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模式下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2019-09-10 03:33刘国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如梦令李清照

刘国霞

内容摘要:抛锚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通过教师抛出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代表作。传统的教学侧重教师讲授,无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抛锚式教学通过抛出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进入李清照词的境界,领略李清照的才华。

一.情境导入,初探问题

教师课前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查找李清照的生平资料,了解李清照成长环境及社会背景。

课上,教师通过宋代代表作家的名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遥想那个词人辈出的时代:

说起宋代词人,可以说人才辈出,如果问你知道的比较有名的词人,你会想起谁?

也许你会想起在江边豪迈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会想起在杨柳岸浅吟低唱的柳永柳三变。

在男性作家居多的宋代,有一位女词人,才华横溢,不让须眉,她就是那位写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天才女词人——李清照。

我们不会忘记她,因为她不仅仅是山东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上个世纪,她的名字就已经被用来命名水星上的环形山,这也是古往今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女性,她和她的作品如同一颗星星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讓世界人民记住了她。

李清照不仅在现代得到了我们的尊敬、喜爱,她的才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也是不容置否的。和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一书中说:“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进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说李清照年少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她是当时排行第一的才女。我们回想在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会好奇为什么在宋代会出现这样一位令男性都汗颜的天才女词人呢?

二.结合作品,深入探索

如果要追问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李清照早期的词,一探究竟,了解她的生活成长环境,李清照传世的作品有两首《如梦令》,是她少女时期的代表作,我们可以通过这两词一起走进少女李清照的世界。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么优美的词呢?教师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思考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首词记录了词人少女时期的一次游玩经历。第一句说“常记溪亭日暮”,一个常字就告诉我们,她常常会回想起那次出游的经历,那次出游当然是快乐的回忆,如果是痛苦的,肯定会说“往事不堪回首”了。这首词也可以说是李清照致青春的一首词,她回忆的是青春愉快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提到一个地方,“溪亭”到底在哪里,目前还有争议。有的说是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溪亭泉;也有人说是一个叫“溪亭”的地方。不管在哪里,在李清照的笔下,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否则,词人又怎会流连忘返、兴尽晚回舟呢?第二句说“沉醉”,说明词人喝了酒,让她沉醉的仅仅是酒吗,我们可以想见这首词所描写的诗意的画面,日暮时分,晚霞映照着溪水,词人驾着小船,穿梭于荷花丛中,喝醉酒后,脸带绯红,绯红的脸庞与娇艳的荷花“人面荷花相映红”,弥漫的花香、酒香,让女词人深深地陶醉了。为什么女词人能写出优美的诗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为她提供了可描述的对象,正如她在另一首《怨王孙》中所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江山如此多娇,才会有词人深情地赞叹。多情的山水孕育了多情的才女。这首《如梦令》语言清新简炼,就如同水中的荷花一样天然去雕饰。追求自然的真和美,这是李清照易安体的独特魅力。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在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她可以“兴尽晚回舟”,玩到太阳落山,这在古代社会,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李清照生活在宋代,那是一个理学兴起的时代,理学家们不断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用封建礼教压抑人的思想和情感,对女性约束更多,女性往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被禁闭在闺房中,这一点在宋代的一本叫做《袁氏世范》的书中有所记载。李清照是幸运的,她的父母应该说是开明的,否则她怎么会有机会出去游玩,而且是喝得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她的父母,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也是文化程度很高的女性,这在《宋史》中有记载,可以说,开明的父母为她提供了一种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她可以释放自己的天性。否则她可能会像汤显祖《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一样哀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长那么大,从来没有去过自家的花园,自己的青春也被荒废了。李清照是幸运的,她的青春和艺术才华没有被束缚,在这首词中,从“争渡,争渡”,摆动的船桨、荡起的水花、惊飞的殴鹭我们感受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的性格和她的青春活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第二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师提出探究问题:第一首《如梦令》让我们体会到了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心境,是不是她一点烦恼都没有呢?

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李清照和侍女的对话,思考如何从二人的对比读出李清照所表达的心理和情感:

首句描写天气,雨疏风骤,说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雨虽不大,风却很急,天气不好,心情自然很差,所以才会喝酒,这里却不是乐酒,而是闷酒,那让女词人烦恼的是什么呢?她没有直说,而是一大早醒来就试问卷帘人,问了什么问题?丫头说海棠花还是老样子,我们从丫头的回答不难推测出,她问了什么?对,她问海棠花怎么样了?原来让她惦记一个晚上的是海棠花啊,经过了一夜的风吹雨打,花儿肯定是凋零了,她很担心海棠花,而且是惦记了一晚上,而她又不愿亲眼看见落红满地,但又忍不住打听,“试问”一词委婉地展示了她这样矛盾的心理。在这里有很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小姐,一个丫头,她们对海棠花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丫头关心的是有没有把小姐照顾好,她哪里会关心海棠花,小姐就不同,她是一个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人,粗心的丫头哪里会懂春花秋月的感伤。她的回答小姐并不满意,于是纠正她,连说了两个知否,“傻丫头啊,你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经过一夜风雨,应该是绿叶茂盛、红花稀少了”,主仆二人一问一答把李清照惜花爱花之情委婉地道尽,那为什么她会关心落花呢?古诗词中提到花,不单纯是在写花,花是和生命、青春相关联的,像李煜曾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了,春天也就过去了,美好的时光也消失了,这最能引发人淡淡的忧伤,谁不留恋似水华年呢,李清照是通过对海棠花的关注表达内心对青春的眷恋和珍惜,看来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会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感叹啊。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接近本首词的情感核心——对青春的怜惜和伤感。

教师通过另一首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词的含蓄委婉。同样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宋代还有一位男性作家在词里也写了海棠花,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你觉得谁写的好?我们读周词,会觉得太过直白,也太过于平铺直叙,风吹了,花落了,自己站在楼上看,缺少很多的韵味。李清照的词巧妙地通过对话来写惜花之情,关心花的命运,却又不直说,几经曲折,这就非常耐看,这也是李清照高明之处,后世词评家给予很高评价,“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含蓄无穷意”。李清照能够成为天才的女词人,还在于她情感的婉约细腻,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并且能用含蓄的手法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本文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研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成果,编号2015JY19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如梦令李清照
如梦令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李清照改嫁辨证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如梦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