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 要:高校一直致力于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归纳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作为联系高校青年的枢纽,要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力,构建高校党建团建互动的新机制,开创党建与团建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在新背景下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面临着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试从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建设层面进行理论思考及路径的探索。
关键词:党建带团建;联动机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1-0018-05
高校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党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常态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领域。共青团组织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以来,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他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2]历史证明,党建带团建这个有效的方式仍是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取之道,也是各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核心的基础力量,更是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关键和保证。[3]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高等教育思想的逐步更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也开始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就高校党建带团建长效机制建设及路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4]
一、党建带团建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党建带团建可深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高校党团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推进高校党团建设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自觉。而深化落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等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则需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和团的建设,逐步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引导的根本统一。
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确保青年大学生共青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关键。听党话、跟党走是具体的,并不是抽象的。高校大学生青年必须将其作为刚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贯穿于高校党团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高校如果能积极把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要求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团员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可以为全国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全程、全方位育人不足的尴尬问题。
(二)高校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能更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要求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他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新阶段,高校大学生团员为共青团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学生党员为共产党增添了新的活力。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处处充满机遇和挑战,党要永保党的先进性,党员就必须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大学生党员也不例外。而以党建带动团建,大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得好,则广大青年学生团员及群众就会对党充满信任;相反,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青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高校人才队伍强化建设融入党建带团建工作思想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师生比失调,难以针对不用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大多是教室仍采用灌输式的死板教学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就无法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这并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从“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思维工作格局出发,各高校始终要把思想政治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而各高校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貫彻落实到团的改革与建设中,对于团结带领院校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建带团建,是以大学生团员、党员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深化以青年大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标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能让大学生青年成为团组织和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的主角。[5]问需问策问效于广大青年大学生,是各高校不让忽视的一个关键点。因此,紧紧围绕人才队伍的强化这一重要问题,各高校融入党建带团建工作新思想对此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党团建设形式缺乏创新,活动收效甚微
当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上,习惯于用旧框框认识新问题,用传统思维去分析新问题,再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6]而面对发展的压力和各种困难和奉献,某些高校党团组织就表现在应变能力差,缺乏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
其一,组织活动娱乐化、福利化倾向。许多高校基层组织以娱乐活动、福利活动替代组织生活。平时沟通远离群众,活动仅限于党员内部之间、团员内部之间,缺乏党员与团员之间的交流,缺乏宣传和发动非党员的参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其二,党建带团建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据中央巡查组近期调查发现,某些高校党建工作流于表面、浮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南方某高校组织部工作人员坦称:“上面让做一就做一,让做二就做二,大家都普遍存在应付差事的想法,并不是真心主动的。”有的地方高校更是在成立校团委、党支部上动机不纯,把党建带团建工作作为活动地方党委在申报项目、奖励性资金等方面“特别优待”的捷径,地方党委帮助有力,这些高校就积极搞党建、撸起袖子加油干,否则就消极应付,得过且过。“形式主义”的党建带团建活动往往就采用老办法,理论学习是以听、读为主,满堂灌输,讲授者照本宣科,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抑制了团员、党员的学习积极性,起不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二)制度难落地,党团组织生活方式单一
一是组织生活方式单一、封闭,缺乏吸引力。据部分高校党建问题自查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上,仅仅满足于会议落实于会议,文件传达到文件,而所有好的政策办法、重要的学习理论都没有落到实处,多偏重于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学习上。其中具体表现在“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基本上是学习文件、念文件,无小组讨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甚理想。
二是制度不规范,工作处于应付和被动模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稳步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大力号召,许多高校党组织的领导班组对于党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制度规范也越来越严密,措施配套也越来越完善。而随之而来的是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不少党务、团组织工作者还停留在等文件、等指示的被动模式,缺乏主动性,对新形势、新情况主动认识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三)党团干部履职不到位,党建团建工作“虚”化
党建团建工作不仅专业性强、标准高、要求严,而且工作量大。据中央对部分高校党建团建工作的监督巡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思想上有误区。有些高校的党支部作用体现不明显,党组织感召力不够,不少工作者认为党建团建工作多理论化、教条化,少实效。有少许教育工作者认为抓党建不如抓紧学生教学出显绩,还有的认为抓党建和团建是分管党务工作的部门、校团委的事情,与自己并无太大的关系。
