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燕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关注到了在实际小学教学过程中有关德育教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尤其针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来说,这一课程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德育教育更好的落实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还能够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由此,本文着眼于现阶段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针对性地探究相关渗透举措,希望能够对未来课程的开展做出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程;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阶段作为儿童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通过在小学阶段适量渗透有关德育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们在这一环节养成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教育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作为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一门比较受小学生们喜爱的学科,如何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入到实际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去,充分的发挥综合实践课程对小学教育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就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综合实践课程作为近几年小学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效果,同时还能够优化原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效率,在根本上实现小学教育的双赢。结合以往的教学研究,本文认为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小学生们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视野,充分的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德育理念进行联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其次,在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能够深化原有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效果,丰富学生对于生活知识的覆盖面,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效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开展做出帮助。
2.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虽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重视到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开展环节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便是仍旧存在一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认知不够。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到了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的小学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其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方式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不仅忽视了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思维的落实,同时也限制了实际的课程开展效果,继而限制實际德育教育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深入开展。
其次,很多小学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环节,倾向于选择以往教育过程中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目前课程开展过程中比较显著的问题之一,长时间的机械化教学不仅会制约教师对于课程本体的创新,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们对于课程开展的兴趣,继而影响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举措
根据以往实际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经验,本文认为如果想要在实际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相关的德育教育目标,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着眼于课程教材,合理选择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题。对于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而言,如果想要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并且在根本层面实现教育效果最佳化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环节着眼于教材的内容,从教材出发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德育教育的主题,从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落实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诚实守信》的开展过程中,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这一课程开展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诚实守信习惯,从而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由此,如果想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这一课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以往社会中实际发生的诚实守信案例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现对诚实守信学习的目标,继而在根本上夯实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有关《快乐理财》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们形成对“钱”的初期概念的方式,帮助学生们逐步的深化对勤俭节约理念的认知,做到不乱花钱的同时提升学生们对于金钱的正确理解,帮助学生们将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另外,在这一课程开展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适量的开展公益活动,让学生们将钱花到更有价值的环节。
2.开展小组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从以往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研究来看,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实际课程开展的环节落实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实现对其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实现后续德育教育的开展目标。尤其是就目前而言,受原有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很大一部分适龄的小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不仅团队意识比较差,同时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也会表现出过分以自己为中心的问题,忽视了他人存在的价值,也忽视了他人的感受,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而对其性格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由此,通过综合实践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和他人的区别,帮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取长补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小小木工》的德育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便将学生们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指导组内讨论的方式帮助其学习小组内部划分不同学生的职责,突出其个人价值的同时共同努力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感,也能使学生逐步了解到他人的重要性,实现预期德育教育的开展目标。
3.将综合实践课程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全面的渗透。就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而言,课程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德育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想要在根本上实现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就需要将这一课程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的利用生活中所存在的德育知识,实现全面的德育教育渗透,同时逐步的提升小学生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例如,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走人社会》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在课程开展前便针对课程开展的目标向学生们进行阐述,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制定相关的社会实践计划,提升学生们对于社会热门事件的关注程度,同时实现优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与此同时,就这一课程的设计环节,教师还可以着眼于其他教师开展同类型课程教学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在以往成功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改变,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另外,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感恩父母》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情景模式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们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不容易,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来源于父母的无私的爱,同时实现后续课程开展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渗透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小学学科都出现了德育教育的身影,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广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实际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同时也对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更好的对于课程目标的把控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原有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在根本上为实现小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实现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桂芳.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65-66.
[2]姚月红.在活动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浅谈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25-27.
[3]王大伟.德育渗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76-77.
[4]马瑞.关于德育渗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探析[J].学周刊,2018(20):56-57.
[5]周敬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背景分析与目标取向[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1):115-117.
[6]庄莉.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整合[J].教育观察,2017,6(20):42-43.
[7]穆郁秋.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意义与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114-115+117.
[8]张晓玲.浅谈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7(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