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2019-09-10 22:51:23张鸿彬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19年11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学生管理大数据时代

张鸿彬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不同,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须与时俱进、创新机制。首先要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强化大数据思维,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其次从顶层管理设计入手,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最后组建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对大数据进行提取和筛选,提高大数据的利用价值,最终实现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1-0091-04

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正席卷全球,全球信息数据量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信息化、自动化运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的大数据技术给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架构、认知观念和价值趋向等都带来深刻变化。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能够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察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现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1]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技术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使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依托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道德教育、班级群体建设、社团组织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在大数据时代浪潮的席卷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既要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创新机制,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顶层制度建设,更要组建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提升大数据的利用价值,最终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地嵌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为优化学生工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撑。

一、树立数据思维是基础

思想认识是我们开展一切活动的行动指南。大数据时代下要想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首要方法是强化大数据思维,具备敏感的大数据神经,打破传统的学生管理教育模式,将道德教化寓于数据量化分析中。[2]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需求,预测学生行为,让数据“说话”,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树立大数据意识,能有效克服学生工作中的“盲区”,实现主动工作、客观评价,切实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同时,树立大数据意识,深入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更有利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服务,使“为了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愿景得以实现;此外,树立大数据意识,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精准化和全面化,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能否直接、准确、直观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的前沿阵地,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模式以及师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必将受到大数据的深刻影响。”[3]大数据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资源,数据中蕴含的相关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大数据思维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因而,要在大数据时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服务水平,实现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根本目的,首先要讓管理者拥有大数据意识,强化他们的大数据思维。

其次,大数据意识是衡量学生管理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意识的有无、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各高校已基本建立了“智慧校园”网络服务系统,各种互联网终端每天收集了大量的学生信息数据,对专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一线教师、辅导员来说,所谓的大数据意识,就是要提高数据敏感性,要积极分析和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管理服务对象提供更加符合个性、年龄和时代特点的校园生活服务。近年来,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专业化队伍建设和科学化发展水平上虽然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高校的学生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00”后已经进入校园,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自我意识突出、价值取向多元是他们性格的显著特征,这无疑对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带来新的变化,也对一线的学生管理服务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经验性决策、短视性决策、效仿性决策,参考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不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很难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应对之策,使学生管理工作者不仅疲于应付,而且时而捉襟见肘。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科学合理地运用有关数据对相关问题作前瞻性预测预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大数据作为信息社会认知世界的新方法,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作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精细的信息参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变被动干预为主动引导,大大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是切实提高一线学生管理服务者工作精准化水平,实现信息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往学生管理工作者总是基于抽样、随机分析法来分析和推测事物发展的原因及趋势,从而在心里预设为某种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的推测只能线性的表明“果”的某种确定状态,要想科学地进行前瞻性判定,就必须对“因”的动态变化作出大胆预测,因此会带有主观臆测的成分。正如有学者通过分析指出,“虽然追求因果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价值,但因果关系的探索往往因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而陷入谬误。”[4]而大数据思维理念强调的是全样本方式,在纵观所有因果后,探寻各种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所谓大数据是“利用所有的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5]虽然随机采样在现代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只是一条捷径,本身就存在许多固有的缺陷。

大数据与其说是一种科学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一场思维意识领域的变革。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更需要用大数据观念来指导实践,用大数据技术作为支撑。熟练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将大数据技术科学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前瞻规划、研判决策和行动优化上,打破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使学生工作科学高效、与时俱进。

二、完善工作体系是重点

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及大数据观念对高职院校一线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必须从顶层管理设计入手,创新机制,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但需要指出的是,建立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并不是单纯的校园网建设或升级,也不是依赖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网上信息发布或网上办公,而是一种利用大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的全新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6]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基本上已经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智慧校园”网群服务系统,基本形成了学生上网认证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校园消费查询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一整套数字化应用系统,但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管理混乱,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大数据管理系统。面对快速增长的大数据,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专门的大数据管理部门,传统静态的数据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大量碎片化的数据信息不仅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而且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也带来严重影响。此外,高校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因此,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从而有效减少甚至避免重复建设与无效投入。

