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教学方针制订、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等方面,也逐步实施了具有创新性的调整。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培养逻辑思维,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忽视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通过开展多样性的活动,总结活动经验,帮助教师重新建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个性化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素质教育;活动经验;小学数学;策略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而出现的,突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全面的弊端,除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外,还需要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这就离不开对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眭、品质等方面的培养。由于数学教学内容存在抽象性,所以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存在心理和认知上成长的不足,所以并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还具有好玩的天性。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就应该从调动学生兴趣出发,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利用活动的“介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将生活经验转变为教学经验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缺少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记忆生活常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连接性,如加减乘数基本运算、时分秒读数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经验有着显著作用。例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和家长一起买东西,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超市”的情境。在超市中有学習需要用到的本子和笔,有鸡蛋、蔬菜、肉等食物,也有小朋友喜欢的玩具等,让学生分组扮演收银员和顾客,计划最佳的省钱购物方法,并正确计算需要花费的金额。另外,教师还可以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知识,如轮子为什么是圆形,为什么1分钟等于60秒而不是100秒等。在课上,组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索“如果轮子是三角形、正方形,车子会怎样移动?”“如果1分钟等于100秒,那么1天有多少小时?”等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先不要急着解答,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领悟问题背后蕴含的道理。
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践既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真理的来源。在实践中,学生能获得书本中没有的,甚至超越书本的知识,所以开展实践操作、重视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处理问题时能够立刻投入其中,而不是简单地用眼睛“扫”。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活动经验绝大多数来自课本,虽然经过教育家和数学家的总结,选择了适合小学生成长特点的教学内容,但是缺少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安排,即离开了实践操作谈理论。这样虽然减轻了教学压力,缩短了教学时间,但是并没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虽然经过教师的演示可以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接成一个180度的平角,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角相加一定是180度。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持一种鼓励的态度,并且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个三角形,无论任何大小、任何形状,用角度尺量一量每个内角的度数并相加。通过这种实践操作的方法,学生既能亲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三、在思维训练中提升活动经验
英语和语文有“语感”,数学有“数感”,乍听之下似乎玄乎其玄,实际上就是长期思维训练的结果。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往往止步于学生接收到传授的知识点,没有进一步地深入“接受”。也就是说,虽然学生明白“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2”,但是教师并没有教授具体的推理过程。归纳、类比、推理、证明都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经常性地、多样性地使用推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数感”,同时还能够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如从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随着“数感”的形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正确率也就越高。
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边长的乘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也是底乘以高。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从直角三角形入手,通过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一半,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2,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每个三角形都符合这一原理。在以后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用分割、填补等方式组成一个自己“熟悉”的图形,并调整公式对其进行计算。经过大量的思维训练,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便于教师在课上进行引导式教学,在课下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任务,以大大加快教学进度。
四、在问题解决中深耕活动经验
问题解决是基本活动经验总结的最后一步,也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提升数学问题的质量,丰富问题解决的方法,能有效地深耕活动经验总结的成果。提问题是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重点,设置适当的核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营造一种良性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背景之下,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抵触心理会大大降低,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更具深度的问题。
在学习“小数乘以小数”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核心问题教学法。首先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数不胜数,比如在买肉的时候就经常会用到。教师接下来继续提问整数之间相乘的公式是怎样的、公式有什么特点、小数乘以整数的公式是怎样的、如果把整数换成小数有什么变化等问题。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小数相乘与整数相乘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深耕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离不开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更离不开学生总结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接触知识图,寻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引导过程中都要积极总结活动经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校要承担举办活动的责任,定期开展具有趣味性、创新性、逻辑性的活动,扩展基本活动的范围、辐射人群,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也要改进新老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在新老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做好角色认知,积极地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观察、总结和积累有关学生的各方面的信息,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柴春梅,任振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2]邵良香,潘冬梅.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
[3]谈志渊.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责任编辑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