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斌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定居,部分农村学生也随之转入城镇学校上学。同时,乡镇寄宿制小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招收了本乡镇各行政村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这样的状况下,各行政村的小学学生数量锐减,基本上每个班级人数在10人左右,班级呈现小班化状态。在小班化教学中,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小班化的对接中遇到了麻烦,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学生人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合作学习受限、小组交流无法有效开展、课堂效果较差。这就需要在小学教学中以小班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把教学活动切实落实到学生的主体参与中,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探究创造性为根本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微课模式;农村小班化教学;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技术快速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今天,以片段、视频为特征的微课,有着形式新颖、短小精悍、指向明确、中心突出、操作方便等特点,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教与学的便捷。实践证明,微课在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作用十分突出。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当前农村小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参与式教学、愉悦教学等课堂形式的实施,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微课,就是教师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各个学科中的一些知识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的疑点,在课前提前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短时间、小容量、多元素的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不只是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为师生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进行便捷和多次播放,为学生及时补充学习资源。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微课教学比较贴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开阔视野、拓展训练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改善了由于班级人数过少,师生互动受限的情况。
二、微课模式在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课使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在农村小学班级人数越来越少的状况下,一些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班級人数过少的情况下会无法开展。如果在农村小学不足10人的小班化课堂上,依然大量使用以往的一些问答式、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不堪,学生没有学习和探究兴趣,例如在语文课堂中的多方式朗读、口语交际、合作交流等活动都无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中的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也可能无法进行。所以,在一堂课上如何将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起来,并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是农村小班化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以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呈现的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画面新颖、时间较短、内容具体、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学科知识以教学视频的方式带给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文字解说、图片展示等平面表达方式固有的不足。这种融合了声音、图画、视频及动画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小班化教学中因人数受限而无法营造良好学习场景的缺陷,特别是教学视频所展示的内容生动形象、灵活丰富,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学习场景,能给学生充分的感官刺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在课堂上得以保持足够的注意力,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加轻松、更加有效,学生获取知识时更加专注、更加愉快。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刻舟求剑》《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课文的学习中,借助于微课视频,学生会学得有兴趣,理解得更为透彻;数学课堂中的鸡兔同笼、两车相遇、图形转化等抽象问题,也会因为微课的加入而变得有趣和有效。
(二)微课使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教材文本、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随机生成的资源,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渠道比较简单。在农村小学小班化状态下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的制约,生成性教学资源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和简单,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容量过小,信息渠道狭窄。在有效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后,这些缺陷将会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获取将会变得更加容易和宽泛,学习方式也会因为教学视频的引导而变得灵活和主动。
同时,微课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耗时较短、操作简便、可反复播放、效益较高的优点,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和教学空间的约束,根据教学需要和师生互动中的生成性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添加、拆分、拼合、整理,以实现对课堂学习局限性的全面突破,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
例如在教学一些古诗时,由于学生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相隔久远,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存在众多障碍,这些问题依靠学生反复的朗读和教师的讲解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但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观看通过教学视频,能够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古诗所描绘的时代背景、作者情感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在微课教学视频的帮助下,学生马上就会对陌生的黄鹤楼产生全面的了解和感知,学生记住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了解了一些与黄鹤楼相关的历史名人和历史故事,形象地感知了黄鹤楼的雄伟壮丽,并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使教学过程简练而有效。同样在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提前将一些生活实例、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课堂中予以播放,很快就能把学生带入广阔的大自然和真实的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三)微课使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更具创新性
农村小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适度放手,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感受、理解和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要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创新,以达到全面提高自我能力的目的。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中有着学生人数少、学生实践机会多等优势,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后复习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拓展延伸等环节中进行反复播放学习。微课反映的知识点比较集中,特别符合小学生喜欢观看视频、有效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等特点,所以微课特别适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短时间开展、完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活动任务、活动过程、典型案例等整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微课视频,然后通过家校微信群或者QQ群传递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下载微课视频,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观看和学习,同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家庭、在社区、在大自然中开展或参与相应的实践学习活动。当有效的微课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结合,学生的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就得到了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兴趣就得到了激发,创新思维得以激活,创新能力以到培养。
三、结语
综上,在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促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微课模式在农村小班化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课题编号:GS[2017]GHB33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鑫,农村小班化教学在农村教学过程中的使用[J].河北大学学报,2017(2).
[2]何玉海.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责任编辑 李芳)