其次,数据资源分割,形成“信息孤岛”。学校各部门虽均已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但由于各部门购买或开发的管理系统有所不同,导致数据通行交换存在障碍,部门内数据信息条块化明显,很难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此外,各部门是根据本部门的日常工作需要采集学生某一个方面的相关数据信息,还存在着部门之间口径各异、标准不一、重复采集、数据分存等现象,缺乏对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集中共享。因此,要实现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转型,仅仅树立大数据意识和对校园互联网进行改造升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开展大数据集约化管理整合工作,全面打通校园各部门之间、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挖掘数据间的深层联系,使庞大的“沉睡”数据链被重新点燃激活,构建完善的学生工作数据库,使所有涉及学生工作领域的数据都能集中汇总,为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决策部署提供可靠且全面的数据依据。譬如,通过收集整理学生上网认证系统和学生在校管理系统的数据,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通过爬梳整理学生教务系统与学生在校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可以快速地得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与学习学业间的某种联系,为学生学业规划、学业预警提供科学合理的函数模型。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只是学工系统的工作,既需要学校给予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又必须得到各二级学院的认真贯彻落实;既要有宣传、就业、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又涉及到各学院(系)副书记、班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等各项具体工作,每一个环节(部门、岗位)都不可或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方法是整合优化与学生相关的资源信息,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体系。这就要求数据具备统一性以便建立一站式的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一方面,要打通各部门各平台间的数据壁垒,以统一的标准体系进行部署,统一技术架构从而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云计算、混合云数据交换和云储存等技术的天然优势,从而为高职院校提供大规模数据存储,使数据利用更加科学、安全、稳定。

三、组建专业分析团队是关键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当全面树立了大数据意识,建立了统一的大数据学生管理体系之后,就需要迫切研究如何有效分析和利用大数据资源,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数据的利用能力,这是大数据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是一句口号,也不会如想象的那样简单,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与复杂的数据挖据能力。大数据总体规模庞大,据统计,“截止到目前,人类所有印刷的纸质材料的数据量约是200PB;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35.2ZB。如果这些数据存储在光盘中,这些光盘可以分成5堆,每堆都可以延伸到月球。”[7]此外,大数据来源广泛且类型多样,从传统的文字、文本到图片、音频、视频等。如何开发利用这些类型繁多、形态各异的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难题。与此同时,大数据自身还具有价值分布不均、有利数据密度较低的重要特征,也就是说,面对海量数据信息,数据的价值总是与数据的总量成反比,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也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庞大的碎片化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又分散于各种应用系统中,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挖掘,整理出对学生管理工作有巨大作用的数据,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化决策,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思维,组建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引进优秀的大数据专业人才,高效地从庞大数据库中获取有利信息,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因而,大数据时代一个全新的职业便应运而生——数据分析家。他们是一群“不受旧观念影响,能够聆听数据发出的声音”[8]的专业人士。

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才能利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和筛选。高职院校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投外,软件的运营及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生管理工作大数据的建设无论是具体的技术环节还是技术攻关都需要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来完成,因此培养与打造一支懂技术、能开发、会运营的高校大数据建设专业团队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技术关键。这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专项资金的形式大力引进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因为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专业性极强,需要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函数关系,确定关键词、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等,还需要快速地对垃圾信息与无效信息进行过滤,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使数据“说话”,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探寻数据信息与学生个体的匹配。这一系列技术难题不是任何一个非专业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完成的。因此,部分研究者提出“建立一支复合型的学生工作队伍,学生管理人员既要具备大数据意识,还要掌握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技术,具备对数据的筛选、鉴别力”。[9]这一要求似乎过于苛刻,也不太现实。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确实需要树立大数据意识和有一定的大数据处理能力,但如果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成为大数据的行家里手或许不太现实。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云储存、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大数据技术也在持续更新,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长久规划,真正重视大数据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实现高校大数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一线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不能简单地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全盘否定,而应该要转变工作思维,将现有的学生工作经验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管理模式的新升级。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洪流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将会逐层推进,找出背后的因果关系,使学生工作不局限于“是什么”,更能把握“是什么”背后的真正原因,最终探寻“为什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5][8][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M].盛扬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29,180.

[2]赵丽莎.大数据背景下辅导员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阴山学刊,2017(10).

[3]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4]唐自政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学习评价应用中的思路与困境[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6][9]巴玉玺.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4).

[7]王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3).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学生管理大数据时代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01:58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2:37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6:3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0:45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2:37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