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建筑中嵌瓷艺术的研究

2019-09-10 07:22袁学丽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汕尾凤山妈祖旅游区是汕尾八景之一,凤山妈祖广场是信仰文化和物质承载的统一体,其祖庙建筑中的嵌瓷艺术更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对嵌瓷这项民间工艺美术的综合分析,得出嵌瓷艺术是反映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地域信仰文化相融合的表现。汕尾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新型的创意设计类人才、传统的民间工匠类人才都比较匮乏,很多民间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今后,需要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人才传承,将汕尾特色的文化继续发扬和延续。

关键词:嵌瓷艺术;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建筑装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美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汕尾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科研课题“汕尾妈祖广场建筑中嵌瓷艺术的研究”(SWKT18-005)研究成果。

妈祖对于海洋文化中的渔民来说至为重要,世界各地有不少纪念妈祖的庙宇。广东省汕尾市的凤山妈祖旅游区,其中就有凤山公园、凤山祖庙、凤仪台妈祖石像,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汕尾市的八景之一。对于1988年建立的汕尾市来说,凤山妈祖庙不仅具有独特的象征,她的存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和汕尾地域内在的反映

建国之初,由于原汕尾镇的各个乡所拜的神不同,时常会有乡与乡之间的械斗。为了维护城市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需要一位广大人民共同爱戴的神灵,借以平息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引发的不必要的流血事件。这时,明末建造的凤山妈祖庙受到了推崇和重视。妈祖是福建、广东等地海洋文化中的重要神灵,也是出海渔民必拜之神。

广东省汕尾市于1988年建市,先前是个渔港小镇。汕尾市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港口,毗邻深圳、惠州等地。汕尾本地很多人早年间移居香港、澳门,因此,20世纪90年代汕尾又有“小香港”之称。由于汕尾地区的飞速发展,汕尾市在凤山妈祖庙和中山公园的基础上,对凤山妈祖旅游区又进行了重新规划。1994年,凤山妈祖石像建成,高16.83米,重约1000吨,是汕尾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妈祖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

广东、福建等地长期的海洋生活,构建了与内地农耕文化完全不同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的核心是冒险、胆大、实干、运气。对于靠海吃海的汕尾渔民来说,妈祖是庇佑渔民出海的重要的神,每次出海捕鱼都要拜妈祖,渔船上也供有妈祖的灵位,祈祷能够平安归岸。因此,妈祖信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有两点:海洋文化的特性和家人盼望渔民平安归来的心理,这也是妈祖信仰的地域集中于国内南海港口和海外福建华人华侨聚居地的原因。

二、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建筑中嵌瓷艺术的特性

(一)汕尾凤山祖庙建筑中嵌瓷艺术的独立性

目前,对于嵌瓷艺术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潮汕嵌瓷、闽南嵌瓷、台湾剪黏和交趾陶。其中潮汕嵌瓷以普宁、潮州金石、汕头大寮村较为著名,也是粤东民间工艺的代表。很多人误解潮汕包含汕尾,把汕尾并入潮汕区域内,其实汕尾并不属于潮汕区域。汕尾原先是汕尾镇,虽然距离潮汕地区的潮州、揭阳、汕头等地不远,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依靠太平洋的内海和外海就能生存,且汕尾和潮汕地区的文化、语言、生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一般来说,潮汕地区是不包括汕尾市的。根据《广东汕尾凤山祖庙志》记载,汕尾凤山祖庙的修建也是从福建请来的工匠,同时,凤山祖庙也是福建湄洲妈祖庙的广东分灵行宫。尽管潮汕地区的嵌瓷艺术比较著名,且潮州又是制瓷的重要区域,但是汕尾凤山祖庙的工艺却是从福建迁来,其原因可能是汕尾现今的居民大多是最初从福建迁居而来的人的后代。也就是说无论是信仰文化,还是信仰承载的嵌瓷工藝,汕尾都是具有独立性和特殊性的。

(二)凤山祖庙建筑嵌瓷艺术的造型元素分析

1.植物花卉造型元素。嵌瓷装饰中有不少的植物花卉造型,主要有牡丹、菊花、山茶花、莲花、竹子等(如图1)。汕尾本地居民酷爱养花种草,逢年过节也经常买各样盆景、花盆装饰,对于植物花卉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在嵌瓷中对于植物花卉的表现更为细致,通常会和动物或人物进行搭配,彰显植物的丰富多彩。

2.人物故事造型元素。在古代,很多百姓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年老的长辈们讲,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无非是家族的祖训,以及本地的各种戏剧,再有就是宗庙祠堂的建筑嵌瓷了。嵌瓷不仅是装饰,也是一种教育影响,比如嵌瓷艺术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人物造型都在诉说着一个个故事(如图2)。在汕尾嵌瓷艺术中,人物和故事已经合二为一,通过人物造型讲述故事,通过故事告知人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导人们勤劳向善,成为当地民众心目中独特的教育力量。

3.动物造型元素。在汕尾嵌瓷艺术中,有诸多动物的造型,常见的有龙、凤、孔雀、鹤、喜鹊、猫、鱼类等。通常在祖庙正门的屋脊上都是二龙戏珠的造型(如图3),而在不同的屋檐配有其他人物、动物、植物作为点缀陪衬。由此可见,龙是表现力最为抢眼的动物造型。但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各地祖庙建筑中“二龙戏珠”的嵌瓷表现也有一定的区别。