其二,“四化”现象严重。由于思想上走进了误区,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弱化现象指的是基层组织的领导、党团的建设责任落实不到位;淡化现象主要指的是党团组织工作人员对领导班组作为不质疑、不研究,唯命是从;虚化现象指的是从严治党、从严治团不力;边缘化现象主要指的是对党建和团建的改革与发展“漠不关心”,基层组织软弱无力。而破解“四化”问题,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基层团组织核心力量的重要任务,是打好基层党建的基础工作。
其三,党建团建工作缺乏稳打实抓的干劲。一般而言,在民主评议生活会上,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团组织会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是却未必能改进到底。党建团建工作抓一阵放一阵,严一时松一时,久而久之就导致了许多问题在原地踏步。对党建团建工作谋划设计不够,部署推动不够,督促检查不够,把本来“硬”的工作做软了,把本来“实”的内容做虚了。
三、高校团建带党建长效机制建设及路径选择
(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将思想建设放首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带好思想引领,党建带团建工作才能展现出高水平和好成效。高校应始终坚持把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爱国、爱党、爱校为核心教育理念,要以建国、建党、建团等重要纪念日和入团、递交申请书等重要时刻为重要契机,要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教育活动为重要载体,可通过推进“学做‘三有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达到端正大学生党员团员思想信仰的目的。
(二)增强团建基层活力,为党建培养后备军
各高校应致力于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创新,强化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及源头性的地位,全面推行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
首先,发挥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团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也是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大对松散瘫痪团组织的整顿力度,加强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凝聚力,团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加强;[7]另外,加强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力度,各高校党团组织用心协同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团干部培训班及大学生党员团员交流活动等,普遍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的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从而为党组织提供不竭的新鲜血液。[8]
其次,带动队伍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各学院基层党组织指导同级团组织按照规定换届,选好配强团委领导班子,当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应在三个月内配齐。其次,各高校基层组织应加强思想引导,把准团的政治方向,始終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可通过组织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每年给团干部、团员青年上两次以上的党课,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三)落实制度规范,实现党团工作科学化、高效化
面对现阶段部分高校团委及基层党支部体制机制落实不规范的问题,各高校必须聚焦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党建夯实伟大工程的基础,通过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全体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理论教育体系,高校基层组织要在有序开展集体理论学习的同时,激活全体学生团员、党员开展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高校团委、院二级党组织要不断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规范意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以解决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问题。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健全各级党组织机构、规范相关制度机制可以实现对学生团员和党员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在组织生活中强化其身份意识。在另一方面,注重常规、严格纪律,加强团员和党员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其主体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此外,校团委及基层团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从严治党治团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开创新局面。
(四)创新机制模式,优化培养平台。
高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团建、党建工作,特别是如何创新学院基层组织的学生党团建的工作模式,是各高校工作的重点。一般而言,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满足高校党团建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可以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无论是成立团员党员工作室、团委和学生党支部公众号平台,还是对学生团员党员管理、发展亦或是对党建工作和学生共青团建设工作联合共建的探索,这无疑都能有效提高党建团建的时效性,体现高校党建团建贴近学生的思想。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改革创新团的工作和活动。各级院校基层组织应落实好“三会兩制一课”制度,解决“团青不分”的问题,把团员先进性延伸到网络空间,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传播正能量。各级基层团组织着力于推进“三型”团组织建设,利用新媒体培养适应青年干部的特点,可通过采用微信、QQ、微博等新的传播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建立微信群、QQ群、公众号推文等形式,吸引大学生青年参与到团干部队伍建设中来,以实现增进与广大青年沟通,摸清青年思想脉搏,达到服务广大青年、以及沟通“零距离”的目标,最终促进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第二,利用有效资源,实现基层党团组织阵地共建共享。为增强党团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构建党建带团建的“大党建”格局,各高校可致力于打造党团共性的爱心品牌,做到阵地公用、资源共享。各级基层党组织可指导团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党员团员互帮驿站等有效平台,创新载体,将党团主题活动与平台对接,大力实施志愿者活动、“红色信仰”主题实践教育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活动,由此激发大学生青年的干事激情,架起团组织与党组织密切沟通的桥梁。
四、结语
党建带团建工作,关键在于“带”,根本在于“建”。各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三方面“带”,丰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创新活动方式,一并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和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建、团建工作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9]而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伴随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发展而发展,进一步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党的青年基础,让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使得大学生青年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能更好地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服务,不断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继续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团,继续向纵深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捷.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范跃进,刘恩贤.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为指导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0-15.
[3]黄大键.广西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5.
[4]庞跃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与高校党建纵深发展[J].理论导刊,2016(3):53-56.
[5]周杰,罗成辉.基于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理工类团员相关调研数据分析——以武汉四高校为例[J].山东青年,2018(3):53-56.
[6]黄晓梅.彰显时代性提升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3(2):22-23.
[7]刘继勋.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D].长沙湖南大学,2009.
[8]尚海燕.关于股份制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235.
[9]郭芳,李莉.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8):79-80.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