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19-09-10 17:18:22金东黎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金东黎

摘  要: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核心精神上高度契合,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由于通讯和交通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数量和速度都大大增加,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国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信念、意志不坚、好高骛远等问题,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有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1-0045-05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要统筹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核心精神上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传承和弘扬了红色文化,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对红色的推崇在我国古已有之。在周王朝时候,人们就将红色作为一种流行色,并将之延续下来。从新娘的红盖头到过年的红鞭炮和红灯笼,都鲜明地展现出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此外,红色还象征着权威、激情、革命和牺牲,具有丰富的意义。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在中华民族寻求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中,无数的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回的成功使红色成为了融入中国人血液的正统色。

关于红色文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鲜明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包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都属于红色文化范畴;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产生于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也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特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随着时代的發展,红色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时间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进一步延伸到改革开放时期。

然而,如果将包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统称为红色文化,则历史上形成的大量文化都将包括在内,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难以明确区分开来;如果认为红色文化是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则包括了清政府、义和团、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等多个领导者,不能突出共产党在红色文化创造中的核心地位,与客观事实不符。如果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创造的文化也称为红色文化,则难以区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外延,不利于对红色文化的准确把握。

我们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从时间上看,红色文化始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止于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寻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创立的文化。从主体上看,红色文化的创造者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中国人民为主体。从内容上看,红色文化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之下,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是一种充满斗争精神的革命文化,是一种寻求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崇高文化。从形态上看,红色文化主要有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红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现实中常见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革命烈士的遗物,例如书信、衣服等可见的实物。红色制度文化包括在革命运动中形成和确立的规范、章程、纪律等规范性文件。红色精神文化是革命运动中起到鼓舞人、激励人、催人奋进的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契合

中华民族寻求民族解放道路是红色文化产生的现实需求,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挚感情是红色文化产生的情感基础,因此爱国主义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提出,高校必须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为谁培养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培养的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可能,才能使中国梦的实现后继有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红色文化是在敌我矛盾尖锐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为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产生的。面对凶残敌人,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正是在坚定的理想指引之下,才能不惧生死,一往无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抵御诱惑的定力,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大学生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必须时时刻刻将理想信念牢记心间;在面对鲜花与掌声的时候,也不能有丝毫的淡化和动摇。可见,红色文化中体现的共产党员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理想信念教育高度契合。

在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时,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直面艰险,坚信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坚信民族一定能够得到解放,表现出了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用辩证思维和前瞻性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形成乐观主义的态度。红色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极大鼓舞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改善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红色文化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共性。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华儿女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国内外局势,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强调实事求实精神,反对教条主义。红色文化内含着深刻的实事求是精神,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因此,红色文化的实事求是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红色文化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着精神支柱的作用,与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高度契合。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会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弘扬和传承了红色文化,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对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具有强烈的现实诉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陈宝国同志曾指出,大学育人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掘墓人。大学生培养的基础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对祖国深厚感情的培养、是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精神的传承。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自媒体话语的广泛传播对主流媒体形成冲击,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思想政治问题,如国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信念、消极悲观、好高骛远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淡薄,对祖国的认知认同不足

人民对祖国的充分认知进而形成的认同,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及深厚感情。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

祖国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对祖国的依恋是每个人天然的深挚情感。然而,在信息化时代,部分大学生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影响,片面夸大个人的力量,逐渐歪曲了对祖国的认识,淡薄了对祖国的情感,甚至产生了強烈的叛逆情绪。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祖国苦难历史的理解,对祖国缺乏认知和认同,导致部分大学生难以胜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光荣使命。而这正是大学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对祖国的认知和认同,势在必行。

(二)部分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没有方向的小船在浩淼的大海中航行,稍有不慎就会被颠覆。信念是带动小船驶向胜利彼岸的引擎,没有信念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部分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虚度人生时光、无所追求者有之;大摆官僚作风、思想腐朽者有之;甚至由于人生没有方向,违法犯罪问题也在凸显。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才能奋发图强报效祖国,才能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宏伟事业,才能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不可缺。