(三)凤山妈祖广场的建筑设计是妈祖文化的物质承载

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包含三个部分,不仅有先前明末崇祯时期的妈祖庙,也有新时代的凤仪台妈祖石像,以及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大型广场。广场经常举办各种城市主题活动,比如特色美食节、书籍展销会、国庆晚会等。除了大型活动之外,平时广场也聚集着不少市民,有的全家来广场游玩。凤仪台妈祖石像是众多游客和妈祖信徒慕名而来的主要原因。石像由著名雕塑大师李维祀设计,由福建惠安的石匠主刀雕刻,然后再运到汕尾组装而成。凤仪台妈祖石像既是一件艺术品,又是新时期政府对人民群众关怀的反映。凤山妈祖庙是基于明末祖庙基础修葺而成的,其建筑特色和嵌瓷艺术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

古今中外宗教信仰建筑就是凝固的历史,妈祖庙同样如此。世界各地有不少妈祖庙,大多是由信奉妈祖的中国人自筹资金建成,海外的妈祖庙更是连接同乡之间关系的重要场所之一。世界各地的妈祖庙每年都会举办相关活动,比如春秋两祭,分别是农历3月23日的妈祖诞辰日和农历9月9日的妈祖升天日。这些活动一般都是以妈祖庙为中心点而进行的,如舞狮表演、花车游街等活动,所以说妈祖庙是妈祖文化重要的物质承载。目前,纪念妈祖的相关祭祀活动,包括祭品、戏剧、服装等,有不少已经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保护对象。

三、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建筑中嵌瓷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瓷器和嵌瓷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原始社会就有了瓷器的雏形。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战争和贸易带来的民族融合、艺术底蕴的不断加深和丰富,瓷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在瓷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不计其数的中华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嵌瓷是将彩瓷的碎片经过粘黏而构成新的造型的民间工艺,是粤、闽、台等地区宫庙屋脊的建筑装饰。

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和工艺重心都在北方,随着六朝时期的战乱,大批北方人逃难到南方,工匠技术也被带到了南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重心逐渐南迁。南方的气候较为湿冷,且经常有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所以对于建筑的要求与北方有着重要的区别。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利用烧制后的彩色瓷碗碎片,黏贴成型,作为建筑屋脊的装饰,色彩保持更为持久,且不易变形,能够应对南方潮湿多风多雨的气候。久而久之,就有了专门为做嵌瓷而生产的色彩丰富、容易剪片的瓷碗,将瓷碗剪成一片一片形状,黏成一个个动物、植物、人物的形状,这种嵌瓷工艺的建筑装饰造型可保持几百年。由于嵌瓷工艺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宫庙宗祠才会较大面积使用,这也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二)汕尾妈祖广场建筑的嵌瓷艺术反映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地域信仰文化的融合

首先,秦汉之后北方时常战乱,人民群众被迫南迁。迁移的不仅仅是人民,还有作为民族象征的中原文化。汕尾等广东其他城市,至今对家族延续、节日祭拜都比较重视,对于中原文化的保留优于北方。

其次,汕尾地区隶属于海洋文化体系,其信仰也有着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汕尾毗邻太平洋,除了汕尾镇港口之外,汕尾本地人在早年间只能靠海吃海。长此以往,渔民出海打渔时都会拜各路神仙,除了保平安之外,还祈求收获满满。海洋文化不仅有冒险精神和拼搏精神,还有精打细算和重视商业,这一点又和中原的农耕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最后,古代的汕尾远离政治中心,和潮汕地区也有一定的距离,本身有着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的自由度。对于民间艺术来说,既有中原文化的元素,也有海洋文化的元素,以及地域本身的独特元素。嵌瓷的“瓷”源自中原,“嵌”则源自当地,再结合妈祖信仰文化而综合发展,这也是目前嵌瓷集中分布于粤、闽、台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汕尾凤山妈祖广场建筑的嵌瓷艺术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提炼出的民间工艺。汕尾并不包含在潮汕地区之内,汕尾先前是一个小镇,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比较封闭,所以地域文化具有独立性。汕尾市内其他小型宗祠的建筑屋顶也有嵌瓷装饰,但是凤山妈祖庙最为集中,也代表着汕尾地区的信仰文化。但是很遗憾地发现,嵌瓷这项民间工艺美术的工艺和制作,汕尾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经过采访和调研发现,很多本地人甚至不清楚不了解这项工艺。凤山祖庙的嵌瓷工艺制作,大都是从福建请的工匠修葺,少部分工匠是从潮州等地请来。

汕尾是个新兴的海滨城市,利用靠近广州、深圳、惠州等较为发达的地理位置提升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在城市发展方面,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争取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联合邻市带动汕尾市的经济发展,努力为海上丝绸之路作出贡献。近10年,汕尾市的发展和改变都很大,在飞速发展中,不仅需要高科技、房地等行业的拉伸推动,同时也需要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的尊重和延续。汕尾本地新型的创意设计类人才、传统的民间工匠类人才都比较匮乏,很多民间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因此,对于汕尾市来说,今后需要重视艺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非物质文化的人才传承,才能够将具有汕尾特色的文化继续发扬和延续。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3]王霄冰,林海聪.妈祖:从民间信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化遗产,2013(6):35-43.

[4]袁学丽.汕尾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本地文化的交互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6(11):72-73.

[5]吴潼.粤闽台传统宫庙建筑脊饰嵌瓷艺术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

[6]李煜铨.论潮汕嵌瓷的艺术特色与人文价值[D].汕头:汕头大学,2011.

作者简介:袁学丽,硕士,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创意文化产业、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中节能环保绿色装饰材料的应用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绿色建筑装饰理念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