁打骂只会增加他的负面情绪,使他恐慌不知所措,我还是忍不住对他使用威胁的话语。大多时候,我一威胁,他就哭闹得更凶了,最后基本以哭累了不哭而收场。这篇文章通过分析告訴我们:没有无缘无故哭闹的孩子,他们无非就是困了饿了不舒服了不高兴了,而他们需要的,是家长老师的关爱和理解,是家长老师的一个拥抱,怀抱的温暖能给予孩子强大的爱和力量,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方式。现在儿子长大了,我在他的眼里既是好长辈,又是知音朋友。我和他平等地交流,即使他做错了事也不例外,家中的事总让他有参与的机会,要他做什么事也总以商量的口气征得他同意,从不采用命令的方式。这是作为老师,更是作为一个妈妈应该做到的。

幼儿园里常常听到这样的告状声:“老师,××不和我分享玩具”“老师,××又抢我的玩具”……虽然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分享”的概念,但他们已经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我的”就是孩子自我认识的开端。作为家长、老师,我们需要在游戏情境中帮助孩子理解“我的”“你的”“他的”,帮助孩子正确度过“如何分享”这个阶段;一味地让孩子去分享,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后果。

让我们静下心慢慢来,在可控范围内,大胆让孩子试错,给他们尝试错误的机会,引导孩子从错误里改正,体会正确的喜悦,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能够在别人面前自由、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

三、理解孩子,享受“慢”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敏感期的,但是每个孩子由于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敏感期到来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留心,细心观察。当敏感期到来,家长应该注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要剥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尝试学习的权利与机会。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在获得能力、取得经验的过程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这样孩子不仅能学得更好,而且也会获得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反之,如果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只剩下压力和枯燥的学习,学习就变得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是一个痛苦的差事。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内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顺其自然,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会放手,学会等待,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也是能够创造奇迹的天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孩子一天的生活,创设和利用丰富的教育环境,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让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取成长经验,顺应成长的客观需求。

游戏应该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但在不少落后地区,幼儿园演变成小学的预备班,在大班课堂上学习一年级教学内容成为农村幼儿园的常态。同时,由于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预判引发的“起跑线恐慌”,很多家长急于求成,抱着“为了孩子的将来好”的一种心态,盲目地“拔苗助长”,给孩子灌输“超前教育”,对孩子提出超越年龄段的技能要求。殊不知,过早的接触书本知识,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了孩子学习任务的完成,还会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对学习的厌烦情绪。

人生不是五十米短跑,成长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关键是如何让孩子保持对未知的兴趣与好奇心,这种兴趣和好奇心将是促使孩子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就像饿了需要食物一样。千万不要小视孩子的玩耍。在玩耍中,他们探索大千世界,热爱生命和自然;在玩耍中,他们培养兴趣爱好,热爱发现和新奇;在玩耍中,他们开启了智慧之门,热爱学习和创造。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天性,让其自由、快乐地成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享受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育是细致入微的,是循序渐进的。孩子需要慢养,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慢慢地耐心地培养孩子,按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有的开花早,花期或许短;有的开花晚,花期或许会很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享受“慢”教育,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3.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养育尊重规律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找规律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巧解规律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