(三)部分大学生意志不坚、面对困难容易消极悲观

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是生长在富足年代的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往往还没有经历过人生中的严重挫折和重大困难。同时,他们正值生理上刚刚成熟而心理上仍然稚嫩的时期,自我表现欲望正强,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不足,很容易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因此,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巨大落差时往往难以适应,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容易出现逃避责任、知难而退的现象,如离家出走、自杀等,这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才能勇于面对人生旅途上的种种困境。因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四)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社会和自身缺乏清醒认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大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如何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对自己和社会有一种清醒地把握。唯有如此,才能够行为处事有度,待人接物有格。部分大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对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缺乏真实的了解,对所处的时代缺乏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找工作过程中好高骛远,刚毕业就希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难以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反映了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在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和所处的社会,提升自我、奉献社会。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解放过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曾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激励作用。我国红色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乐观主义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作风。

(一)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感

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寻求解放的半殖民地时期。在国破家亡的年代,中国人在自己的祖国不能够挺胸抬头做人,被歧视被殴打的事件频频发生。周恩来曾在祖国的土地上看到洋人马车撞倒中国人反而趾高气扬离开,方志敏曾在船上看到中国人被殴打、在江面上被悬吊……这些事件曾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这些故事的讲述、图片的展示同样能激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英烈真实详细的动人故事、流传至今的绝笔信、令人震撼的英勇牺牲事迹,都能唤起大学生深挚的景仰之情。这些红色文化能够形象地为大学生展开一幅前所未有的悲壮画面。战争的惨烈、条件的恶劣以及殖民者在中国大地上所进行的破坏和掠夺活动,都将展现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通过今昔、中外对比,大学生将清醒认识到西方某些国家之所以富裕的可耻原因,感受今日祖国的伟大成就,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祖国为骄傲,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于日渐富裕强大的新中国,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仅仅依靠历史教材上的只言片语,他们可能难以深刻理解革命先烈为祖国的奉献,难以理解深刻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血肉联系,难以深刻理解为何一代又一代中国革命先烈面对黑暗却奋勇向前,甚至为国捐躯。通过革命先烈红色故事的讲述、红色足迹的走访,将可以帮助大学生置身于那个年代,体会革命先烈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从而激起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红色文化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中包含了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红色故事被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烈士夏明翰的诗句感动了无数的后来人;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者的英勇故事仍被称颂;方志敏烈士在已知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狱中饱含深情地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相信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之下,祖国母亲一定能够有尊严地屹立于世界;江姐临终托孤,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指引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正是由于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反对派才会被打倒,革命才会胜利,新中国才会成立,中华民族才会站起来!革命的理想信念像太阳,指引着革命者不惧生死,一往无前。

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过程中要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只有在这样的理想信念指引下,大学生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官僚主义对人的腐蚀,才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会被途中的困难挡住前进的脚步,不会被一叶障目、繁花迷眼。

(三)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红色文化产生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即便如此,共产党员和中国人民也没有被困难所打倒,在科学分析敌我力量和优劣势的情况下,用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指出,革命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例如,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残酷镇压革命,大量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至1万多人”。[3]在此最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到未来可期,鼓舞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时,大学生如果能设身处地感受到革命先烈所面临的生死考验和重大牺牲,想到他们在那样的条件下都能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必然会鼓起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不管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困境,不管是师生间的相处还是同学间的矛盾,都难以和革命者所面临的生死考验相比。只要我们勇于面对,相信问题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化解。可见,红色文化为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脚踏实地的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在中国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唯一的出路。一切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都是靠不住的。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并无斗争经验,曾生搬硬套苏联革命的模式,走了错误的冒险主义道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失。在吸取经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人口比例高的国情,从实际出发,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盼望已久的民族独立。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大學生在学习、就业和生活中,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以大学生就业为例,在高校扩招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人数已经大大增加,大学生就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吃香。所以,大学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有用之才。

五、结语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红色故事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讲好红色故事,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精神,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鼓起奋斗的勇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8-08-14)[2019-10-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14/c_1124876294.htm.

[3]王建南.古田会议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47.

责任编辑  牛志鹏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