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
摘要:故事化教学是小学品德教学中常用的、具有调节品德课堂且趣味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体现在具体的故事中,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文章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对故事化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故事化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品德课是小学生学习的必备课程,同时是一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品德的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思想素质的提升,因此,如何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如何恰当地使用故事化教学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实效性?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对故事化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理解故事化教学的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将故事融入讲课的内容中,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体会课本中的内容,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故事阐述的道理,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思考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遵循故事化教学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故事化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品德课本中的内容,因此我们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新颖的故事,要能够做到简单易懂,深入浅出。我们应该把握住几点原则来选取教学使用的故事,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一)真实性
在故事选取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择真实发生过的故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这样既保证了故事的可信度,又可以将真实的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投入课堂的学习当中。
例如,在讲解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一课,课堂伊始,教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学校组织研学活动,二年级的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迷路了。最后他想到了办法,猜猜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导入,更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针对性
在选择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本想要阐述的内容,巧妙地选择与其相符合的故事,即故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阐释清楚课堂上要讲述的内容,从而保证故事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居家生活讲节约》时,有针对性地讲述了一碗米饭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播种、施肥、收割、脱谷”等繁琐工序,从而感悟一碗米饭的来之不易。
(三)趣味性
学生是课堂当中独立的个体,教师应结合多数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故事。选择的故事要生动才能够引人人胜,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北师大《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变来变去的水》,为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知识,教师安排了看视频,听故事——《小水滴的旅行》。故事的选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借助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故事,不但让学生初步感知水是变来变去的,还能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和水的循环知识。
(四)教育性
小学品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意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课程,因此,所选取的故事也应符合课程本身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向学生渗透道德情感。
比如: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追求文明》一课,在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的不文明现象时,教师选取故事——《天安门广场前的垃圾》,然后学生看视频,听故事,借助故事的画面和数据,直观冲击学生内心,引其思考,进而懂得如果不注意个人行为文明,将会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三、探索故事化教学的策略
(一)故事选择要恰当——选择性策略的运用
1.善用故事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故事资源,包括教材的故事、收集的故事、生活中的故事。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唐朝盛世》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唐朝外交、名人等方面的情况,加深对唐朝盛世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唐朝的强盛时,根据需要选用了多个故事进行教学。《不怕艰辛的文化使者》(鉴真东渡)、《大度的娄师德》是教材中的故事。玄奘西行、狄仁杰、李白的故事都是学生收集的故事。
2.精选故事内容
教师在采取故事教学法之前,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特点。结合这两点去精心挑选故事。所挑选的故事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更要针对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教师才能运用故事教学法,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讲谦让、不争抢》中,教师安排《孔融让梨》的故事,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特点,又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故事引入要及时——时宜性策略的巧用
故事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固然是增色不少。但是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引入故事教学法。教师需要抓住故事引入的时机,因势利导,从而达到故事为教学服务的效果。
1.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导人能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例如,《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一课,课堂伊始,教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的故事:学校组织研学活动,二年级的一位小朋友小明,不小心迷路了。最后他想到了办法,猜猜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引发悬念,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地图世界的兴趣,教师借机过渡到认识地图,从而导入新课。
2.故事探究,感悟学习内容
很多时候面对品德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往往不知道要如何去引领学生解决难点,形成理解。这时候故事的引入,通过对故事的交流探讨,体会感悟,在故事的引领下,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一课,在了解地图种类有不同作用的时候,教师用微课生动讲述了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张松献地图》,让学生听完故事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地图的重要性——决定战争的胜负,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如:在学以致用环节,教师精心创设了故事情境:學生带领小天使游览沙湾古镇景点。学生在找到游览起点、终点,规划游览路线,圈出游览景点等活动中,体验到使用地图的成就感,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故事延伸,升华学习主旨
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不代表学习活动的结束。如:在《唐朝盛世》一课结尾,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课后把学到的“唐朝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人。把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课后的探究学习能学会更多的知识。又如:在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一课中,在“发挥想象,畅想未来通信工具”环节,教师让学生发挥创意,在小组说说未来的通信工具是怎样的。这样通过故事的延伸,把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
(三)故事呈现要多样——多元性策略的妙用
教师可以收集故事、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多媒体播放故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故事。无论是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还是静心聆听、用心感悟或是利用文本、图像、视频、声音等都可以将学生带到故事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应用故事化教学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遵循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展示学习成果,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