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芳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时期正处于行为习惯成型的阶段,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是很难纠正的。因此,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生习惯的培养要坚持正面引导,家校结合,有计划,分阶段,持之以恒,从小培养。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具体、生动的活动相结合,督促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化,真正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习惯培养;制度规范;正面引导;渗透;评价
教育要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我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觉得学生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制度规范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每个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教育参差不齐,但学校一定要有一整套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的制度和方案,严格规范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也是养成习惯最基础的。班主任要结合实际,上好“开学第一课”。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明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制度》和《课间休息“十不要”》等各种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都能熟记于心,清楚学校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要求。除此之外,各班还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班级卫生文明公约》和《班级评比考核细则》等,并加强学习指导,设立监督岗,值日岗进行督促检查。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制度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便于学校教师的执行和量化,这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二、正面引导教育
1.过程引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晨会课、班会及队会活动、国旗下演讲、大型集会活动和重大节日活动,细化教育内容。通过给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有重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在活动中,教师要耐心指导,以身作则,起到示范榜样作用。如“学雷锋活动日”,培养学生做好事的习惯;“植树节”,对学生进行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亲自为妈妈做一件事,“梳头”“洗衣服”等,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少先队建队日”,开展“我爱红领巾”演讲比赛和优秀少先队员表彰奖励活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通过一系列正面的引导教育,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逐步养成爱学习,爱劳动,讲卫生,懂礼貌,爱生活,敬老人的好习惯。
2.课堂渗透。学生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也并非班主任的事情,每位授课教师都要紧紧抓住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各种习惯培养巧妙渗透到思品课、语数课、体育课等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各学科的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3.家校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在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在学校的时间,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家校联系,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统一性。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校评教活动等形式,定期将学校某阶段内的重点工作及教育的主要内容向家长通报。每学期签订《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协议》,齐抓共管。制定家校联系卡,发放《家教故事》,向家长推荐优秀家教文章,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这样能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文化陶冶。优美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校园、教室是学生活动最多的场所,学校的每一幅画,每一块墙壁都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在优美的教育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因此,校园环境的育人氛围,教室墙壁的个性化布置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活动指导实践
要想使学生形成长久的习惯,达到长期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的每一项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后,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情感的转化。如每学期,学校都要精心设计组织安排“道德讲堂”“献爱心的小伙伴”演讲比赛、“文明在我言行中”征文比赛、“讲名人故事”主题队会、“告别白色垃圾”“颂扬中华美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达到认知、情感和行动的统一,真正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四、评价促进养成
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动态评价,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队形队列、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路队、集会、红领巾佩戴、礼貌卫生等,都可列为评价范围。可以设计《小学生日常行为卡》,让学生对一天的行为进行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并引导学生对行动进行对照;还可以设计《家长评价表》,由家长负责记录学生每天在家里的学习、礼貌和卫生等行为习惯,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统一。学校要对每个学生都建立养成教育考核手册,每学期考核一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做出客觀公正的评价,学生习惯养成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
五、结语
培养好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意识地反复训练、指导、纠正,强化学生行为。学生习惯的养成,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具体、生动的活动相结合。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